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校内部体导体制是关于学校的机构设立、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概括的讲就是正确的解决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内部党政工各方面的有关组织领导的各种章法和制度。我国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经过数十年的反复实践探索和研究.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也称一长制。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首长.他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管理学校。校长是学校行政工作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质最和社会效益负有完全责任。把学校管理的最高职、责、权统一在校长一人身上.有利于保证学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的变迁看建立校长问责制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当前实施的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它的产生是学校领导体制历经变迁的结果。客观上它曾对学校的发展发挥了的积极作用,它赋予了校长办学自主权,增强了办学的灵活性;然而校长负责制是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产物,校长负责制下校长被重新赋予了权力,但是与之俱来的弊端愈发暴露出来,主要体现于校长在不同程度上有“重上轻下”、滥用权力甚至教育腐败的现象。这些弊端与当今追求卓越,建设高效能学校的时代宗旨是格格不入的,为扭转这一局面,有必要在我国中小学引入一种新的领导体制——校长问责制。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后,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经过多次变革,先后实行过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责任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等7种主要领导体制,实质上是三种主要形式:委员会制、党委制和一长制。分析整理历次体制变革的过程与特点,对于理顺学校内外部关系、推动学校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国立高等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异变七次,最终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对其加强理性认识,找出存在问题并加以解决,决定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性质,关系着高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以及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本文从高校领导体制的特殊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过去领导体制的区别、现行领导体制中的几个关系等三个方面探讨当前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建立五十年以来,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经历了几次大 的变化,从校务委员会(建国初期)──校长负责制(1950)──党支部 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58)──以工宣队、贫管队等为学校领导机构 的管理领导体制(1966)──党支部领导下校长分工负责制(1978)── 校长负责制(1984)。本文分析了各类领导体制变化的时代背景和内 涵,并阐发了在领导体制与社会发展、领导体制内部关系及形式等方面 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改革和完善高等学校现行领导体制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谏 《教育与职业》2005,(23):13-15
本文在充分肯定我国高等学校目前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功效的基础上,剖析了这一现行体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并探讨了在目前政治框架和法律框架下,对现行高校领导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和管理高校能力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立高校的治理已经步入章程时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常态的领导体制,领导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统归于党委行使,校长的行政权演变为执行权。新样态的领导体制,引入董事会、监事会或坐实党政联席会,适度剥离党委的决策权和监督权,使行政权得以强化,从而让各治理机构保有最擅长的权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新样态会成为新常态并规范于章程之上。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经历了由初步探索到相对成熟的一个渐进过程。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领导体制,它初步构建了学校组织管理的权力制衡关系,保证了党支部的监督权力和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力得以发挥,但仍存在一定的行政化,着重"内改",忽视"外改"等不足。推进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可以通过强化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相结合、加强民主监督以及正确处理党政群的关系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10.
1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应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体制优势,主要体现为促进和保障高校发展的政治优势,增强高校发展动力的动能优势,提高高校内部治理效能的执行力优势,推进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和尊重学术自由、鼓励科研创新的保障优势。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有效契合的运行制度,使之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优势,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实践以及制定大学章程工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相应的理论研究需要回答的重大课题,其关键是要实现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权责统一,以使该体制更能够体现依法治校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13.
阎德明先生(其文见《中小学管理》1998年第9期)及所有持“四要素”观点者认为,校长负责制是“上级宏观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一种具体的学校领导体制。但笔者认为:这“四要素”中除了第二个要素可取外,其他纯属多余。试想一下:有哪一所学校可以脱离上级宏观领导?即便是民营学校,也是要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接受其宏观领导与指导的。至于“支部保证监督”就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4.
汪虹  樊金东  汪任远 《天中学刊》2005,20(3):128-129
书记和校长分工不同,党委书记是党委成员,是党委会议的召集人,党委通过党委会议的决议.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学校中的领导作用。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应当对学校办得好坏负全责。解决校长和书记“谁是第一把手”而产生矛盾,关键在于加强学校的民主法制建设。目前在校内外公开选举校长,在党员中公开选举书记,条件是具备的。经济发展让教育先行,民主政治建设可以让学校先行。  相似文献   

1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中国政治体制的根本要求,经过了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检验,是我国法律确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该体制坚持党委的决策权与校长执行权的辩证统一,内蕴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是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治理形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高等学校面临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进一步完善2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性,以及应采取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立中小学内部现行的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和推广,使校长拥有了行政决策杈、行政指挥权、人事权、财务权等权力,校长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同时在这种体制下,校长对其行使权力的结果要承担责任,促使校长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仪力,使学校的办学效率得到了提高,给公立中小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校长的职务变化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这种领导体制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规定的,是党对高校领导体制的科学经验的总结,既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又有利于发挥校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依法治校的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能促进高等学校的科学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认识,并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体制:一是科学界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二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是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四是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中国高校领导体制经历了起步探索、逐步调整、形成发展和全面深化四个阶段,共14次调整,实施过校董会制、常委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的"一元化"领导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十余种体制,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反复及短暂的重叠实施.总体上,高校领导体制的历史嬗变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同步、与国际政治形势变幻相随、与党的执政方式调整耦合、与学校党政职权划分相生、与行政和学术权力协调共融,实现了正当性溯源确立、实践性经验强化、法律化方式固化、探索性调整塑造、持续性平衡优化.新时代,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推动中国高校领导体制向纵深发展,应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牢政治方向,坚定党的领导;夯实制度根本,坚信法律治理;推行合作共治,坚持扩大民主;推行学术固本,坚守教育本质;加强监督保障,坚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