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星星姐姐,教育部发出“减负”的紧急通知,我们学校认真组织老师和学生进行了学习,严格按照教育部的通知去做,真正减轻了学生负担。可“减负”以后,作业量减少了,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增多了,不少同学感到没事干,有的还用  相似文献   

2.
今年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呼声最高的莫过于”减负”。这次“减负”,主管部门严肃认真,专家学者献计献策,见诸媒体的措施、主意可谓不少。然而,一些学校虽打起“减负”的旗帜,却仍在擂着应试的战鼓;教师不敢公开补课,但家教的收入颇丰;家长对“减负”充耳不闻,督战的劲头有增无减;学生虽苦不堪言,但挑灯夜战者仍大有人在。究竟减负要“减”些什么?怎么“减”?对此,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3.
从教育部的“减负令”下达后 ,记者采访了许多学校 ,发现不少小学的校门或附近的电线杆及墙壁上 ,都贴满社会开办的各种家教辅导宣传广告 ,一些家教辅导中心更现场摆起小桌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个假期要求为孩子请家教的家长不少 ,生意不错。据悉 ,由于省城大多数中小学按照通知要求对作业量做了调整 ,有的家长甚至自己给孩子布置教辅书籍上的习题 ,给孩子“开小灶”。减负 ,就这么难吗?又究竟难在哪呢?1月20日 ,《齐鲁晚报·教育导刊》成长热线开通 ,烟台师范学院心理系主任、留美博士后杨广学教授就青少年及其广大家长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家长》2013,(10):4-4
在教育部“减负令”的护航下,北京市不少小学确实减少了作业甚至不留作业了,但部分家长给孩子报的课外兴趣班却只增不减。有老师表示:“不留作业,孩子们很开心,可很多家长心理上总觉得别扭。”有家长表示:“我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不做作业,孩子去做什么呢?”也有家长表示:“就怕孩子掉队,不怕孩子累垮。”据悉,在来自家长等多方“压力”之下,教育部近日也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并再次征询意见,不留作业改为减少作业。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教育部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社会征集意见,其中,"小学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提倡体验式作业"的规定引发不少家长和教师热议:"‘一刀切’的做法是否合适?""富余时间孩子该做些什么?""没作业就是素质教育?"专家表示:"减负"并非简单地做减法,而是一道"科学题"。要使其真正助力素质教育发展,仍需更周全的顶层设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互相支撑。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减负”作为 2 0 0 0年教育部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的头件大事 ,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并已深入人心。随着各地学校对“减负”工作的进一步贯彻落实 ,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即 :“减负”之后家长、社会怎么办 ?首先谈一下家长该怎样理解和支持“减负”工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对“减负”的不正确认识 ,部分家长顾虑重重 ,在学校“减负”的同时 ,少数家长却为孩子请家教 ,购买大量的辅导书 ,或为孩子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等。对此 ,我认为 ,第一 ,要正确认识“减…  相似文献   

7.
时下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成为了家长和教育界共同关心的大事,但推行“减负”以来,不少家长仍存有许多疑虑,一项有关“减负”的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害怕“减负”后,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多了,反而容易产生种种问题,担心孩子因此受到社会  相似文献   

8.
《河北教育》2014,(1):12-13
【本期话题】 2013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8月,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在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10月,教育部发出《开展规范办学行为督查情况的通报》,通报批评了一些学校存在作业量大、  相似文献   

9.
自教育部关于“减负”的紧急通知发出后 ,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通知”切中了时弊 ,也认识到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营造轻松育人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至于如何把“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如何标本兼治 ,还有待人们建言献策。从报纸上也能看到有的地方落实“通知”精神还动了真格 ,免了几位校长的职。但也有报道说 :“禁令铿锵有声 ,补课投诉不减。”可见仍有许多学校 ,为了学校的声誉 ,领导的实绩 ,教师的收入 ,竟置教育部的“通知”于不顾 ,在心存侥幸 ,在铤…  相似文献   

10.
“减负”减什么呢?模糊地讲,“减负”就是减掉那些机械的、重复的、不必要的作业和教师无效的讲解分析,无效的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把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自己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的确,学校现在一般都能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时间上课、下课、布置作业,这就能说明“减负”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在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存  相似文献   

