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的当今社会,不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社会教育,其功利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大学数学教育同样也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功利化倾向。本文重点阐述了大学数学教育中功利化的各种表现,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如何弱化这一现象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在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中,教育功利化的倾向越来越来严重,这不仅对大学生自身,而且对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教育功利化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建议从教育本质、校园文化、学习动机、教育者素质等四个方面入手,解决大学教育教育功利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君利 《师道》2012,(4):10-11
我喜欢美国电影《美丽心灵》,但看了会流泪,不敢多看。电影是美国数理学家约翰·纳什的生平记录。纳什27岁获博士学位,3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他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平衡论(包括非合作博弈论),已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开创了全球贸易的理论基础,其中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还被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理想存在如下问题:理性主义知识中心论重知识轻学生、重科研轻教学;工具主义的功能论强调为社会服务而忽视了为学生服务;功利主义的学生中心论只注重迎合学生的需要和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应该秉持价值多元与平衡,重塑大学教育的知识观、功能观和学生观。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可具体表征为效益为重、急功近利、享乐泛化、精神迷失等方面。因此,需要从大学精神、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大学人的道德践行等方面加以建构,从而实现超越功利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本质与我国大学的功利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学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有时尊重本质直线发展,有时背离本质而追求功利化倾向。在现代大学的办学过程中,只有追寻大学的本质,修正办学过程中的偏离行为,才能办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它产生于美国大学,但源头却在欧洲,它在美欧以两种不同路径演变发展.通识教育移植到我国大学后遇到一些问题,如对通识教育的认识较肤浅、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过于随意、通识教育的认可度较低、通识教育主体积极性不高、通识教育机制趋于僵硬等,通识教育现实与理想有很大距离.我国的大学要在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和以理想为旨归的现实主义之间寻找一种张力和平衡,去开拓一条真正的符合国情的、本土化的通识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改革发展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产生的教育弱势群体,对教育及整个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和谐教育正是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趋向,引导教育改革的前行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教育功利化现象审视:工具理性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社会学理论分析发现,由于教育功利化现象的存在,人们依据功利的原则来评价、衡量教育行为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并日渐忽视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进而背离了教育的本真意义.纠正这一偏向的最佳途径,是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进行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以教育本质内在规定的全面价值是否被教育主体内心所追求为标准,教育价值分为合理建构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教育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与功利化非教育价值是对立关系。消除教育功利化,促进教育健康发展,要促进教育外在价值向内在价值转化,并使二者相互促进;改变片面教育价值,减小教育负价值,消除教育的非教育价值,关键是增强教育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现实:危机中的中国教育国家统计局2005年统计年鉴显示,我国中等教育在校生102,252,797人,初等教育在校生116,304,169人,也就是说,几乎每天都有2亿多个孩子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几乎每天的教室里,都有4亿多只眼睛在盯着黑板和老师。这是怎样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实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或相互脱离或仅仅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本文在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教育理论实践化、教育实践理论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本土化,使二者关系达到和谐、融合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大学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大学理想的发展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揭示。在大学理想的进化过程中,新的时代会赋予其新的内容,促进着大学理想不断地社会化,从简单和朴素发展到多维和复杂。今天的大学在功利主义思想的侵蚀和冲击下日益世俗化,迫切需要大学理想的回归,需要用大学理想中超越性的内涵,来拯救社会的良心同时也拯救大学自身。  相似文献   

14.
面年大计,教育为本.尤其是当今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教育的各种社会功能,我国也不例外.无论是从国家的各种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还是从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来看,都能说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教育贯穿每个人的一生。什么是教育?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每一个人都拥有两种教育:一种是存在于心的理念中的教育,即认为应该有的教育、能够做的教育、可以从事的教育。一种是现实的教育,由客观条件决定了的事实上从事的教育。理想中的教育给我们激情和方向,现实的教育促使我们冷静理性。没有教育的理想,我们的教育将变得世俗功利甚至庸俗不堪,伤人伤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以理智训练和发展理性作为其根本目的。这是中世纪牛津、剑桥等大学所秉持的办学理念,体现了理想的大学活动,并引领欧洲中世纪大学向前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随之而变。当理想遭受严峻的现实挑战时,大学的培养目标从“哲学之才”变成了“利禄之徒”,这种办学理念的骤变致使大学深陷两难困境。因此,当我们在新世纪环境下解读或构建大学理念时,需要考虑使“经典”与“现代”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与企业同为法人组织,同样以知识和人才为其基础,都有着通过参与竞争促使自身发展和追求经济效益的现实要求,因而它们有着相同的属性,这就决定了大学与企业在运行规则和价值取向上的相似性。但是,大学从其功能和使命来说,与企业是异质性的,因而它必须有别于企业以追求利益为根本目的的价值取向,它应该是传统价值和社会理性的张扬者和捍卫者,是感性的组织。大学在发展价值取向上,既要像企业一样,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经济增长的现实要求,又要克服以企业为经济主体的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要高扬理想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8.
19.
大学,从其诞生之初起,就是人类为了实现自身的解放所作的一种社会组织设计.从大学产生之日起,人类对大学就寄予了无限的期待:人类社会知识的中心,文化的田野,精神的家园,思想的泉源,人才(作为学问、智慧和知识的载体)荟萃之所在和培养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实习支教政策既有利于加强师范生培养中的实践环节,提高培养质量,又有利于帮助当地农村提高教育质量。但双重目标的实现无论从逻辑还是现实来看都很难达成,省区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如让本省区优秀中小学教师参与到实习支教中以保证双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