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兵 《上海集邮》2000,(3):22-22,47
作者曾就上海老《申报》所刊集邮史料写过一些文章,现因《上海集邮》编者的建议,特意专门奁阅了1885年《申报》的全年影印本,将其中有关邮政、集邮的信息全数摘录,供广大同好参考。由于影印本已经缩小,有些字迹难以辨认;所加的简评也只是一己之见,还望得到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集邮博览》伴随我已经30年了。回顾与她相处的往事,心绪难平,感慨良多,脑海里存储着不少温馨而难忘的记忆。20世纪50年代末,在我读初中的时候。首先结识了《集邮》杂志。可以说,《集邮》是我集邮道路上最早的启蒙先生。1982年7月《北京集邮》创刊了。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集邮博览》创刊30年,为自己过生日。杂志应该有所表示,为此。新设一个小栏目“博览30年”。每期发一篇文章。内容大多是读者有感而发,自己并没有打算写文章。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半年就过去了,经不住朋友的劝说只好动笔。  相似文献   

4.
1996年8月,笔调离编辑部,由本刊老编辑王安军任主编主持工作。第二年夏天,即1997年7—8月份传出消息,《中国集邮》于1997年底停刊,后又决定1998年延办一年。1998年春夏之交,在本刊编辑部的建议下,在新一任社领导的支持下,经原邮电部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批准,决定从1999年1月起把《中国集邮》改为以中出版的月刊,以宣传集邮化、传播集邮知识、报道市场情况、促进邮品交流为主要内容。中版的《中国集邮》月刊,从1998年下半年起开始筹备,1999年1月正式出刊.至今又出版了整整36期。为了充实骨干力量,笔  相似文献   

5.
《集邮博览》2012,(7):4-5
智者曰:三十而立。三十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青春勃发,最富有生命力、充满激情的时候。对一本杂志来讲则是真正的开始。 三十年来,《集邮博览》就像一棵不知名的小草,慢慢地成长,它经历了大自然的风雨吹打,也遭受过人们有意或无意的践踏,但它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三十年。  相似文献   

6.
在我收藏的两百多本《集邮博览》杂志里,有一本封面盖有两个邮戳,内页已经泛黄(如图)。这本被我珍藏了二十多年的《集邮博览》杂志。看似普通却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每当看到它,我便想起我与它的故事。初中时,我在一个同学的影响下开始集邮。从开始的收集信销票,到后来收集成套新邮票。邮票收集多了,感觉到集邮知识的不足,于是开始购买集邮类杂志阅读。  相似文献   

7.
王微 《集邮博览》2001,(11):3-3
读了2001年《集邮博览》第8期中“再论外国在华邮政属中国邮政史范畴”一后,觉得该忽视了历史过程中不同时期或阶段之间质的差别问题,故依然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八木 《集邮博览》2011,(5):91-92
这次来北京,文献集邮研究会组了个不大不小的团。说小。论其人数,成员不过19人而已;说大,论其组成,团员来自全国9个省市,平均年龄一望而知一多白发矣!而大家均是自掏腰包,自愿组团,自得其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其趣味性可谓大矣!  相似文献   

9.
程兵 《上海集邮》2000,(8):21-23
五、一次信船遇盗的破案经过。2月10日、11日、20日先后刊出“信船被劫”、“续述”、“破案迅速”等消息(图16,17),报道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黎明从青浦朱街角(珠家阁)镇驶往上海的信船在上海新闸西小沙渡(洋人称“苏州河”)发生的开枪抢劫案。信船经营人名何阿福,承运全盛、顺成、协源三信局的邮件,犯案人为老乘客孙兆(寿)堂(棠)及其友,  相似文献   

10.
齐飞  陈森 《集邮博览》2003,(6):50-51
《集邮》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国家主办发行的第一份集邮刊物,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集邮刊物。《集邮》杂志于1955年1月创刊,发行周期为月刊。1960年8月第一次停刊,1961年7月复刊;1966年7月第二次停刊,1980年复刊至今。《集邮》  相似文献   