11.
林剑 《广西教育》2011,(28):1-1
5月23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活动的通知,向社会征集为学生“减负”的良策,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响应。人们在肯定教育部良好初衷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减负”喊了这么多年,负担却越减越重,“良策”能成为“减负”的良药吗?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1月 7日 ,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减负”)之后 ,全国积极开展了“减负”工作。在“减负”的落实过程中 ,又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就“减负”的认识和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期对解决“减负”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正确认识“减负”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前提条件。“减负”要实现其目的 ,真正起到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首先必须有全面而正确的思想认识。(一 )学生负担的构成学生的负担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心理负担 ,主要来自家长和教师两个方面 ,这种负担是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学…  相似文献   

13.
减负与增负     
自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为中小学生减负的通知和规定后 ,中小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减负”在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 ,)尚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对“减负”这一概念也还须进一步认识。“减负”绝不是一味地“减”,减到师生双方都无事可做。其实在学生“减负”的同时 ,教师相反应“增负” ,具体体现在 :1 .学生作业减负 ,教师“作业”增负。学生的作业减少 ,教师就更应该多做“作业”,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明确究竟应给学生教些什么 ,让他们做些什么。作业减负 ,也不是不给学生布置作业 ,关键是少而精 ,因此教师应加强业务自修 ,多…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由学校行为到政府行为.尽管成因有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但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我们在减负方面可做些什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中减负问题,谈些不成熟看  相似文献   

15.
1.2003年10月“口袋书”大调查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同学除了在书包里放课本、练习簿之外,还在自己的口袋里藏了些什么书?这些书都有哪些种类?跟正常的书籍相比有何不同?为什么有些同学要藏着看?家长老师对此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同学自己又有何想法?“口袋书”大调查马上开始!(截稿日期:2003年9月15日)2.2003年12月男生女生为什么学校干部都是女生“独霸天下”?为什么老师往往“偏爱”女生?女生就是比男生强?比男生更讨人喜欢?不少男生在作文中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想做女生!在学校如此,在家里又是怎样?老师、长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男生们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初,国家教委下达了“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通知,乘此东风,素质教育与“减负”双管齐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压力该减轻了吧?非也,不仅学生自感压力更大,教师、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师更是惶惶然、不知所措。“减负”该减什么“负”?“降压”该降什么“压”?何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同应试教育是排斥的关系还是包容的关系?如何建立素质教育保障体系?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也常陷入深思,现将近日思考整理如下,结合“减负”这个热门话题,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思考之一:今天,我们的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应试教育是当前选…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日前颁布《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教师、家长纷纷鼓掌叫好,学生更是欢呼雀跃,高喊“解放”。然而,走访了一些老师、家长、学生后,记者却发现时下很多人对“减负”的认识已走入误区。误区一:“减负”就是无负。学习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负担,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和毅力,付出一定的心血和汗  相似文献   

18.
“减负”是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正确地认识“减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学习负担是否都很重 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主要来自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其实,在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之前,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都很重。走进很多校园我们只要稍稍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有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学业负担。据我们调查,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处于“不能学习”或“拒绝参与学习”状态的学生仍大量存在。但由于他们大都出身在文化层次较低的家庭中,且他们在学校中是最不受重视的群体,…  相似文献   

19.
一、提高认识 ,以评导向。“减负”一直是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刚刚跨入 2 0 0 0年的时候 ,教育部就召开“减负”工作电视会议 ,并下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减负”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这次《紧急通知》把“减负”工作提到了树立政府形象和教育形象 ,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增强我国在 2 1世纪的竞争力的高度。“减负”工作可谓事关重大 ,刻不容缓。然而 ,时过几月 ,该项工作进展如何呢 ?笔者注意到 ,《紧急通知》发出后 ,“减负”工作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并非不折不扣 ,扎扎实实。有的…  相似文献   

20.
似曾相识燕归来。教育部又敲响了“减负”的钟声。“减负”问题在中国至少已有1个多世纪的历史。早在20世纪初,鲁迅便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60年代,毛泽东又严厉批评当时的中小学“课程太多”、“压得太重”、“摧残人”。80年代以后,教育行政部门更是专门开展了多次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专项工作,各种“通知”、“条例”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