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东西方音乐美学史上重要的代表著作和人物,《乐记》与柏拉图在音乐的作用方面都强调音乐对个人德行以及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而且都具有一定的阶级论特征。但二者在对音乐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却又有根本的区别:《乐记》强调人内在情感与外物刺激的和谐统一,重在"天人合一";柏拉图则强调数与比例的和谐,重在"天人分际"。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有关音乐的美学思想呈现在他的《诗学》、《政治学》著述之中,为后人研究西方的音乐美学思想提供了源头;在中国,《乐记》是对音乐研究的集大成著作,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亚里士多德的音乐美学思想和《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比较,涉及音乐的等级尊卑之分,音乐对人的影响,音乐的作用,音乐教育,乐师的地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的《乐记》经汉代学者整理,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音乐理论的著作,其中对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思想作了系统阐述。《乐记》认为音乐由人心感于物而产生,又从情感上打动人,使人获得快乐和教益。其快乐包含着生理的节奏和韵律的共鸣,其教益包含着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乐记》还认为人是宇宙万物和谐的组成部分,音乐体现了宇宙的和谐,包括相辅相成的协调和相反相成的节奏。人类社会作为宇宙万物规律的体现,也要体现和谐原则,而音乐中也体现了人伦关系的和睦。音乐的审美教育要体现以道制欲的原则。音乐主要从内心感动人,所以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人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感化,与道德礼仪教育相辅形成。《乐记》对中国两千多年音乐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它有封建时代社会要求的局限性,但其贡献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4.
《史记·乐书》的乐教理论主要通过大量命题的表述而提出.从形式类型的角度看,这些命题主要有单句式、双句式及多句式三种类型.从理论内涵上看,涉及到乐和民心、乐通伦理、乐与政通三方面的内容.《史记·乐书》中命题所体现的乐教规律适用于各个时期,对古今政治均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小戴记》,凡四十九篇,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记述了先秦时期的典章、名物、制度及冠、婚、丧、祭、燕、享、朝、聘等礼仪。其内容广博,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自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尊为"经",宋代以降,位居"三礼"之首。其中的篇章,如《学记》、《礼运》、《檀弓》等广为学人所重。是古代科举教材,影响中国文化甚深。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礼记》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礼记》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白虎通》构建出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天人交相感”系统,并将董仲舒等汉儒的思想进一步具体化,打通了天人之间的隔阂,实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正式奠定了汉儒以阴阳五行认识世界的哲学格局。它通过利用“比附”思维,“编织”起一张涵盖形上与形下、先天与后天、主观与客观的“大网”。在此体系中,所有的自然现象均被按照某种道德伦理目的进行再次解读,实际打通了天人界限,为“三纲六纪”作出客观论证。人在其本性中便有“五常之性”,即能成善并须成善的先天条件与需要,所以君王必须“以纲纪为化”,建立国家礼乐教化体系,以帮助人们克服情感中的不良欲望。它认为形下的五声是形上的五行表现于声之结果,五种音阶与五行存在一一对应的“比附”关系。同时,它们又是阴阳二气处于不同活动状态的显现,故又对应人间王朝的德行盛衰。所以,人的情感并不是音乐得以产生的本质原因,其根本是阴阳五行之气。乐教由此获得了一种“天经地义”的强制地位。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中包蕴着自然主义教育观 ,它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天性 ,按照受教育者的本性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以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它蕴涵了非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表达了教育要按照自身规律来发展的意向。这种教育观对于丰富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和指导今天的教育改革 ,进行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据境释义是郑玄《礼记注》的突出特色。郑玄据言语环境释义,揭示了语义与言语环境的密切关系,其体式完备,方法完善,包括据辞例释义;据修辞手段释义;据词义搭配关系和语法关系释义。郑玄据社会文化环境释义,将训诂引入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语境中,使词义分析走向更为宽广的领域,包括深谙历史背景释义;通晓古习古制释义;熟识古人思维和心性释义。  相似文献   

9.
《论语》、《孟子》两者引《诗》内容的对比反映出孔、孟在引《诗》习惯、用《诗》内容与论《诗》观念上的差异。同宗儒学体系,孔孟《诗》学思想出现变迁,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诗》自身的传播发展是两大重要原因,而孔、孟核心思想的差异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两者《诗》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史记·货殖列传》重视社会生产活动,认为政治上的治乱兴衰与社会经济情况密切相联;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主张发展工商业,倾向于经济放任改革,反对人为干涉.  相似文献   

11.
《小雅》开篇由五首诗组成,《伐木》与《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共同构成一个阐述君臣之礼、兄弟之情、朋友之义的人伦价值系统.结合历代《诗》说,考证"诸父""诸舅"等词出现的历史规律,认为《伐木》的创作时间最早不过西周晚期;进而辨析"许许""八簋""酤"等词,确定《伐木》乃"天子燕朋友故旧"之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法国近代思想家帕斯卡的《思想录》为中心,从四个方面与我国先哲庄子的著作进行了比较:对宇宙奥秘的疑问与喟叹、"中道"或"齐物"的相对主义、"梦"与生死观以及囊括一切的自我精神. 一方面探寻东西方哲思之间的遥相呼应之处,另一方面试图剖析其背后的差异或"同质"的原因,以期增进对这两部伟大著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的《遗腹子》和张爱玲的《琉璃瓦》都共同关注着一个社会现象:家庭生活中重男轻女的现象,并把它作为对封建传统观念进行透视的一个切入点。但两篇作品的观察视角和主题内涵有着较大的差异。把两篇短篇小说放在时代的背景下比较其异同,从而在一定层面上分析叶、张两位作家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2007年,英国著名作家多里斯·莱辛凭借《金色笔记》这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在该作品中突破传统写作方式,利用随意、片断的叙事手法和网状叙事结构,形成自身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若干创新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学前教育前所未有地重视、强调义务教育均衡科学发展、提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及实施步骤、要求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多方面提高教师待遇和提升教师素质、明确教育经费的保障及投入使用等若干方面,纵观中外教育思想史之核心思想理论观点,不乏具丰富内涵及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19世纪的梭罗是寻找人类生存意义的哲学家,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瓦尔登湖》被誉为超验主义的圣经,书中凝聚了梭罗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其中蕴含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这启示当代人要重视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的生态模式,也要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注重精神诉求。《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智慧和哲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礼记·学记》是我国最早、最系统、最完整的一部教育专著.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也蕴含着与教育相伴而生并始终与教育共存的教育技术的思想.本文从教育技术学的角度阐释了《礼记·学记》中蕴含的教与学的对立统一思想、教育评价的绩效与系统论思想、家庭辅助教育思想、教学设计思想和启发式教学思想等教育思想和方法及其对现实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通典》是现存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其思想价值极为丰富,如重视发展改革的经济思想;包涵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史学观的史学思想;重视百姓的民本思想;认识到募兵制弊端的军事思想;强调礼法的礼治思想等。  相似文献   

19.
从《离骚》和《凤凰涅檠》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比较中,看郭沫若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史记·封禅书》涉及到受命改制、天命深微、死亡和德治四大理论。司马迁从改制理论出发赞成汉家封禅,并根据天命深微和死亡理论批评历代帝王迷信神仙方术追求长生的现象,而德治理论又使司马迁对汉武封掸产生困惑心理,由此而构成《封禅书》内容扑朔迷离虚实难测的情形。《封禅书》集中地体现了司马迁面临理论与实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苦闷、仿徨和期待种种复杂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