11.
12.
赵岳 《集邮博览》2018,(12):42-42
2013年第8期和2017年第4期,我在《集邮博览》分别发表《罗斯福旧藏探秘一一<半白日徽图>蓝1分邮票考证纪实》和《<半白日徽图>蓝5分邮票研究》。文章发表后得到了不少师友的教正,在交流彼此想法的同时,我也获得了颇多研究线索,现将最新资料整理及心得集汇如下: 其一,我在2013年的文章中梳理了存世蓝1分邮票的源流,谈及到1975年第三版、1980年第四版和1982年第五版的“杨目”中刊发过一枚蓝1分旧票,并且推测此票可能非杨乃强先生本人所有,但囿于资料及知识所限,当时未能寻到图片的初始来源。  相似文献   

13.
《集邮博览》已创刊30年,不知不觉间,笔者与之结缘也有二十多年。笔者集邮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只是盲目地收集封片,凡是邮票公司印制的纪念封、纪念片,我都掏钱买下。1988年7月,在邮刊上获悉山东省烟台市邮票公司定于8月2日发行纪念烟台开办邮政110周年纪念封,我就汇款购买,收到封后仔细端详,觉得其上的邮戳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4.
裴雨 《集邮博览》2012,(10):84-85
近日阅读了《集邮博览》2012年第7期88页上的《身边的“珍品”》一文。该文是介绍人民币收藏类的文章。读完该文,笔者认为有三点需要补充,具体如下:一.1990版2元“绿幽灵”的具体字冠号应该为10个  相似文献   

15.
向辉 《上海集邮》2013,(3):37-38
2012年第8期《集邮博览》以“中国第一次邮票展览”为题发表了曹源福撰写的文章,引用了当年《晨钟报》、《武进报》的有关报道,对该次邮展的来龙去脉作了详爆的叙述。最近,笔者从1918年的上海《时报》中查到关于该次邮展筹备更为详尽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识马 现代马的起源可追溯到6000万年以前,在美洲大陆和欧亚大陆还没有完全分离之前,一种只有野兔般大小的始祖马就在现在的北美洲东部开始进化了,其中一部分还迁移到了欧亚大陆。大约8000年前,可能是一种疾病使原先生活在北美洲的始祖马灭绝了,而生活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马却繁衍兴盛起来。现在生活在美洲大陆的马是  相似文献   

17.
李忠 《集邮博览》2012,(7):55-55
2012年,《集邮博览》迎来了30岁生日,屈指数来,我与《集邮博览》相识已经有24个年头了。我与《集邮博览》初次邂逅,是在1988年。那年我刚高中毕业,走进了社会。当时我集邮已有10年了,但在集邮的道路上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有一天,上中学的妹妹从学校门口的邮亭买了一本1988年第2期《集邮博览》送给我,我一见这份杂志就特别喜欢。读了以后,我便被这本薄薄的、只有32页的小册子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里面的信息真是太丰富了,特别是“封片简戳”版的文章,我反复阅读了多遍,从此开始痴迷于收集《集邮博览》上介绍的风景日戳。  相似文献   

18.
吴荣先 《中国集邮》2001,20(10):40-40
经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我与吴昌学共同编的《邮市解庄》与各位见面了,恰好我在武钢的工作也告一段落,“解甲归邮”。30余年飞逝,满头青丝变鬓白,人生的黄金岁月终于以书的形式作一总结,不由感慨系之。  相似文献   

19.
李秋 《集邮博览》2012,(7):48-49
2012金龙腾飞之年,我们迎来了《集邮博览》创刊30周年。1980年9月,妹妹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母亲十白因集邮影响她的学业。让妹妹将几本插有纪、特和文革信销邮票的集邮册交给我。我从小喜欢画画,看到这些无比精美的小纸片上的人物、花卉、动物、文物等图案,爱不释手,从此爱上了小小的邮票。我当时在国有企业上班,家庭经济状况尚可,于是将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全部用于购买邮票和订阅《北京集邮》。1982年起,我便成为《集邮博览》的一位忠实读者,拿当今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博览粉丝”。  相似文献   

20.
朱达 《集邮博览》2012,(7):54-54
《集邮博览》一直是我的伴侣,特别是复刊以后的《集邮博览》更成为我的佳侣,一订则订全年,一到必定先浏览后细阅。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披露了不少珍贵的邮史,特别是对外国邮票、邮书的介绍,拓宽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对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兴趣。促进了我的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