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硅钨酸催化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了以H4SiW12O40(硅钨酸)为催化剂,通过丁酮和乙二醇反应合成了丁酮乙二醇缩酮,探讨了H4SiW12O40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n(酮)∶n(醇)=1∶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5%,带水剂环己烷6 mL,反应时间1.5 h的优化条件下,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56.9%.  相似文献   

2.
以L-脯氨酸离子液为催化剂,对乙酰乙酸乙酯和乙二醇合成苹果酯的催化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酯醇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带水剂种类和用量及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乙酰乙酸乙酯)∶n(乙二醇)=1.0∶1.4,催化剂用量为2.0 g/mol乙酰乙酸乙酯,带水剂环己烷为40 mL,110℃下反应3.5 h,苹果酯收率达到88.9%.反应结束后,通过简单的萃取操作,可使催化剂回收和重复使用.循环使用4次,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SiO2·12WO3·26H2O/SiO2催化合成环己酮缩乙二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氧化硅负载钨硅酸为催化剂 ,通过环己酮和乙二醇反应合成了环己酮缩乙二醇 .探讨了二氧化硅负载钨硅酸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 ,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实验表明 :二氧化硅负载钨硅酸是合成环己酮缩乙二醇的良好催化剂 .在酮醇物质的量比为 1∶1 5 ,催化剂用量为 2g/ 0 2mol环己酮 ,反应温度 1 2 5~ 1 35℃ ,4mL环己烷作带水剂 ,反应时间 40min的条件下 ,环己酮缩乙二醇的收率可达 95 4% .  相似文献   

4.
以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钼酸(H3PW6Mo6O40/SiO2)为催化剂,用苯甲醛和乙二醇为原料催化合成了苯甲醛乙二醇缩醛,正交实验法探讨得出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固定苯甲醛用量0.2mol,苯甲醛与乙二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5,催化剂H3PW6Mo6O40/SiO2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0%,反应时间45 min,带水剂环己烷的用量12 mL.在该反应条件下,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收率可达79.6%.  相似文献   

5.
以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H3PW12O40/SiO2)为催化剂,用丁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催化合成了丁酮乙二醇缩酮.正交实验法探讨得出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固定丁酮用量0.2 mol,在n(丁酮)∶n(乙二醇)=1.0∶1.4,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量总质量的1.0%,环己烷为带水剂8 mL,反应时间75 min的最佳条件下,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3.6%.  相似文献   

6.
以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钼酸H3PW6Mo6O40/TiO2-WO3为催化剂,环己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探讨H3PW6Mo6O40/TiO2-WO3对环己酮乙二醇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H3PW6Mo6O40/TiO2-WO3是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环己酮)∶n(乙二醇)=1∶1.4,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0%,带水剂环己烷的用量为6 mL,反应时间60 min的最佳条件下,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4.5%.  相似文献   

7.
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弃的全氟磺酸树脂为催化剂,丁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丁酮乙二醇缩酮。实验表明:当最佳醇酮摩尔比为2:1,催化剂用量为0.5g,反应时间为2h,带水剂用量为9.7mL时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最高产率可达到87.3%。该催化剂绿色环保且易于回收,重复使用五次产率仍可达到81.1%。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钼酸催化剂.以其为催化剂,对以丁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环己烷,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钼酸催化剂是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丁酮)∶n(乙二醇)=1∶1.4,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6%,环己烷作带水剂10 mL,反应时间75min的优化条件下,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96.77%.  相似文献   

9.
以纳米催化剂 Zn O合成油酸改性萜烯马来酐乙二醇酯 ,并以常用的多种催化剂进行对比研究 ,发现纳米催化剂比普通催化剂活性效果好。其最佳用量为 1 .5~ 2 .0 % ,反应时间 8h,反应温度为 1 90~ 2 0 0℃。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对溴苯胺和三光气为原料合成对溴苯异氰酸酯,重点讨论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等对合成工艺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滴液温度-5~0℃,回流温度78℃,反应时间为5.0 h,三光气∶对溴苯胺=1∶2(摩尔比),对溴苯异氰酸酯的收率可达90.4%。  相似文献   

11.
以对四苯磺酸为催化剂,由乙二醇和乙酸合成了二乙酸乙二醇酯.当0.2mol乙二醇、0.5mol乙酸、15ml苯和1.0g催化剂一起加热回流分水1.5h,酯收率达94.9%  相似文献   

