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鹏 《集邮博览》2012,(6):89-89
日前,好不容易有点空闲时间,赶紧约了几个铁杆邮友到传说中的华山邮币卡集邮市场逛逛,希望能够淘到自己满意的宝贝。 由于我们几个主要是通过网络交换、购买邮品,从来没有到过新开张后的华山邮币卡市场,所以一进市场的感觉与想象中久慕盛名的火爆场景大相径庭,大伙直呼上当。  相似文献   

2.
在集邮界,人们常提到两种人:邮人、邮商。我用两个不同的公式来区分他们:邮人的公式是"票——钱——票",邮商的公式是"钱——票——钱",这两个公式可以反复循环,始终不变。此外,对于票品的认识,集邮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媒体发表文章要“救救邮市”。邮市里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谁有力量、有办法去救邮市。救活的邮市是什么样?我们不是常常说要与国际接轨吗?据了解,类似月坛邮币卡市场这样的邮市国外是不存在的。我们与谁去接轨?这几年邮市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到底有多少集邮者去邮市买邮票?邮市向何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2月21日,本刊在迁址后重新开张的大钟寺宜美嘉月坛邮币卡市场召开了座谈会。与会的邮商、邮市管理者和集邮者畅谈了他们对目前邮市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来我已经将香港澳门邮票的事逐渐淡忘,与港澳的联系也仅仅限于两三位邮友,互寄首日封以及纪念封等,此外决不主动大买港澳票。尽管这几年港澳邮票价格有所回升,但是,1997年和1999年,港澳邮政大肆发行邮票,淘内地邮人的钱淘得太惨,内地邮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我注意港澳邮票,源于武汉著名邮商陈维瑞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集邮市场上出现了国外涌来的许多标榜独联体成员国国名的臆造票(花纸头)。由于这些花纸头皆以热门专题为选题,印制精良,吸引了许多初涉邮门的集邮爱好。我们有责任予以揭露和澄清,以免更多的邮人以及经营再受某些国外黑心邮商的骗。  相似文献   

6.
徐平 《集邮博览》2013,(2):48-49
2011年11月12日,笔者前往江苏无锡亚洲邮展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展览馆还未开放,便先到大门口地摊逛一逛,许多在邮币卡市场见不到的"宝贝"这里都有,我平时喜欢收集包裹单,一到地摊口就发现了一摞20世纪80年代的贴普票包裹单,老板也非常热情,忙将自己的马扎让出来,让我挑选。我发现一张盖有"泡松"章的包裹单,老板并不知道什么是"泡松",只知道贴票多少,要价5元,还价4元拿下,回来后仔细查看,合情合理,确实是泡松包裹单。那什么是泡松呢?邮局在收寄包裹的过程中,其大小按重量计算,对于单件重量超15千克,和最大尺寸的横截面超过120-160厘米的,按大件包裹加收费  相似文献   

7.
邮友是集邮者在集邮活动中相互交流中自发、自愿、自然形成的一个群体。它的称谓,平凡而普通,但它让我从邮品中体味了人品,从交往中感悟了真情。邮品有价,能从市场买到,而邮友的交情则是无价的,需要彼此用心去培育呵护。邮友好似一本读不完的邮书,让我不断地收获信息,增长邮识,丰富邮藏;邮友又像一扇打开的窗,让我经常看到外面多  相似文献   

8.
股市低落,邮市不景气,炒新者大多被套,邮商退柜台成为时尚,邮人感到迷茫。那么,邮票就果真没得玩吗?还有哪些品种值得投资呢?我们不妨做些探讨。1、小型张难再作为小型张票幅大、设计美,发行量相对邮票少,一直受到集邮者青睐。特别  相似文献   

9.
快乐集邮     
我的集邮爱好起源于1947年。当时,我就读的北京四中有不少活动小组,我和同班好友王庆康参加了集邮小组。当时的集邮就是攒邮票。那时,西单的青年会(位置在现今灵境胡同西口中组部门口)和八面槽大街的教堂(现今的金帆音乐厅),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有几个邮商,我们在那儿买邮票,并和邮友交换邮票。作为那个年代的中学生,只能从午餐和零用钱上节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前,特别是八年抗战期间,在沦陷区只有上海一处设立有集邮台。那时集邮增加自己藏品的途径,绝大程度是依靠邮商供应,至于邮友之间的交换,则为个别情况。对于邮票的进出,自然是以当面成交为好,买卖双方都可以做到心明眼亮,而且邮票这种特殊商品,不但在版别、齿孔、纸质、刷色等方面会因略有不同而影响到价格,即使是一枚较罕少之票,也会因为品相、背胶等因素,而使得价格有一定差距。邮品当面成交无疑可以避免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1.
宁夏邮友寄我《六盘山》邮票首发纪念封,贴的是第一种“六盘山高峰”票,加盖长条状邮戳的图案比较杂乱,难免有丁点墨迹污染了画面。回家后再仔细欣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笔深度近视),票是票,戳是戳,所谓的“污染”,居然是“原配”的,那盛开着红花黄花的山粱上,或污渍斑斑,或狗毛弯弯,  相似文献   

