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一位老记者采写了一篇百把字的小消息登在报上,不料这件事在记者中引起了褒贬不一的议论。褒者说,他这个人没有架子,这么老的记者也去采写这么小的消息。贬者说,他这个人也不嫌丢人,这么大的记者还去采写这么小的消息。确实,有的记者因怕丢人,不愿采写小消息。有一位中年记者经常碰到小新闻,可他不屑一顾,一心奔大稿子。结果,把到手的许多好东西漏掉了,大稿子又没有搞成,常常完不成任务。  相似文献   

2.
消息是报纸最广泛使用的体裁,采写消息是记者的主要职责。从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的情况看,虽然1990年报纸上出现了一些很精采的消息,但人们感到,报纸的消息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看还是比较薄弱的。由此,评委们认为:有必要呼吁报纸的记者下大力气采写消息,采写有分量的消息。为什么说报纸的消息比较薄弱呢?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期以来,记者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说组织典型报道,采写重点稿件,就非要数千字以至上万言的所谓长篇通讯、深度报道等,有的宁愿把消息拉成通讯特写,却不愿把通讯、特写精写成真正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总认为写消息这几百字的“豆腐块”不解渴,没有力量,分量太轻,既反映不了重大主题,也写不出气势和深度。笔者从采写的几篇获省一、二等奖好消息中体会到,有时舍弃“全”而“重”的通讯,选择“偏”而“轻”的消息,更能让主题凸现,  相似文献   

5.
西方一位记者曾经说过:“记者的‘生命’只有 12小时。”这句话充分说明新闻时效性的重要。我们基层报道员一般是从写“豆腐块”开始的,而号称“新闻快餐”的“豆腐块”对时效性的要求更是如此。前段时间采写中的一件事,使我对此深有体会。   今年“五四”青年节那天上午,我所在部队驻地延庆县在组织 1000多名刚满 18岁的青年进行成人宣誓后,又组织他们投入到环保活动中去。凭着对新闻的敏感性,我感到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如果要把它写成通讯等其他体裁的稿件,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说不定别的通讯员早就抢发了消息。于…  相似文献   

6.
我采写的消息《小车司机“解放”啦》,在获得“厦华杯”全国副省级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及厦门市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被评为2000年度福建省好新闻一等奖。这篇560字的消息是2000年从一个会议中“捡”来的。回顾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我感受到,文山会海虽然枯燥,但众多的文件和会议中确实蕴涵着有用的信息和新闻线索,只要我们多加留心,跳出“会议”抓新闻,就一定能在文山中淘到“真金”,在会海中逮到“活鱼”。身为党报记者,从事新闻工作8年,似乎与党政会议报道结上了不解之缘。采写这条消息时,我刚从家乡闽西北的一家党报调到厦门日报半年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听一位基层通讯员讲,他平时采写的新闻稿件,都是寄给某报的一位记者。这位记者见到稿件后稍加修改或索性原封不动,便共同署名发表。更有甚者,有几次他的稿件发表时,署名的记者他并不认识。他对笔者说,这是一些新闻记者为完成新闻采访和发稿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偷懒办法。据了解,这种“挂名”发稿的现象,在其它一些新闻单位也有不少。记者与通讯员合作写稿本是正常的事情,这样既可以了解基层的详细情况,提高采写质量,又能加强和密切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工作联系。但上述那种变味的“合作”和无端的“挂名”,弊病很多:一是容易在…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2006,(6):27-27
《办报参考》2006年第二期转载《青年记者》的文章《我的“三冷”采写方法》。 文章说,“冷静”、“冷峻”、“冷处理”,是记者在某些情况下尝试过的新闻采写方法。  相似文献   

9.
他曾经说过,“我极热爱新闻事业”,而为了圆一个记者梦,他又丢掉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他曾多次被省级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却在退出新闻行业后写博客自曝:“两年时间我闭门造车‘采写’了80多篇假新闻。”  相似文献   

10.
有前辈说,脚底板下出新闻。意思是说,记者要多跑,多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记者只有不断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亲身体验火热的社会生活,真切感悟时代脉搏,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采写出来的新闻作品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产生影响力和感染力。我在浙江日报从事旅游报道已有20多个年头了,专门采写旅游方面的新闻报道。我深感做一名记者,必须深入第一线,坚持不懈追求特色、善于捕捉“活鱼”,惟有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的、富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勤跑多走抓“活鱼”脚底板下出新闻,旅游记者尤其如此。20多年来,我已经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为采写…  相似文献   

11.
采写“带响”的新闻是广播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那么如何采制好“带响”的广播消息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体会.  相似文献   

