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听蛙     
城市的钢筋混凝土缝隙栖不下大脑袋的青蛙,人工湖畔的荷叶丛中也流淌不出优美的蛙鸣,要听蛙鸣,你必须来到乡间。揽几缕清风明月,染满身桃红柳绿,盛一耳鸡鸣狗吠,再融进缥缈的白云深处,彻彻底底做一回乡下人。  相似文献   

2.
一起听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我独自坐在窗前,倾听着水田中那铿锵有力的蛙鸣,宛如在欣赏一首交响曲,撼人心魄……我静静地听着,痴痴地看着,一切仿佛凝固起来,静谧的,幽深的,动听的……忽然一束灯光出现在水田中,他四处张望着,寻觅着,搜索着……不一会儿,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灯光也不再惊疑不定,此时此刻他俨然一个狙击手瞄准目标一样,全神贯注,雷打不动……我的心也随之紧张起来,他在干什么?难道又有……不会的,我立刻否定了心中的猜疑,继续看着,祈祷着,希望刚才的那个假设永远也不会成为现实……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灯光跃动了…  相似文献   

3.
4.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那个只穿着条短裤,趿着一双不合脚的拖鞋,捉水鳖虫当鱼饵的小男孩,一坐上礁石,握住渔竿后,竟倏地沉静下来,透出一份不可言喻的成熟,留给苍穹的是一个精瘦,又似乎饱经沧桑的背影。"2011年,11岁的姜涵莼的"小脚丫"踏上了南麂岛,这个是她眼里的赶海少年。这个少年,也许和她一样大,也许还比她小一点,可握住渔竿时的精瘦、沧桑的背影,吸引了小作者姜涵莼。姜涵莼的《夏日风车》共有"一背篓的爱"、"行  相似文献   

5.
有时,当你想要生活有所改变时,渴望的浪潮就会带着你走向正确的方向…… 埃利斯、朱莉娅和多莉三个人从天主教小学起就是好朋友。现在她们都已经三十过半,处在了生活和爱情的交叉口。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市小语会年会暨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有一位教师执教《夏日绝句》,从“英雄”这一定位入手,让学生经历“呼唤英雄—赞颂英雄—追思英雄—学习英雄”这一过程。尤其是对“项羽”英雄形象的树立,教师用了多种方法:诗词中感悟,成语中感悟,典故中感悟,人性中感悟。可以说是想方设法,不遗余力。请看“赞颂英雄”环节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来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生:人杰、鬼雄。师:请你把这两个词在黑板上写出来……谁理解这两个词?生:人杰是人中的豪杰,鬼雄是鬼中的英雄。师:人杰还可…  相似文献   

7.
悖论叙事是莫言小说《蛙》的鲜明特色。莫言运用悖论叙事,既塑造了悖论式的人物形象,又表达了救赎与救赎的虚无、传统伦理观念与现代化进程的悖论主题,并且呈现出庄重主题与狂欢风格的悖论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8.
《蛙》以新中国近60年农村生育史为背景,在形象地描述计地划生育政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小说通过姑姑历时性的身份变更和其他人物共时性的关系结构所呈现出的故事伦理,而上升为对人的整体生存状态的关怀,以及对世人在时代中生存却无法跳出时代背景的哲学思考,写出了在现实生存困境中不断挣扎的肉身和灵魂,但也存在部分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及2011年中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蛙》,无论在选材、人物塑造,还是在立意、构思上均有不同凡响之处,忍不住让人拍案叫绝。它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部关于计划生育题材的长篇小说,确实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部反映现实、直面人生的力作。  相似文献   

10.
11.
12.
《音乐世界》2013,(17):26-35
如火八月,与梦之声学员—起来到海滩边拍摄最“热”大片!艾菲大秀性感小蛮腰;James耍帅玩忧郁;央吉玛则依旧女神仙范十足,三位学员纷纷给这火辣辣的海滩带来一丝凉意!  相似文献   

13.
~~《春晓》之夏日版@佚名 @苏明~~  相似文献   

14.
宜昌市六中青年女教师陈维佳,在省中语会第三屆年会上讲了一堂汇报课,到会语文教师和专家学者均给于较高评价。她还接连被黄石市、大冶县邀請去作了两次讲课示范。十堰市、沙市市中语会和省语文教学法学会的代表又聘請陈老师为他们学会下届年会示范课的主讲教师。一堂语文课,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圆照之象,务先博  相似文献   

15.
16.
这首歌没有歌词,只有音乐。可是在那美妙的音乐里可以听出那一个个战士的艰苦与欢乐。开头好像是一队战士刚刚出发。中间的音乐开始激昂起来,可以听得出,战士们在爬  相似文献   

17.
鲁彦(1901—1943)原名王衡,浙江省镇海县杨家桥人.“五四”时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加入文学研究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知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文学翻译家.《听潮》写于一九三四年,收在鲁彦的散文集《驴子和骡子·听闻的故事》中.这篇散文主要描述了大海幽静、神秘的景色和澎湃激昂的海潮声.作者通过对大海的热情赞美,反映了他对光明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同时还流露出作者幻想超脱现实的思想状态.  相似文献   

18.
作家不是政治评论家,文学反映的现实和历史纪录的现实是有区别的。《蛙》以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为题材,并不是要评判计划生育政策的功过是非,而是把计划生育处理成时代背景中的一个元素,借用三年大饥荒、文革、计划生育、官场潜规则、城市化进程、代孕等敏感话题来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异化现象,旨在引导人们反思历史、内省人性、探索未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邵燕祥 《学习之友》2006,(12):16-17
唐代以前的诗中,咏蛙的似不多。到了南宋,辛弃疾词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传诵多年。吴涛的“怪来一夜蛙声歇”,戴复古的“身在乱蛙声里睡”,都只是乡居况味,不含褒贬。  相似文献   

20.
《蛙》(作家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是莫言的长篇小说,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美中不足的是,笔者在阅读时,觉得其中有三个成语误用。请看下例:(1)写几年文章,可以抖擞着精神,保证篇篇都是精品,但写三十年,就难免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了。(2)批斗县委书记杨林的大会,因为参加人数太多,无地可容,时任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的肖上唇别出心裁地将会场安排在胶河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