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基础上,探讨了汉语学习者对使令动词"让、使、使得、强迫"的习得情况.研究发现,汉语学习者能够完全习得使令动词论元的有生性限制,但使令动词句法功能的习得却处于未完成状态.由于致使结构论元的有生性限制具有语言共性,二语学习者可直接从UG中提取相关语言特征,因此该句法-语义接口的习得对学习者而言不是问题.而致使结构在不同语言中的参数设置不同,汉语学习者需要识别汉语及其母语的语言特征,因母语负迁移或其他原因导致特征组装失败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脑认知机制的产物。语言是实体的载体 ,实体有某些共性 ,人们在认知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示出某些共性。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中认知机制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今名家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见解不一。实质上文化与语言具有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存在共性与独特性。在外语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文化与语言的独特性,加强外语语言的文化融入法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魏晋"言意之辨"中,荀粲、荀俣及王弼的立场均属于"言不尽意"派;欧阳建虽将其观点概括为"言尽意",但该观点却未能在逻辑上构成对"言不尽意"论的否定。荀粲"言不尽意"的命题透显出语言无用论的倾向;荀俣和王弼的观点则属于工具论的语言观,他们继承了中国语言观的主流传统;欧阳建"言尽意"的命题蕴含着另一种非主流的工具论语言观,此种语言工具论与荀俣和王弼所代表的语言观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的异同看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探讨入手,可以寻求文化、语言间的关系模式及不同文化、语言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以此为理论依据分析文化翻译中"归化"、"异化"手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在《逻辑哲学论》中一般图像论成立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形式意义上图像中的诸要素合乎逻辑的排列对应于被图示者的要素的合乎逻辑的排列,二是实质意义上图像和被图示者的诸要素严格一一对应.在维特根斯坦所企图建构的语言图像论之中,命题的意义与语言图像论的形式要求是相关联的,命题的真假与语言图像论的实质要求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语言图像论的实质要求通过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而得以达成,即在一个完全分析了的命题中,一个名称有且仅指称唯一的一个对象,其形式关联是通过其中的诸元素合乎逻辑的配置而得以实现.严格来说,为了满足图像论的两个要求,只有在基本命题和事态这一层面上,维特根斯坦才得以建立有意义命题的逻辑图像.  相似文献   

7.
春节联欢晚会从开播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每年春晚都会产生大量传播度很高的词句,口口相传。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语言模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也是流行语形成的源泉。基于模因论对2013年春晚流行语语料进行的定性研究,将2013年春晚流行语与语言模因论结合,探讨2013春晚流行语的模因形成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效应,丰富了对模因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模因理论是以达尔文主义作为理论依据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我国学者提出了"语言模因论",将模因论与语言学结合进行研究。模因的内化、记忆、模仿以及传播方式的研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本文通过着重介绍模因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9.
德昂语属于典型的SVO句型,本文通过分析德昂语的形容词、关系从句、指示词、数量词做定语时的前后置类型特征,并通过与Greenburg的语言普遍共性进行对比,进而揭示德昂语的普遍共性为定语后置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史维国  金宇 《江汉学术》2022,41(2):5-12
语言与国家灾害治理、贫困治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比较语言减灾和语言扶贫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发现二者之间可以形成互动并实现途径共享.以互动关系为基础,语言减灾和语言扶贫的互动机制可分为语言减灾作用于语言扶贫的机制和语言扶贫作用于语言减灾的机制两方面.语言减灾与语言扶贫的共享途径则包括大力发展语言教育,培养多种语言人才;发展语...  相似文献   

11.
以语言模因论为指导,从模因论的两大分类及其复制传播的四个生命周期角度,对语言模因论在医护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医护英语教学两种模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个体哲学的角度出发,即"个体立场之间的超越与深层结构对个体的充实与规定",阐释了普遍语法与汉语语言类型学之间的关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形成以普遍语法为原则,从语言共性的基点来观察和研究汉语,有选择地合理利用西方语法系统媒介作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从英汉文化词汇对比的角度,对英汉谚语表现出的文化共性和个性作了比较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英汉谚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语言哲学史上,存在"言不尽意论"和"言尽意论"两种相反的观点.汉民族持思想感情在心的本体意识,思维与语言文字处于同一架构中存在差异性,语言文字在思维中的作用与地位不断提升.表明思维与语言统一性中的不一致性,两者之间是辨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的角度探讨汉语学习者如何提高汉语应用能力问题,将其与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针对性训练,采用相应学习策略,有助于民族学生全面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英语教学本质上可以说是英语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出发,结合塞缪尔·厄尔曼的散文《青春》,探讨背诵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的共性、语言的功能以及社会的发展几个方面分析了西化翻译方式的影响及其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William O’GRADY的不涉及普遍语法的先天论。该理论认为,普遍(或认知)先天论和联结主义的区别在于它承认等级结构符号表征的存在,并认为这是语言理论的一部分,能解释语言为什么是现有的样子,并且解释先天习得机制存在并决定着语言习得。同时,它也区别于语法先天论,否定先天机制的语法成分特性。作为一种语言习得观,对我们语言教学和习得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大众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是模因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人类语言和思想传播的基本模式。当前大众流行语在词汇、句子和段落三个层面体现了语言模因论的特点,是一种简洁易懂的强势语言模因。大众流行语正是基于模因不断自我复制、传播这一属性才得以流行。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因此将模因论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理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对大学英语听、说、译三位一体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听、说、译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输入的模因进行复制、传播和应用,从而形成听、说、译各环节的模因复合体,将模因复合体在语言实际运用中不断检测和综合运用,以此构建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