12.
当记者几乎天天都要写新闻,若要问一年写了多少新闻,恐怕连自己一下子也回答不出来。别看新闻写得不少,但要获个大奖却真不容易,所以,有的记者把采写出获奖新闻形象地叫做“沙里淘金”。如果每年都能淘点“金”出来,对做记者的来说,可算是可喜可贺之事。我做记者10余年,也淘得一点“金”,这其中1996年采写的《农民出资奖园丁》,荣获河北省好新闻二等奖,奖项虽不算高,但给我的感触却很深。我觉得要写出好的获奖作品,唱好“识金”、“抢金”、“掘金”的“三部曲”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文汇报自今年扩版以来,对记者的要求更高了。我从1995年1月1日至5月29日,共刊登新闻报道111篇,其中消息75篇、通讯特写36篇,消息数量为通讯特写数量的两倍多。我从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认识到,写好消息是记者的基础工作,也是第一位的工作。 我感到采写消息并不像某些同志所说的简单乏味的活儿,而是大有学问可做、大有奥秘可探,大有文章可写的。有时候,一大堆采访得来的材料,反映了一个宏观的专题后,报道工作似乎已经完了,但如果再动些脑筋,也许还有新闻可挖。记得我在采写上海10多所高校争取进入“211工程”(即“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工程)时,根据采访搜集得来的尺把厚的材料,写成了一个宏观反映  相似文献   

14.
1985年12月下旬,我作为铁路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参加了国家组织的对兖石铁路的验收。在这次验收中,我居然在前来采访的首都八家新闻单位记者的眼皮下抓到了一条“活鱼”。我采写的特写新闻《验收列车上的庆功酒》,被人民铁道报和铁道工程报在一版采用。一位记者对我说:“看了首都各报刊用的消息,内容大体一致,唯独读了,你写的新闻特写,使人耳目一新,具体生动,形象感人,是一条难得的‘活鱼’。”  相似文献   

15.
有不少青年新闻爱好者问我:“搞好新闻报道的窍门儿是什么?”我说是四个字:“多、快、好、省”。所谓“多”,即采写的稿件登的多。当然,这种多是建立在你有了一定的新闻采写基础上的。我当初写稿时也曾经盲人摸象般地胡采乱写过,甚至一天便寄出去三四篇稿子。但许多稿件如泥牛入海,自己不久便泄了气。《运城根报》星期刊创刊号头版重要位置登了我的“处女作”《打鱼挖藕时节》,一下子又使我振作起来,每天不是攻读新闻写作知识和范文,便是有选择地忙于采写,就这样如痴如魔地坚持有的放矢地采啊写啊,渐渐摸出了点门道,用稿率也自…  相似文献   

16.
过去,我写稿总想写“大消息”,认为发表出来“块头”大,作者“水平”高。但经过1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才领悟到“小消息”可做大文章。 因为,不论写“大消息”还是“小消息”,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把只能写成“小消息”的选题硬性“拉”成“大消息”,那就会事倍功半。 我们业余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会抓热点、难点以及经验报道等“大消息”的采写工作,一方面在抓“小消息”报道选题时也要有“战略眼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小消息”并不亚于“大消息”的作用,“小消息”有它的独到之处和较强的优势。一般说来,“小消息”反映的是一件新闻题材的主体骨架,比较容易采写。经常写  相似文献   

17.
消息写作需要“新闻由头”,采写事件性消息只要及时抓住事件发生或结束的时间写稿,做到这一点不难。一般地说,采写非事件性消息需要“新闻由头”就有一定的难度,再说有些写稿人又容易忽略它,往往造成消息写作的败笔。因此,写非事件性消  相似文献   

18.
常听到地市县报的记者感叹:自己所处的地域狭小,“精品”资源短缺,问鼎中国新闻奖难于上青天,能拿几个全省的新闻奖,就不错了。从这些记者的“牢骚”中,我深深感知他们崇高的敬业心和夺大奖的成就欲。诚然,地市县级报纸的记者与省级、中央级新闻单位的记者相比,出“精品”的资源相对少一些,夺大奖的困难(也可以说是制约因素)相对多一些。但我从实践中体会到,记者不写批评报道,给自己戴“紧箍咒”,给自己“缠足”,只栽花不栽刺,是“精品”少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采写的消息《“告别三峡游”害了“三峡游”》,有幸获得199…  相似文献   

19.
“稿件内容属实为何还不真实?”这是不少记者和通讯员采写经验性消息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采写角度与总体真实的关系。 新闻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在采写经验性消息时应做到:既在着眼点上窄而深,又在立足点上宽而全;既要稿件内容属实,又要在总体上、本质上及发展趋势上真实。从新闻采写角度上分析目前经验性消息出现稿件内容属实还不真实的原因,当可归纳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几年来我读了几本新闻学专著,又通过采写实践,使我对新闻报道兴趣更浓,不知咋的,竟做起了“记者梦”。请问,自己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国家正式记者? 甘肃靖远 路飞路飞同志: 你在当通讯员之初,就有当记者的强烈愿望,这说明你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但是,从你给我信中说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有必要对你的想法加以引导,以便使你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轻装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