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统筹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严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自然资源衰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这些都是近些年来世界人口剧增和不惜以资源、环境为代价争取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为此,必须对传统的经济学价值观念进行反思,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才能有效遏制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使用和对生态环境的无限制的污染破坏,使社会经济走上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减少污染甚至零污染的良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人大第十届第二次会议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系,因为科学发展观,就是讲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的人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具体的道德形态都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生态价值观是生态道德得以确立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在生态道德的构建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对生态价值观的探讨,从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通过不同视角探讨了自然生态的价值,为生态道德的确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朝全 《软科学》2009,23(8):69-73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正在步入生态文明的发展轨道。生态文明是人类觉醒与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向量;"天人合一"则为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循环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于是,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之间构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性选择。正确领会统筹人与自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生态价值观上的主要观点和特征。从观念、实践和制度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并从中概括出生存的协调观、全面的公平观、永续的发展观、全球的整体观和持久的治理观这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7.
8.
杜轶姝  于鹏飞 《科教文汇》2008,(20):264-264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商品的极大丰富,但是包装产业的迅速膨胀,导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情况日益加剧。当今世界各国开始实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包装战略。生态包装对当前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创造有利于生态环境和谐、有序发展的生态包装,成为我国包装设计者的目标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商品的极大丰富,但是包装产业的迅速膨胀,导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情况日益加剧。当今世界各国开始实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包装战略。生态包装对当前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创造有利于生态环境和谐、有序发展的生态包装,成为我国包装设计者的目标和责任。  相似文献   

10.
工业文明和现代生态危机的困境,实际上根源于传统科技价值观的困境。要走出工业文明的困境,人类必须在当代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实现传统科技价值观在价值内涵界定和科技价值评价等领域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1.
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概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系统结构,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对我国各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林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它的核心是追求生态经济的最佳平衡.在理论上可用森林环境保护工程、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工程和林业生态产业工程来"圈层"构建.在实践中则可采取建设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公园、循环经济、构建森林分类经营的林业管理体制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经济整合:商品价值建构的生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中国软科学》2003,(2):152-157
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在经过长期分离之后重新融合,文化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商品价值生态建构的重要社会资源和增长动力,由此,也为考察衡量商品价值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生态视角。  相似文献   

14.
支撑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人与自然”或“自然-科技-经济-社会-人类”这一共生的大系统中来研究技术创新,就不能把技术创新仅仅视为一种经济过程.而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社会、人类、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整合的共生过程,这就是所谓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它与以往传统的技术创新以及早期的适用技术创新,都有了质的不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真正表征和体现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关系,代表了技术创新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过程,越来越成为我们构建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正确的技术抉择和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和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学者和城市规划者们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城市的建设模式和方法,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新城市主义思潮的产生。本文阐述了新城市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规划原则,明确了新城市主义社会价值观和空间价值观的内涵,最后对新城市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性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人口因素与新疆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育冬  原新 《软科学》2008,22(1):101-104
面对人口激增、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受阻的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新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核心就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适度的人口规模、适宜的人口密度、优良的人口素质和合理的人口结构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新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冲突的最佳途径,必将成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循环经济路径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涌 《软科学》2007,21(4):123-125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旨在通过科技引导,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选择一些地方作为实验区,在区内进行各种改革实验,是寻求某一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生态社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我国新时期的生态社区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指导,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社区建设协同发展的机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社区建设和评价模式,将生态社区建设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机结合,实现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资源的高度区域共享,有效创建真正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态社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9.
信息生态平衡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娄策群  赵桂芹 《情报科学》2006,24(11):1606-1610
本文探讨了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阐述了信息生态平衡的含义与表现,分析了信息生态平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作者认为,信息生态系统结构优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信息生态系统功能良好能促进人类社会进一步和谐,信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生态科技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态科技,推进科技生态化,是对传统科技发展模式的修缮,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对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展开分析,重点提出发展生态科技的对策与建议。科技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生态环境问题、道德伦理问题及其他如资源枯竭、人口老龄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在科技利用方面思想意识的不足或偏差和科技自身的功能缺陷等。提出发展生态科技的对策与建议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科技意识,加强生态科技的研究规范与力度,加强项目评审的生态评价和基地园区的生态考核机制,促进生态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及加强生态科技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以期为生态省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