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将电视传媒上升到文化层面上的时候,电视传媒也不单单是一种传媒的工具,它还有其更为重要的职能即文化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提倡的电视传媒应该是这样的传媒:它立足于电视台.放眼全社会,通过电视媒介的手段,来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服务,创造健康的文化氛围,诱导丰富多彩的生活时尚,制造文化消费的热点和兴奋点。与其他文化传媒形成良性的互动配合。共同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电视散文是伴随着电视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它具有高雅的文学特性和优美的声画表现形式,所以拥有较广的覆盖面,较多的受众。对这种新的文化品种的悄然面市,我们不能不对它作一番认真的研究,对它的属性、意义、地位和价值取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诞生了电影、广播、电视,同时电脑、多媒体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也向我们走来……现在,一个电视文化的时代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视。电视不是一切,而一切又都出现在电视里。我们可以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电子电视、信息时代,让您足不出户便知道天下大事,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二十一世纪的文化艺术,足不出户便可与外界沟通,您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自我,而是多元的电视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元素。因为,电视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化工具。人类在自己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创造和使用着工具,当一种工具被创造并加以使…  相似文献   

4.
袁玲  李蔚 《新闻前哨》2004,(6):47-48
随着电视市场化的转型,中国的电视文化由宣教文化逐渐向娱乐文化转变。一时间,电视的娱乐倾向越来越严重。哪家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做得好,哪家电视台的收视率就高。 于是,电视这个媒体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局面:为了迎合、取悦观众,电视的内容在文化品位上不断降格。但是,可以看得到的结局是,它的尴尬最终会让  相似文献   

5.
马驰 《新闻传播》2007,(2):56-56
时至今日,娱乐节目已经发展成为电视上最常见的一种节目形态。它调剂着社会气氛,改善着人们的精神面貌,丰富着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6.
电视栏目剧从无到有,从诞生走向成熟,电视栏目剧正在实践的道路上摸索着一条自己的繁荣发展之路。栏目剧有着怎样的优势能使它在短短的几年里创下了收视率迅速攀升,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节目形式的好成绩。而在发展的道路中它又存在着哪些弊端阻碍了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向良性发展。那么,为电视栏目剧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视文学的出现为电视文艺百花园增添了诱人的色彩,而电视散文作为电视文学的一个品种,更以它独特的魅力而受到电视工作者和电视观众的喜爱。前不久,看了电视散文《小路曲曲弯弯》,颇受感动。一是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爱的柳小丫形象;二是作品向我们提出了儿童辍学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三是编导运用电视手段和散文的文本有机结合,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效果。电视散文《小路曲曲弯弯》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以小主人公柳小丫的视角反映了她辍学的前前后后。“故事”很简单,情节也不复杂,但柳小丫的命运却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随着她命…  相似文献   

8.
熊蓓蓓 《新闻前哨》2005,(12):56-57
央视2005年中秋双语晚会充分利用了媒介在宣扬传统文化,搭建民族情感桥梁上的优势,利用种种表现方式进行意义传达和情感沟通。当文化通过电视载体实现对亿万观众的意义传达和精神指导时,它便拥有相当意义上的影响社会文化进程的力量,而电视晚会在节日文化中所承载的基本功能便不容忽视。 一、文化仪式的功能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载体,它对于传播和继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保持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相似文献   

