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马江元 《成才之路》2012,(26):18-I0013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有10处连用"乐"字。可以说,这篇全文是由"乐"字统领全篇思想的。作者要表达的政治思想,全部包含在"乐"的深处。文章中"乐"的程度,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步步深化,形成一个"乐"的极致,吸引着读者循"乐"而进。细品其乐,表现在乐观进取的处世态度,奠定了太守"乐"在其中的思想基础;滁州极富乐趣的胜境,提供了太守"乐"此不疲的自然条件;滁州百姓丰衣足食,是太守安"乐"陶醉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诗情画意,格调清新秀丽,是山水游记中的精品之一。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乐字,蕴含在文中各幅图画中。紧扣主旨,层层绘乐。文章开头写山行六七里而闻  相似文献   

3.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诗情画意,格调清新秀丽,是山水游记中的精品之一。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乐"字,蕴含在文中各幅图画中。  相似文献   

4.
从欧阳修达观的处世态度,宽简的为官之道及滁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安宁的太平景象诸方面,探讨《醉翁亭记》一文中太守之“乐”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6.
<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脍炙人口,老少皆知,但对其为何而乐,却意见不一,看法颇多。有的人认为这是“与民同乐”,有的人认为这是“苦中作乐”,更多人认为这是“得山水之乐”,以为作者有娱情山水,悠闲自适的情调,笔者以为这些观点固然都有其正确的地方,但并不完整,有失偏颇。我们可以通过《丰乐亭记》看出这一点。 《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堪为姐妹篇,都创作于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降职知滁州时作。因此这两篇文章的思想是极为相似的,也就是,通过分析《丰乐亭记》,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在《醉翁亭记》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兼受儒,道两家思想影响,他们的信条往往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是儒家的重要思想,“独善其身”则较多地受道家的浸染。欧阳修也是这样一位文人,思想也具复杂性,注意兼收各家思想。他认为“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古之学者非一家’(《与乐秀才第一书》)。这种思想的复杂性在《丰乐亭记》也有所表现,我们来具体分析这篇文章。 《丰乐亭记》中写到:“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以不致,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田亩衣食, 以乐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作者认为,滁州百姓之所以能安居乐业,是因为“?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论诗,曾提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的著名论断。不妨说,这篇《醉翁亭记》也是“穷而后工”之作。他一贬夷陵,再贬滁州。这篇传颂千古的名篇正是写作于滁州被贬时期。此作一出,流传极广,当时有一位名叫沈遵的音乐家,看了《醉翁亭记》之后,为文中所描绘的滁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醉翁亭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它的艺术成就前人评论已比较充分①,但是文中还存在着一种艺术技巧至今无人指出,这就是贯穿全文尤其是首末两段的"顶真式"结构艺术.本文拟对文中的这一艺术技巧加以探析,并指出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常言说:“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凡写作大家无不重视文章的开头。《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艺术成就最高的散文之一,这篇散文起笔颇具匠心,表现有三:  相似文献   

10.
王健龙 《现代语文》2003,(11):26-26
《醉翁亭记》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它表现了欧阳修有与民同乐的思想,重要的是它在艺术方面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文章采用“层层脱卸,逐步顿跌”之法,由远及近,步步深入,由四方皆山写到西南诸峰,写到诸峰中的琅琊山,酿泉,亭子。写亭子,先写亭子的修建者,再写命名者,命名原因。写了景和亭,才写出一个“乐”字。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全文的主线。然后又贯串这“乐”字,与前面“醉翁之意不在酒”相呼应,一气贯穿。到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乐”统一起来,画…  相似文献   

11.
D.H.劳伦斯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对两性生活的细致描写传达他对社会的独特的看法。从《虹》三位女性的不同的生活道路,可见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的轨迹和劳伦斯对人生奥秘的探索;作在艺术形式上也非常注重作品的写实和写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醉翁亭记》的“三美”江苏省沛县师范学校高承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诗人动情、画家倾心的著名游记,是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优秀散文。今日重读,另有感受,试就它的结构美、意境美、语言美———所谓“三美”作浅说。一、结构美一是金线串珠之美。古人曰:“一字穷...  相似文献   

13.
环绕着安徽滁县城的都是山。城西南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更美丽,远望树木繁茂,既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进山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很快流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  相似文献   

14.
《醉翁亭记》是北宋诗人欧阳修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格调清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醉翁亭记》在结构的构建、意境的描绘、语言的锤炼上都有许多精妙之处,不愧为历来游记散文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不少传世美文都写于作者人生出现重大变故(被贬官)之后,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刘禹锡的《陋室铭》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一样,写于自己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文中生动地描绘了琅琊山的奇丽环境和变幻多姿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了他悠然自得的旷达乐观情怀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此文盛传不衰。与其他文章不同的是,《醉翁亭记》并不是以第一人称来写。  相似文献   

16.
一篇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佳作,总要有点独具的风采。欧阳修散文的代表作《醉翁亭记》近年来人们谈得多了,但多是探讨这篇文章的主题。对它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谈得不多。《醉翁亭记》不仅主题健康积极,而且在艺术上也是独特新颖的,正因为它在艺术上别具一格,因此一旦问世,对它就是毁誉参半。《朱文公全集》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醉翁亭在琅琊山寺侧。记成刻石,远近争传,瘦于模  相似文献   

17.
《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散佳作。它是北宋学家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作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山水,表达了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这篇千古佳作在艺术手法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谪居滁州期间写作的一篇散文,亦是中学语文教材一直保留的传统名篇。其文条达疏畅,浑然天成,充满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其用字、遣词、造句皆惨淡经营,颇见功力,尤其是文中连用21个也字煞句,实属亭台记的一种创格,正因为有了这21个也字,才使得作品中情与景相因相生,吟诵起来顿感舌端润畅,不但毫无繁赘板滞之嫌,反有飘逸灵动之妙。那么,具体而言,作者在文中连用这21个也字,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9.
住在或到过滁州城区(今安徽省滁州市城区)的人,要是不知道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滁”的辖区沿革,一定会产生一个疑问:“滁州城并不四面环山,它也位于平原上,只有西、西北两面属山区”,怎么能说“环滁皆山也”?有人找不到正确答案,认为这是作者的一个笔误,也有人在没有足够依据的情况下,臆断“滁”指的是“(古)滁州”(如1996年第1期《语文学习》薛汉忠文章),以此来圆“环滁皆山”之说。 (古)滁州之说,指的是欧阳修为滁州知州(习惯称太守)时期的滁州辖境,即北宋庆历年间的辖境。当时滁州属淮南东路,治所在新昌(后改为清流,即今日滁州市)。辖境相当于今滁州市城区,滁州市(原滁县)、全椒、来安三县市(出自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这三县市位于皖东,与江苏接壤。统观这三县市地形,呈南低北高状,西南、南为开阔的滁河、来河、施河平原及低洼圩区,东北为低丘洼地,东为岗坳相间的波状平原,只有北、西北属皇甫山区,它是淮南丘陵余脉,由北向西北、西南延伸(见地图出版社《中国地图册》、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县情大全》)。从这三县市即(古)滁州(北宋庆历年间辖境)地形来看,“环滁”并不“皆山”,所以有的文章推断(古)滁州“环滁皆山”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醉翁亭记》“射者中”注释辨正湖南/陈瑞衡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一语的注释,常见有两种:一为“投壶”说,一为“射箭”说。“投壶”说如下:投壶的投中了。射,指投壶,古代一种游戏。把箭投入壶中,以投中多少决定胜负。(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