12.
《昆虫》20分票全张第42枚,七星瓢岬的触角出现断缺(如图),所见多张皆同,是否属于子模特征,希邮友指正。  相似文献   

13.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恢复集邮以后,我主集纪特邮票、JT票,通过邮协举办的邮展、交流会,我补齐了全部JT票,实现了儿时的梦并开始了自己的冶金专题集邮,组编了第一部邮集《中国冶金》,在全省第一次职工邮展上获得一等奖。由此我开始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专业、爱好收集邮品与相关资料,在参加了省市邮协主办的多次集邮讲座和培训班以后,邮识逐步得到提高,邮文写作逐渐上路。宣传集邮的文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是我的邮文的重要特色。《武汉集邮》(《武汉邮苑》)和《湖北集邮报》  相似文献   

14.
集戳拾趣     
正闲来无事,随手翻看这段时间与邮友互换的邮戳。虽然集邮仅仅半年有余,面对花花绿绿的票、戳、片、封,却始终如老友相见,分外亲切。每每新邮发行,外地邮友们就默契地寄来相应主题的纪念戳,我则回以本地邮戳,"戳"尚往来。不知不觉中竟积累了厚厚一大摞来自大江南北的  相似文献   

15.
在集邮界,众所周知,山东战邮时期,在胶东地区贴用的方型原值邮票,一律要加盖“胶东”二字?以往发现的所有方型票胶东封,都可为此作证。然而,最近新发现的胶东战邮实寄封,却出现了特例。该封是从山东登农村的一位年近8旬的老教师家中发现的。有幸得到此封的邮友送来让我鉴定。一看,令我十分惊讶:一个在胶东区内寄递的战邮小封,竟然贴用1枚不加盖“胶东”字样的方型5分邮票,这可能吗?是真,是假?不得不仔细观察,认真考证。  相似文献   

16.
真伪的困惑     
被誉为魅力永在的好莱坞性感明星玛丽莲·梦露是我的集邮专题之一。最近收集到一枚塔吉克斯坦发行的关于梦露的小全张(题图),很是高兴,为这个专题丰富了内容。高兴之余,利用闲暇时间,重温贵刊,贵刊2001.9期《外邮漫步》专栏的一篇文章《独联体中亚国家臆造票辨识》引起了我的注意,该文提到外国邮商冒用塔  相似文献   

17.
集邮莫过度     
不久前,一位邮友的妻子向我 诉苦,说她老公迷恋集邮,短短几 年时间,就到了废寝忘食、不顾工 作、不顾家庭的地步了。只要有邮 票发行或有邮戳启用,他都要向单 位请假,前往邮局排队购票、盖戳、 寄信。在家里,他什么事也不做,也 不管孩子的学习,只顾翻看自己一 大堆、一大堆的封片,要编组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上海集邮》2011,(5):48
1.今年在苏州首届生肖文化节上拍卖的《庚申年》全张票以多少万元成交?2.上海泓盛’10秋拍中梅兰芳小型张首日封,以多少万元成交(应是新中国票首日封新高)?3.在上海市集邮协会八届四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丁劲松被增补为市邮协什么职务?  相似文献   

19.
我的朋友高明是某高校的一位哲学老师,还是一个有着十多年邮龄的集邮爱好者,他不仅哲学课讲得好,而且投资邮市也很成功。2001年1月,在邮市十分低迷时进入市场炒作邮币卡的高明,不但没有被套牢,而且还奇迹般地使自己的资金涨了10倍多。  相似文献   

20.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14,(7):48-48
他人眼中 本期“海外网讯”介绍美国邮政博物馆通过邮品讲述中国的主题邮展,让我们直观地了解:美国邮政部门眼中的中国。由于立场、身份、观察角度的不同,他人眼中的中国,同中国人自己的认识不尽一致,比如对于《全国山河一片红》撤消发行票的理解,显然是他们轻信了道听途说。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何通过展集或其它途径向境外邮友宣传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