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民生新闻是以电视为载体,用民生的视角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态,报道发生在普通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如果以《南京零距离》为起点,电视民生新闻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六年来,作为城市电视媒体具有核心竞争力新闻形态,电视民生新闻占有电视自制节目的无限风光,它以本土化的新闻内容和亲民化的传播理念,以及互动化的传播手段获得了社会的好评;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从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扩版到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的筹办,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武汉地区的民生新闻栏目也红红火火。湖北电视经济频道的《经视直播》经过一年的打磨,收视率也从刚开播时的不到1个点到现今已经突破10个点。  相似文献   

3.
周水 《传媒观察》2013,(11):21-22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调查报道越来越成了民生新闻的重头戏。中国电视调查报道,最红火的时代莫过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5月,《东方时空》问世,电视新闻改革走出了第一步。在此之后,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进一步走向深度调查。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1996年《新闻调查》创办,在这以后,大量的调查和深度报道在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电视调查第二个高峰,是在进入新世纪后。2002年1月,《南京零距离》开播,新闻的收视率首次超过了电视剧。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掀起了地方台、都市媒体的调查报道热。  相似文献   

4.
这两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从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扩版到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的筹办,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  相似文献   

5.
张春果 《报刊之友》2013,(9):134-135
如果从1999年北京《第七日》和福建《现场》算起,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电视民生新闻问世以后,为我国电视新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被学者称为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三次革命”。然而,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从电视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内涵、现实需要、缺失与构建等四个方面探讨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问题,以期促进“以人为本”思想的广泛传播与贯彻落实,并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婷 《视听界》2011,(6):38-41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开办了《南京零距离》栏目,以贴近观众的报道视角、以民为本的报道内容和鲜活有力的报道方式,开民生新闻的先河。十年来,它一直不断探索和拓展,这一过程也诠释着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从《零距离》(2009年《南京零距离》节目改名为(《零距离》)的节目编排方式人手,对民生新闻的创新与拓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2011年,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推出平民英雄评选活动,第一次在电视上提出了这个看似矛盾却又内在契合的新词汇,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词汇——平民英雄!作为频道的主力宣传力量,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航》承担起了这一报道的主要工作,而此时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趋势已经为电视民生新闻做正面人物报道打下了基础,以平视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社会方圆》栏目为例,从新闻学、传播学角度对电视民生新闻进行分析探讨,探寻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一、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面临的瓶颈(一)报道过于琐碎,同类报道重复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虽然把眼光放在了百姓身边,但报道题材过于琐碎,今天停电停水,明天邻里吵架,甚至于报道婚礼过程,如此琐碎的报道不但没有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反而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极易产生视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平民化背后的媚俗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视新闻而言.形式是比较容易学的。比如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从推出”民生新闻”到现在不到两年.各地电视台已经纷纷模仿.办起了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10.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重庆电视台《天天630》、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等一批民生新闻栏目,都受到观众的空前欢迎,成为当地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为什么一问世就广受欢迎,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正21世纪初,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后更名为《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类栏目开始在中国电视荧屏上掀起一股清新的风。一时间,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开播民生新闻栏目,用本地化的视角和语态向公众报道新闻事件。辽宁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2004年10月8日开播的《新北方》便是继《零距离》之  相似文献   

12.
邓建中  李鹏程 《传媒》2015,(24):57-59
近年来,各类民生新闻栏目层出不穷,全国各级电视台纷纷贯彻群众路线,从山东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再到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和《小强热线》,等等,均形成了大范围的社会影响力.整体来讲,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制播体系,许多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电视台的王牌栏目,在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助推中国梦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亚 《新闻窗》2011,(3):111-112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当下,众览全国各地新闻媒体,从报纸、电视到广播、再到网络,民生新闻都占据了主体位置,有的甚至占据了半壁江山。可以说,"民生"一词已经成为各家媒体的主打品牌。2010年11月正式改版的《黔西南日报》,从改版之日起更是把关注民生作为头等大事,专门开设了民生板块,  相似文献   

14.
<正>电视民生新闻经过10年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2002年创办的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该栏目一出,引发各地电视台效仿和跟进,如今,各级电视台上,类似的民生新闻栏目纷纷占据了晚6点黄金时段。然而,辉煌过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内容琐碎化、低俗化、同质化等问题逐渐显现,还是以《南京零距离》为例,2002年顶峰时期该栏目收视率一度到达23%甚至更高,而到2013年已在10%左右徘徊,电视民生新闻转型  相似文献   

15.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华 《新闻爱好者》2008,(8):101-102
自从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相继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作为长春的本地新闻栏目,《守望都市》、《城市快递》等以报道民生新闻为主的品牌节目也逐渐成为市民喜爱的精品栏目。  相似文献   

16.
崔恩慧 《青年记者》2009,(16):37-38
1999年5月,福建电视台创办《现场》栏目,实质上已具电视民生新闻的雏形。2002年1月,中国第一个打出“民生新闻”招牌的电视节目《南京零距离》横空出世。2008年1月,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正式更名为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全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民生频道诞生。这成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稳步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1999~2009年是中国电视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其中电视民生新闻的曲折前进过程尤为引人注目。如今,站在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十年拐点处,电视民生新闻近期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电视民生新闻《南京零距离》,一炮走红。此后,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在经过四、五年的发展后,观众当初对民生新闻的新鲜感已经消失了,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种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挽留住观众?襄樊电视台的经验或许能给大家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何唯  杨洪 《新闻前哨》2007,(5):73-74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电视民生新闻《南京零距离》,一炮走红。此后,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在经过四、五年的发展后,观众当初对民生新闻的新鲜感已经消失了,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种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挽留住观众?襄樊电视台的经验或许能给大家一个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电视民生新闻从《南京零距离》开始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期间先后出现了"报道型"、"帮忙型"和"调解型"电视民生新闻类型。这三种类型不是后者取代前者,它们是在完善前者问题的同时与前者并存的,对自身问题的正视和修正体现的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20.
《新北方》是辽沈地区电视民生新闻第一品牌,自2004年开播至今,固定收视群体已经突破1000万。《新北方》关注民生百态人生冷暖,记录时代变迁的丰富细节,是一本"晚报化的电视民生新闻杂志",选取的新闻内容,立足本地,放眼全国。《新北方》作为一个地面频道栏目,国内新闻编辑,成为"放眼全国"的重要板块。编辑将纸媒体,网络媒体中的海量新闻进行采集、加工、组合,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