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代以来家庭教育逐渐成为一个多学科关注的领域.由于家庭教育具有私人领域的养育、个体日常经验的传承和嵌入生活的非正式教育等特点,其理论的建构逐渐陷入了研究视域、研究方法论和教育学意蕴话语表达三重困境.在教育学视域内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建构既是对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整体性把握,也是对教育促进人成长这一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深度诠释.选择文化取向、融合取向和实践取向的家庭教育研究方法论是理论建构的前置条件.回归教育学视域的家庭教育理论建构,需立足家庭教育生活,培育家庭教育理论成果;着眼家庭促进人的发展,突破学科化教育理论的路径依赖;基于教育学的文化品格,明确家庭教育的理论价值,从而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教师个人知识观念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中产生着重要作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基于资料收集的广泛性、研究变量的生成性,将其方法论运用于教师个人知识探究中,可建构教师个人知识在实践中的生成路径,为研究者揭示教师个人知识与其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借鉴.基于扎根理论的实证研究发现,教师个人知识的获得来源于个体在集体教研活动中能动性的发挥,个体知识的内容源于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对个人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Web的知识建构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新的学习环境下知识的界定和知识获取方式的研究,提出基于Web的知识建构支持系统(KCSS),以有助于个体知识和协作知识的建构。该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远离静态知识建构,学习小组共享学习成果,共同获取知识并协作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4.
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研究》2017,(3):31-38
在借鉴协同知识建构相关研究,并结合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以面向过程、任务驱动为导向的,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型。相关模型包括以个体知识建构为主的准备、以群体知识建构为主的面对面研训、以及以实践反思为主的双重建构三大阶段。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在具体的实践中探索出包括计划与准备、面对面研训、远程在线研训和面对面分享等四个阶段的应用过程,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该模型的实践应用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英国翻译学者蒙娜.贝克提出的社会叙述理论把翻译与叙事理论相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无论从翻译角度或是社会学角度,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尝试从社会叙事理论的角度分析严复是如何通过翻译建构并促进叙事及主流话语的传播,进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坚持教育论文写作的主张与策略,显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提出:坚持"三维"建构,即坚持价值取向的主题建构、坚持生活取向的素材建构和坚持实践取向的理论建构,是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7.
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知识的元理论,同经验主义一样,是有关知识的一切主张之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实践着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社会建构论打开了通往多种理解、多元价值和多样化生活的大门。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和实践可以被社会建构论范式整合。许多新的研究方式,如叙事研究、行动研究、话语研究等,得到社会建构论强有力的方法论支持。社会建构论赋予人一种批判意识,要求澄清某种特定的社会建构的实践意义,并关注对美好未来的创造。对于社会建构论是"反实在论"或"相对主义"的批评大多出于某些误解。  相似文献   

8.
基于教师情绪的理论视角,采用叙事探究方法,以融合教育背景下新任资源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微观视角中资源教师的个体叙事作为本土融合教育发展变迁的真实表征,深度解读其专业身份建构的情绪历程,并揭示身份与情绪背后的内在文化机制.研究发现,新任资源教师的工作历程充斥着复杂情绪,并影响其作为"融合教育先锋""透明的边缘人""孩子们的...  相似文献   

9.
维果茨基社会建构论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揭示了知识建构中个体和社会相互依赖的性质。当代的社会建构论继承并发展了维果茨基的建构论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孕育了一系列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当代教育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0.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12,(12):79-80
城乡教师合作的意义1.实现平等对话,实现知识立体化。"教师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一个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舒尔曼提出基础的七个范畴:内容知识、一般教育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关于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教育背景知识以及教育目的、价值、哲学和历史基础知识。只有教师真正拥有知识,才能有效获得理智取向的专业发展。2.搭建交流平台,提升个人实践能力。城乡教师合作可以建构、传播个人实践知识,也有利于个人实践理论的形成。教师的实践性理论是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而建构的,是一种具有隐蔽性、非系统性、缄默性的内隐性知识,存在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情境和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