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新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教务工作者是高校管理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工作者心理状态对工作质量、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帮助教务工作者建立快乐方程式,发现工作中的深层次快乐,运用积极心理学的乐观心法帮助教务工作者释怀错误与失误,从而帮助教务工作者更高效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校园中,研究生群体的社会心态通过积极和消极的行为表现,体现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真实心理体验。本文在分析当代研究生培养积极社会心态的时代诉求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依托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研究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提出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结合我院的实际工作,分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现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与咨询、师生关系以及教育途径等方面的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浅议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于美国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它是对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反思.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并提出了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研究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力量入手,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这一容易被淡化的环节进行思考,提出挖掘积极力量,实行积极教育的课堂教学观点。具体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促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使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协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四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6.
隐性课程隐含于课堂内外,通过心理暗示作用于学生。积极心理学理念中的三大支柱,即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和积极的机构,为隐性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力更为持久。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非权力影响力、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创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鲜明的延伸体系三个方面,阐述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促进个体与社会繁荣的重要研究,充分关注积极力量,目前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定位不精准、教育范围具有局限等不足之处,需要更新教育目标,创新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教育系统,更新教育手段,更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渠道,实现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力量并将其延伸至社会层面,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兴起于美国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起源与发展,通过与主流心理学和非主流心理学——人本主义的比较,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在理论发展过程中对以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之处,并指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摘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域,对身体锻炼与积极情绪、幸福感、乐商、积极心理品质以及成功老龄化等积极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锻炼心理学未来研究趋势。结果表明,锻炼心理学在身体锻炼与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身体锻炼与乐商、社会幸福感、积极心理品质等方面研究相对不足;研究对象过于集中,抽样科学性不高,研究范式缺乏严格的实验设计,研究结果普适性不高,因果关系结论匮乏。未来锻炼心理学应重视身体锻炼的积极心理效益、积极心理品质的运动处方以及身体锻炼积极心理功效的神经机制和心理机制等问题,并在研究中注重概念和测量工具的本土化以及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五年一贯制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由于其生源构成复杂和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德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积极心理学倡导探索美德、积极乐观、发觉人的内在品质等,与德育教育的要求相吻合。本文拟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索五年一贯制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关注心理不正常的人,更应该关注心理正常的人,帮助健康的人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们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建立积极有效的组织机构,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塑造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预防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积极心理学是 2 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 ,其主要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 ,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为目标。积极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出现不仅是对前期消极心理学的反动 ,也是对消极心理学的一种发展和超越 ,它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价值。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积极是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病理学式心理学的反动 ;倡导心理学要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 ;强调用积极的方式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 ,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地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获得良好的生活",这一理念对于全面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包括三大内容:积极的情感、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其应用主要集中在治愈抑郁、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教育研究的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以增强教育实效性。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应着力于增强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积极情绪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全面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大学生诚信教育,促进教育者主导作用与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契合。  相似文献   

16.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别从白族的尚白、尚水、尚地、尚母等文化现象出发,考察白族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心理健康思想。白族文化不仅重视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而且还重视和谐环境的创建,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相符。  相似文献   

17.
实践创新能力是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健康的品质。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从心理层面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民族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不过加上"民族"两字,以至于脱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实际,实效性也较差的问题。提出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本着生态化的理念,多元化的课程形式,开放和对话的基本途径,活动与体验课的策略,优化民族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在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心理弹性是大学生面对心理困惑的积极应对方式.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探索心理弹性的培养,能有效降低其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概率.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可通过加强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稳定的主观幸福感;树立积极理念,引导其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归因;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完善人格等诸多途径.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进行积极干预,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我国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一致,在学校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建设积极组织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积极情绪体验,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