12.
无水三氯化铝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无水乙醇和冰乙酸为原料 ,采用无水三氯化铝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 .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找到了一种无污染、催化活性较高的催化剂无水三氯化铝 ,确定了无水三氯化铝作为催化剂的最佳反应条件∶无水乙醇∶冰乙酸 =2 ∶1 (摩尔比 ) ,无水三氯化铝用量占整个反应体系总质量的 7 2 % ,反应时间为 30min ,转化率 (以冰乙酸计 )达 80 6 % .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新型的氯代1-甲基-3-(4’-丁酸基)咪唑离子液体,通过阴离子交换合成了新型Bronsted酸性类离子液体:1-甲基-3-(4’-丁酸基)咪唑磷钨杂多酸盐.探究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及其Bronsted酸性,并以该类离子液体为酸性催化剂研究了正戊醛和乙二醇的酸催化缩醛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70℃下,反应物物质的量比为n(正戊醛)︰n(乙二醇)︰n(催化剂)为1.5︰1︰0.015,反应时间为1 h,乙二醇的转化率可达到97.3%,缩醛化选择性可达到99%以上.该催化体系可实现催化剂的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易于回收利用,产物易分离,后处理简便易行,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抗肿瘤药物vismodegib合成反应的产率并控制反应成本,制备了合成目标化合物所需的中间体,并对Negishi偶联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回流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混合物2-溴吡啶、2-氯-N-(4-氯-3-碘苯基)-4-(甲磺酰)苯甲酰胺、氯化锌、正丁基锂和四(三苯基膦)钯的摩尔比为1.0∶0.5∶1.5∶1.1∶0.05及回流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反应收率提高到了72%.该反应条件明显提高了合成效率,避免了原料/催化剂的过多消耗,同时避免了过长的反应时间.反应体系配比和反应时间的优化在合成vismodegib的过程中对提高效率和经济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文献合成4,6-^tBu2-1-(HO)C6H2CH2Cl;利用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种芳氧功能化的咪唑[HO-4,6-di—C(CH3)3-C6H2-2-CH2{(NCHCHN)CH2}]。芳氧功能化的咪唑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和单晶衍射表征。晶体结构表明其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 1/e,化学式为C18H26N2O,晶胞参数为a=18.694(3)A,b=10.2501(15)A,c=9.1536(15)A,α(deg)=90deg,β(deg)=103.006(4)deg,γ(deg)=90deg,V(A^3)=1708.9(5)A^3,Z=4,最终R1=0.1160,wR2=0.2263.  相似文献   

16.
用合成的复合季铵磷钨酸盐为催化剂,35%双氧水溶液为氧源,催化氯丙烯合成环氧氯丙烷,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铵能抑制环氧氯丙烷的水解,从而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的适宜条件为:氯丙烯为原料和反应溶剂,磷酸氢二铵用量(相对于总反应物的质量分数)0.04%,反应温度45~50℃,反应时间4h,n(氯丙烯):n(H2O2)=5∶1,n(催化剂):n(H2O2)=1∶100。H2O2的转化率为98.8%,环氧氯丙烷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91.1%和85.7%。该催化剂的稳定性好,回收的催化剂性能接近新鲜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粒子,选用聚乙二醇和琼脂制备核/双壳医用磁性微球.最佳工艺条件为:Fe3+/Fe2+之比在1.70~1.75;沉淀剂25%NH3.H2O过量20~30%,在温度35℃,pH值11,反应时间为1h;琼脂的包覆最佳温度为50℃,pH值为9,时间1h;聚乙二醇包裹最佳温度为55℃,pH值为4,时间1h,可以通过调节搅拌速度和超声波分散时间控制Fe3O4粒子的尺度,实验确定包覆剂用量.并用透射电镜、分光光度计、古埃磁天平等进行了初步表征.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计算研究氯取代含氧亚甲基和亚胺桥键化合物分子的几何结构,原子电荷,前线轨道能量和电子吸收光谱等性质。在此基础上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分子第一激发态的电子垂直跃迁能,得到最大吸收波长λmax。计算表明,取代基氯的引入导致最大吸收波长红移。  相似文献   

19.
以无定形二氧化硅为起始原料,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以此为原料与含活泼氯的2-氯乙醇反应,制备出双羟基四配位硅单体。然后用该单体与马来酸酐(MA)、1-2丙二醇反应制备出线性不饱和聚酯的预聚体,再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共聚物,并对所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红外光谱表明,3 377 cm-1是端O—H的振动吸收峰,3 128 cm-1是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728 cm-1是C=O的振动吸收峰,1 067cm-1是Si—O—C的振动吸收峰,866 cm-1是Si—O—C的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热重分析表明,由于硅的引入,配位硅改性树脂耐热性比未改性树脂提高了近20℃左右;配位硅改性树脂的洛氏硬度比未改性树脂提高了1.5倍;改性后树脂的吸水率比未改性树脂低5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