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旋律、和声以及音韵的民族化是体现手风琴民族音乐风格的基本途径。以群众歌曲、民歌、民间器乐曲以及传统古曲的曲调为素材,是中国手风琴音乐旋律发展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上融入民族和声因素,以替代或削弱西洋和声的功能性,使和声音响适应民族审美习惯和旋律调式特点.是手风琴民族风格的有效体现手段。  相似文献   

2.
学堂乐歌是 2 0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最初的新生事物 ,开中西音乐交融之先河 ,标志着中国新式歌曲的诞生 ,正是由于学堂乐歌的出现 ,各种西洋音乐、乐器及音乐理论才接踵传入我国。它把当时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音乐引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西洋传统绘画技法在中国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从西洋传统绘画中丹培拉技法和油画技法两方面切入,对介于以上两种材料技法优劣性之间的"混合技法"进行研究,以期在此技法研究上对绘画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为完善中国的西洋绘画技法体系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复调作品的演奏 ,在手风琴这门表现力极强的乐器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在当今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 ,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衡量演奏能力是否全面的一种考证手段。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演奏复调作品的能力 ,从听觉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着手 ,以达到完美演奏、层次丰富、线条优美、形象丰满的复调作品。  相似文献   

5.
音色、节拍、装饰音以及演奏中的气与韵是诠释民族风格手风琴音乐作品必须研究的几个问题.所谓音色主要指手风琴对各种民族乐器音色和演奏技法的模仿;“散”是中国传统音乐节拍的文化特征.演姜者不可用西方意义上的节拍概念来诠释中国作品;装饰音是体现民族乐器韵味的重要途径;气与韵是我国传统美学中艺术创造追求的最高目标。演奏者如能深刻研究和理解这四方面的内容,在手风琴演奏中将会更加生动地展示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伴随着音乐发展的需要而诞生。但当时诗歌还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是为配合音乐而作的。乐器作为当时音乐的唯一载体,对音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层关系来看,先秦时代乐器的发展与《诗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吹奏乐器到弦乐器,《诗经》的内容发生着潜在的变化,由"雅乐"到"新声",标志着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独立。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作曲家李遇秋先生创作了大量的手风琴作品,他的创作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充满强烈时代气息,如他的代表作,手风琴独奏曲<沉思与酣歌>.  相似文献   

8.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者",它除了在西方音乐文化中扮演着至尊的角色之外,还在人类艺术进程上演绎着一段长长的重要历史。钢琴,是西方音乐文化上举足轻重的乐器之一,被引入中国之后,与中国文化的不断碰撞,促使了其的衍生与发展,使之在现代音乐发展的过程中立下了经典的里程碑。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代表,它在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我国钢琴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唯有深入探究我国钢琴文化的发展历史,才能有效地指引钢琴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东高师手风琴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手风琴音乐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现如今因对高师手风琴教学存在着系统科学的认识等弊端,严重影响了高师手风琴教学的发展。以广东高师手风琴教学现状为例对其制约因素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钢琴是一种西方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中发展的时间较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艺术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艺术表现属于动态行为,艺术家将行为与音乐结合,形成富有美感、艺术享受价值的"舞蹈",在表演中,舞蹈行为、演唱行为、表演行为等艺术内容和音乐配合,二者融为一体,组成个性突出的艺术整体。钢琴伴奏是常见的"背景音乐",它在艺术表演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钢琴伴奏艺术深度解析其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小康社会"两种译法,即"well off society"与"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进行分析对比研究,通过收集中外主流媒体对其相关报道,并统计频率,分析两种译法的发展变化趋势,并且通过分析词汇的原始意义,从而总结出使用这两种译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及其各自的优势。最后指出在翻译此类中国特色政治词汇应当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依据中国、英国两个国家的近20余年来学校体育的发展变化,以中国、英国两国学校体育现状分析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历史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研究与分析产生中国和英国两国学校体育现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课程目标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英国中学体育课程的必修课充分体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原则",其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设置,对我国体育课程的类型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强调向所有学生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并在实践操作层次,进行"个别差异化课程"的开发和推广,这一点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库尔勒手风琴教育教学整体呈现下滑减弱态势。本文以实地调研为基础,首次全面梳理库尔勒市手风琴教育教学发展历史,对其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意见,对库尔勒手风琴教育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同时遭到了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两国有识之士在痛心中警醒,分别开始对本国传统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进行反思性批判,在教育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中国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教育改革思想,日本提出了"和魂洋才"的教育改革思想.应当说,这两种教育改革思想具有相似性,然而它们对于国家命运的改变却大不相同.通过对这两种教育思想形成背景及对教育改革实施的具体影响进行比较,探究其差异性,希望能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与导引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体育文化形态。作为本就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母体的两种身体文化,使更多的研究者过多地关注到了两者的共性而忽视掉其个性发展。而进一步厘清这两个相似运动项目的本质,明确把握其共性与个性,已成为项目本身健康发展和群众科学锻炼不可规避的重要问题。研究从太极拳与导引术之本质特征、动作内涵、价值诉求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两者之间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中国民族声乐人才培养首先要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在充分尊重自身民族性(个性)的基础上,要认真把握时代变迁、发展的脉搏,充分遵循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应坚持走"古为今用"不断从中华民族文化丰富的营养中汲取新鲜养分和血液,要坚持走"洋为中用",要充分学习、了解和认识我国民族声乐和西洋各种做法,各种流派,充分吸收发声技术、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之精华,为我所用真正培养出既能很好把握现代声乐发展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实现科学演唱,又能更好的继承,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精髓的,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中国民族声乐歌唱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器乐古琴和西方器乐钢琴在琴史、形制结构、乐律、和声、演奏方法、承载的功能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不同之象,比较研究这两类中西乐器的经典代表,可以领悟中西音乐的玄妙。而探寻其文化渊源,我们能触摸到中国的儒道文化和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在艺术领域等的渗透脉搏,更好地理解、继承和发扬我们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吉他艺术"应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土壤,借鉴西洋技法,熔古、今、中、外于一炉,在继承世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应该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华夏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琴”与“筝”都被人们在之前加上一个“古”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两件弹拨乐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除了有同样的悠久历史之外,两件乐器的形制构造、制作工艺、乐谱的特点、演奏手法、乐曲传承以及与中国的历史、政治、哲学、美学、文学、艺术之间密切的联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血脉关联。相对而言,和追求高雅的琴乐不同,筝更适应大众的趣味,不自矜高雅,不排斥娱乐性,具有很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谷崎润一郎是近代日本的唯美主义大文豪,被后世称誉为"大谷崎";不仅是日本第一位当选为美院文学艺术协会的名誉会员的作家,更是在诺贝尔文学奖中被多次提名;其创作经过了极度西洋崇拜的"恶魔主义"和痴迷日本传统的"古典回归"的二个重要时期,而《痴人之爱》恰恰正是这二个时期转型期的巅峰之作。本文从分析《痴人之爱》这一作品入手,展现谷崎润一郎西洋崇拜、东西摇摆、古典回归的写作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