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美点赏析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诗人,《民歌》是他采用民歌形式创作出来的诗歌,这首诗澎湃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而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是化在奔腾的黄河、长江的浪涛之中的,是呼啸在你、我、他和一切中国人血脉之中的。诗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从黄河之涛、长江之浪和自己血脉的奔腾中,强烈地体验到了这种民族精神,因而歌之。一种源远流长、奔流不断的雄浑的江河之唱,也即是一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生存意识。在那百折不挠、坚毅执着的精神背后,有一种悲壮激越的情怀在诗篇中奔流、荡漾。在思想内难点指津考点训练容上,四段四层,逐…  相似文献   

2.
民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地域性等特点。通过民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对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对于了解、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音乐化,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学中,我从民歌的特点人手,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瑾 《现代企业教育》2012,(12):237-238
说起山东民歌,人们首先会想起山东人的朴实、憨厚。山东民歌同样具有质朴、简洁、诙谐等特点。但在这些平凡的民歌中,我们能够深深的感受山东人的那一种深深的民族精神和正义感,这是他们灵魂深处的一种呐喊,这一种情结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深藏在他们奔放的血液之中。通过一些考据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这种精神特质。在和谐社会,人们在用自己的歌歌颂着生活的美好。相信民歌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因为他们的创作者永远都是家乡母亲的热血儿女,他们用美妙的歌声表达着他们的正义和民族精神,并且用这一种力量永久地守护着他们的故土。  相似文献   

4.
民歌     
诗人虽然身居海岛台湾,却时刻心系祖国,他对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爱,在诗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诗题《民歌》,看似平常,却内涵丰富——几千年来,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灵魂,不都浓缩在质朴的民歌中吗?这里是借民歌之名,显民族之魂。了解了这一层意思,就不难理解那仿佛横空出世的惊人诗句——“传说北方有一首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体味山西民歌艺术的魅力、增进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等方面探讨了在山西高校引进山西民歌的意义,呼吁山西高校能重视对大学生的山西民歌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学习本土民歌的兴趣,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进而提升其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唐代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其人确实都洋溢着一种魄力宏大、无拘无束的豪放之气,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豪放包含着他豪放的人格和气质,并与他豪放的诗风和诗情相映照,共同组合成为一位血肉丰满、异乎寻常的布衣诗人、人民诗人.李白的豪放主要可以概括为以情抒豪,以景兴豪,以酒助豪,以仙赋豪,以长句写豪,整个地展示了情感性诗人的艺术精神和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今。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中华民歌,却缺乏滋养其蓬勃发展的土壤和氛围,大量反映历史故事、人物和人民生活的民歌正逐渐被人民所淡忘并失传。笔者通过将民歌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民歌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感受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歌歌词、曲调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让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8.
管华 《现代语文》2006,(5):46-47
丘逢甲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名诗人,他一生诗作甚丰,就其诗遗产而言,无疑是中国近代学中值得重视的精神财富。丘诗在过去,已为其同时代的人所推崇,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这样评价丘逢甲:“若以诗人之诗论,则丘仓海(逢甲)其亦天下健矣。”这是极高的评价。“天下健”是丘逢甲诗作主体精神的直观显现,其诗作基本特色是浓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苍凉悲壮的诗歌风格。丘诗的思想艺术成就,首先源于他本人是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丰富化素养与生活阅历的爱国,同时也和他有较明确独到的创作思想有关,其诗学观念最终呈现为一种诗风格与境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这一描写黄河的诗句,不但写出了黄河一泻万里的气势,写出了黄河横空出世、落天走海的神态,更是抒发了中华民族大气磅礴的胸襟、写出了黄河之魂、民族之魂。现存的李白诗中,咏及黄河流域山水田园的有100首左右。他这种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及对黄河儿女的感情之深是无与伦比的。李白自青年时代仗剑辞乡出蜀之后,大半生几乎都处在漫游的生涯中。而他所漫游的几乎一半时间和地区,都是在黄河流域,足迹遍及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黄河流经之处,都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李白出…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炎黄子孙,无论他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不会不知道,中国有一条伟大的母亲河——黄河。是啊,怎么不知道呢?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的两句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简直成了千古绝唱,它那让人心惊胆战的宏大气势,让每一个哪怕从来没  相似文献   

11.
壮族民歌的情感内涵,在本质上是与壮族的天性以及壮族在其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独特民族心态、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密切相关的。主流是爱,而且常常表现为一种深沉和广博的"爱",具有社会生命与自然生命、自然精神与社会精神水乳交融的特点。壮族民歌在"情"的表达上,以物寄情的方式较为突出,并且具有强烈的行为性。壮族民歌的音乐风格依然保持着与生活、自然和生命的巨大亲和性,以及采用有大二度音程和声的二声部或多声部群体性歌唱的特点和由壮族语言声调特性生发出来的歌唱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闸述了民歌的内涵,追溯民歌的发展历史,分析民歌流传地域广度、时间长短等因素对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的奇葩—民歌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如何给民歌赋予时代特征,激发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一位认真向民歌学习的伟大诗人,他在诗史上泰山北斗的地位是和他学习民歌分不开的。李白与民歌之间的渊源为李白诗歌向民歌的借鉴作出很好的铺垫。在李白的诗歌体裁中,乐府诗、歌行体诗和绝句是李白学习民歌的典型代表。李白在学习民歌长处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特创新,形成其诗歌"清真"、"自然"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民歌新古典"是作曲家栾凯近些年一直在追求的一种全新的民族唱法的一种风格,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在国内首先提出了这样一种称法,本文从"民歌新古典"的四个特点以及与"中国风"作品的区别进行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使更多的声乐爱好者了解作曲家栾凯与他的"民歌新古典"。  相似文献   

15.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民族音乐体裁,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化、风俗、自然环境、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写照。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个人的创作。近年来,许多音乐爱好甚至音乐工作对民歌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在误认为具有民族风味的和用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就是民歌。判断一首歌曲是不是民歌,关键是要看这首歌曲是不是符合民歌的3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薪火相传、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继往开来、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与其它社会意识一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由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民族群体实践的产物。民族精神作为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是建立在一定的民族心理基…  相似文献   

17.
张艺鸣  黄淘 《教育艺术》2003,(9):15-15,1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着自己的音乐文化。民歌在民族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悠久的传统,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民歌中的衬字、衬腔和衬句,是生活语言的升华,在民歌中具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功能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魅力的民歌,他是各族群众自已的创作,记录了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风貌,优秀的民歌是民族音乐中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历来闪烁着奇光异彩,展现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古典 民歌"范式是十七年诗歌流行的诗体范式,它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传统中吸纳艺术经验以滋养诗歌,形成民族的诗歌形式。构建"古典 民歌"范式的意义是重建一种民族的新型文学和寻找契合民族心理的审美范式,以对抗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20.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语言特色是:灵活多变的,生动而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叙述性语言使形象鲜活生动;简而不失其意味,繁而不乱其条理;运用富有独特个性的人物语言,表现出具有普遍共性的哥萨克传统的民族化和共同的心理特征;运用哥萨克民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