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都铎时期英国的文化娱乐活动较为繁荣,以马洛为代表的剧作家开创了英国戏剧的黄金时代,而宗教音乐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舞蹈都同样流行。打猎、足球和棋牌等体育运动也深受人们喜爱。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阅读和因艺更成了人们娱乐和提高自己的首选。文化上的继承性与变迁性是造成都铎时期英国文化娱乐活动繁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都铎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这一时期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也进入到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英国只有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大学建立之初由教会管理,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神职人员。英国宗教改革后,王权取代教权成为大学的管辖者,对大学的发展总体来说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都铎王朝几任君主对大学的干预和控制措施,很大一部分无疑迎合了大学本身的要求,给大学带来了很多益处,促进大学世俗化、民族性以及独立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英国都铎王朝的税收与财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军事和行政开支 ,英国都铎王朝历代国王打破中世纪封君封臣制度的束缚 ,采取增加新税种等敛财手段扩大财政收入 ,不仅促使英国税收结构发生变化 ,而且导致税收原则和税收理论的突破 ,为英国建立近代国家财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16世纪英国民族国家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共和主义也得到传播。托马斯·史密斯爵士提出了君民共和的广义共和主义,实现了共和主义与君主制的结合,指出了在君主制民族国家共和主义传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英国都铎时期大学教育的世俗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大学教育在都铎王朝(1485-1603)统治时期发生了显著的世俗化改变:世俗王权取代教会成为大学的管辖者,世俗子弟成为大学学生的主体,世俗文化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变化的主要动因是人文主义思潮的浸润,宗教改革的推动,国家需求的导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大学教育世俗化的影响是积极的,它带来了大学制度的变革,顺应并引导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勃兴。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都铎王朝一直持续到维多利亚时代,历经四百多年,其中都铎圈地是整个圈地运动的重要起始阶段。由于托马斯·莫尔的"羊吃人"突出了都铎圈地的暴力方面,使以往人们对都铎圈地的认识较为片面,对其基本上持负面评价。应当承认,任何一场经济变革都避免不了暴力的存在。然而,都铎圈地的暴力并不是不受约束的,暴力圈地不但受到社会道德和政府法令的双重制约,而且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受到法律保护。因此,都铎圈地的暴力规模有限,并非完全是以牺牲农民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7.
都铎王朝财政收入结构由普通收入和非常收入两部分组成。从都铎王权财政收入结构看,王权对议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突出体现在关税和议会税在财政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上。这种依赖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王权和议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王在议会”和“议会至上”原则萌芽以及王权有限性和议会权力增长等方面。这种独特的关系对英国政治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都铎时期,英国中央财政机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对这场变革性质的界定,史学界历来是见仁见智,莫衰一是。综观这一时期的财政机构,笔者认为,都铎王朝的财政机构既不完全是中世纪性的,也不完全是近代性的。一方面,都铎王朝的财政机构仍保留着某些中世纪旧财政机构的残余,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某些带有近代特征的新财政机构的萌芽,呈现出一种承上启下的过渡性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英国都铎时期的社会贫困与慈善、救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铎王朝时期,英国社会贫富严重分化,开始引发社会冲突,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严重威胁,都铎王朝政府不得不推行一些慈善救济制度,以自上而下地承担起救济贫民的封建家长责任。这些慈善救济制度虽然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但维持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为都铎王朝时期的繁荣和强大奠定了社会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社会中,财政供养率是衡量财政负担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财政供养率过高会浪费大量社会财富,从而影响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英国的政治传统,决定了都铎王朝较低的财政供养率。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使政府运行成本降低,使民众负担较轻,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为英国社会转型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1.
岛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英国的发展离不开海上扩张。在激烈的海上角逐中,英国海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欧洲的海上霸主。英国海军正式创建于都铎王朝。这一时期,在历任君主的重视下,海军舰船在设计和装备方面不断改进,从亨利七世开始鼓励建造商船并开辟船坞,到亨利八世时进一步改进舰船设计、采用舷侧炮技术,再到伊丽莎白一世时轻型舰船和快速舰的设计,英国舰船设计技术逐步提升,最终在1588年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夺取了大西洋的制海权,为以后称霸海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政治思想史的影响巨大,对其解读颇多争议。作为对纯粹实证政治哲学学说的评价,不应当停留在道德与非道德之间的争论,应该将其作为一种中立实证的国家学说即主权者的理论来理解。《君主论》中的君王的道德要求并非把君王看成单纯的“人”,而是将其视为国家主权的化身,因此他的行为评价就不能再是简单的依据道德,而应当以国家的最高利益———安全和稳定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主权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是国内的最高政治权力。一般的传统观点认为,基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洛克最早系统地论证了议会主权说,是议会主权论者。洛克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人民主权”的概念,但他在另一种意义上表达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向传统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很多学者、专家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笔者也就这一热点问题谈三点认识:一、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全球化与主权并不矛盾;二、全球化下的主权国家作用并没有削弱,国家具有灵活的适应能力;三、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让渡是建立在自愿、对等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5.
从绝对主权到实效主权: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地主权是在16-17世纪欧洲特殊环境下形成的一个概念,在其产生之初,曾对反对神权,确立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后来也一度支持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二战后,主权平等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其内涵也开始向经济和文化领域拓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给主权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绝对主权理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重新审视主权原则,树立实效主权观念,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现代化是先发型的现代化,内外因素混合,多元文化交融。南北战争恰好处于美国现代化的中间阶段和关键时刻,它维护了国家统一;战争期间及战后通过的有关法律和设立的有关机构和制度促进了美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民主权理论的萌芽起源于古代的希腊雅典城邦时期,近代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主权理论是随着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而提出的,最杰出的代表是卢梭.但是西方人民主权理论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民当家作主"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本文将就人民主权的形式上的出现和人民主权理论的提出、西方人民主权理论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区别、人民主权的实现形式等方面谈一些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语境下,市场经济的全球扩张、国际组织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的无国界经营、人权的滥觞、新科技革命的负面效应都对我国国家主权构成了挑战。为了回应挑战,我们应当积极融入全球化,加强国际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转换政府角色,从“划桨”转为“操舵”;消弭“化乡愁”,实现中华民族化的现代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主权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未来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主权是一个为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认为,只有从制度的视角考察主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迁,才能把握主权制度的未来走向。在此视野中考察国家主权,则发现国家主权不过是主权制度在近现代国家框架中的一个制度要件。随着全球化和社会基础的变化,主权制度的重构成为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得出结论:主权制度的未来重构取决于国家主权与人民主权、国家之间共享主权、国家主权与市场经济自主权、国家主权与公民社会自主权、国家主权与次国家机构的自主权等关系的互动过程,其结果构成了未来主权制度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20.
全球一体化的强势发展,使国家主权理论面临困境,将国际海洋法中创制的“主权权利”引入国家主权理论,具有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权权利是国家主权在国际交往与国际关系的实践中主张国家主权、实现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应当深刻理解主权权利与国家主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主权权利在主权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国家主权理论走出困境,进一步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