9.
我们国家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世界上难以比拟的文化经历。那么做为一个电视工作者,电视人的文化精神到底是什么呢?电视人劳动创造的结晶是电视文化,亦即各式各样、品类繁多的节目、栏目和电视剧。由于电视有多种传媒工具之所长,所谓集众美于一身,纳天地于咫尺之间,又深入到千家万户,从有电视以来,它就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方式。随着电视的快速发展,人们注意到:我们有很多思想、生活和行为都跟电视文化有关。电视文化有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改变着人类社会。鉴于此,我们不能不联想到电视人应秉赋的文化品德、品格、以及他们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视市场报告》(2003—2004)显示,2002年,在电视与广播、报纸与互联网的竞争中,电视依然占有绝对优势。受众在电视上的消费时间远高于其他媒介。这似乎在强化着中国电视独步江湖的媒体“盟主”形象。但是在这种繁荣喧哗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代中国电视发展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文化属于大众文化,讨论电视就要在大众文化的平台上讨论,不能用纯学术的要求去衡量。如易中天品三国,连讲话的神态也与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不一样,但问题是你不能用课堂的标准去要求电视。公平地说,电视台还是有它自己的一个追求。我也不完全同意崔永元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的五月,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犹如电视荧幕上的一匹黑马受到中华儿女们的极力热捧,引发了新一轮的观片热潮.这部满怀情感文化底蕴的纪录片不仅向观众介绍了中华的各色美食,更向观众传递出浓浓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感.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思想上它都不愧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纪录片.笔者通过分析其内容与形式,来分析其走红的原因,以本土文化为着眼点,从而为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作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的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它传播的主要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决定了它在传播过程中要以我国主流意识即党的科学的思想体系为核心。这一基本原则是我们认识中国电视与先进文化关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方玲玲 《新闻界》2004,(4):68-69
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融人人类生活.并逐渐体现出商业与文化、雅与俗等矛盾冲突的时候,人们对它的讨论就从来没有中断。随着媒介环境与文化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电视的感情变得复杂起来,溢美之词与批判之声此消彼涨。其实除了电视这种媒介形态本身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之外,电视的节目内容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自1985年诞生以来,法制栏目总数已超过了200个。在我国法治化建设过程中,农村由于其特殊的状况,法治化进程比较缓慢。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这一事实表明农村法治化建设是全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据调查,在电视观众中,农村观众占了总数的75.9%,这个数字似乎在向我们昭示着电视法制报道在农村普法宣传中的巨大威力。然而事实是否如人所愿呢?据笔者观察,我国电视法制报道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地域歧视,法制报道在城乡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笔者认为,消除电视法制报道的这种地域歧视是目前电视法制报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余晴  韩秋芳 《新闻前哨》2006,(11):46-47
一、现阶段我国电视化趣味分析 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形式,电视已承担着纪实说理、娱乐等多种功能。与电影相比,它除了具备摄制各方面相同等诸多特点以外,还更具有影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那就是足不出户,可观赏到动人心魄的精彩画面和从中感悟到人生真谛。于是,很多导演把自己的创作注意力从电影转向了电视,投入到这个拥有数以万计的观众群体。在受众的审美心理上,导演们不惜用尽浑身解数、使出绝招。其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受到观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广播影视产品是宣传属性、意识形态属性最强的化产品,新闻媒体不仅是现有化的传播,而且是新型化的创造。在我国,电视在传播中国先进化和介绍国外优秀化成果,搭建化建设平台的同时,不断对人类的优秀化进行总结提炼,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源泉,创作出新的化产品向全社会推广。这就是一种新型的化——电视化,电视化是当今享有  相似文献   

18.
电视是声画结合的大众媒体。较之其他大众媒体,电视能够最大限度地同时调动受众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造成更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电视记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用摄像机窥视世界,创造出独特的视听空间并将其带入每一个家庭。可以说,在闪闪发光的荧屏上,体现着电视报道活跃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陈善雷 《今传媒》2011,(10):49-51
在中国的后语境电视中,网络文化时常被以碎片化形式呈现,这既使得电视的内容更加多元化,也满足了一定人群的审美需求,特别是在消费语境下,这种凸显更是蔓延着浓厚的消费主义色彩。然而对于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网络文化向电视中肆意渗透,也的确让人忧心忡忡。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反思,并从中观照出三重因素的缺位。  相似文献   

20.
宋庆武 《记者摇篮》2006,(12):52-53
在电视媒体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龟视广告作为一种媒介产品已经成为电视艺术重点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承载的任务已经不单单是真实可信地表达产品本身的个性与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广告已经成为引领时代的?肖费文化和主流文化的风向标.它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从目前来看,电视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各电视台的主要经济来源,即使在多种经营的电视台中,广告收入也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可以说,电视媒体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来自广告的竞争,而在竞争的路上,如何增加广告中的文化含量,应当成为电视广告人必修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