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媒体环境下,热衷于自制内容的生产性受众成为网络传播活动的主力军。本文从新媒体和生产性受众两个概念入手,结合已有文献与具体案例,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生产性受众的表现、成因和影响,为规范网络传播活动、提高受众参与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受众解读与媒介文本--文化研究派对受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考察“受众解读”与“媒介本”的关系,来考察化研究派对受众的研究,指出它是从一种新的、十分开阔的化观念出发,摒弃了仅囿于学经典及高雅化解读的传统研究方向,转而注重大众化及大众传媒的研究,把受众研究置于大众化与大众传媒研究的基础之上,其研究方法是定性的和民族志学的,这种研究方法与传统的主流研究方法的互补与互动是今后传播学受众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张楠 《声屏世界》2021,(6):87-88
2020年11月凡尔赛文学一词迅速在网络走红,各大社交媒体刮起凡尔赛文学的创作热潮,由此衍生的网络文体凡尔赛文体开始活跃在公众视野.凡尔赛文学走红的背体现了受众参与内容创作时对自我身份的解构与重构.因此,文章试图从费斯克生产性受众观的角度来探讨凡尔赛文学中的文本特征、受众特性以及这种狂欢式的受众参与...  相似文献   

4.
贺一鹏 《新闻世界》2012,(6):126-127
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推动着传播实践迅猛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传播实践的两个关键环节——传者和受者的变化最明显。鉴于此,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曾提出新型的受众观——生产性受众,强调受众的高度主体性和能动性。虽然初期受到诸多质疑和批判,但其后的传播实践却印证了其合理性。特别是网络传播中,受众主动性的边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被突破。本文就来讨论生产性受众在互联网发展到微博时代与之前相比有哪些前所未有的能动性以及被微博特性所束缚的被动性。  相似文献   

5.
受众通过网络对抗式解读主流媒体信息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受众的对抗式解读源于转型期现实利益的冲突、网络环境推波助澜、舆论领袖刻意推动以及网络受众有心发言或盲目跟随.要辩证地对待受众的对抗式解读:一是开放包容与坚守底线相结合;二是倾听众声喧哗与打捞“沉默的声音”相结合;三是寻求认识的最大“公约数”与理性引导相结合;四是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郭权 《青年记者》2006,(14):95-96
网络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模式,网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使得受众对新闻文本的组合与解读具有相对自由的空间。德里达的延异理论德里达的名声是与解构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解构主义所否定的主要对象是占据西方思想主流的形而上学传统。按照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解,符号是显示意义的工具(媒介),而在所谓意指过程中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天衣无缝,结合得毫无差异——正如索绪尔用一纸两面所形容的那种和谐关系。而依据解构主义的看法,意义却是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因为能指总是流动不居,漂浮不定,在意指过程中能指与其说指向一个…  相似文献   

7.
哔哩哔哩视频网作为国内发展迅猛的媒介,其中既有大量用户原创内容也有许多正版影视作品,它的受众以青少年为主,具有极强的生产性。本研究试从费斯克受众观角度分析哔哩哔哩视频网的用户,以期对新媒体时代用户研究提供以小见大的窗口。  相似文献   

8.
湖南湘潭电视台高级编辑唐弦新著《解读受众》一书,已由海南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者唐弦,本名唐自强,是我国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早期发起者和中广学会受众研委会的成员之一。长年以  相似文献   

9.
一、"自我互动理论"与受众群的形成 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即自我互动(self-interaction)."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去中心化与信息碎片化的传播特点入手,分析在这两大特点下,生产性受众与目标受众细分后的"圈子化"对图书营销的影响与作用;通过分析生产性受众与社交媒体的关系,以及意见领袖与个性化阅读对图书营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得出社交网络将会让图书营销中的冷门不再"冷"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中,网络电影受众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由时空限制到随时观影、由延迟反馈或无法反馈到即时评论,受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张渤 《今传媒》2012,(11):21-22
伴随着以美国为主体的互联网技术的全球性扩张以及数十年来西方文化产品的大规模对外输出,在"地球村"预言已成现实的环境下。受众接触到的媒介内容呈现出趋同化倾向,媒介文本的趋同化是否会导致受众解读的趋同化并进而导致受众的同质化?原先以民族国家为单元的传播边界是否会在无边界的互联网媒介的扩张下日渐消弭?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电视选秀节目看我国的生产性受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一鹏 《新闻传播》2007,(10):68-70
近年来,“电视选秀”节目成为我国电视传播的一个显著现象。“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绝对唱响”等等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本文主要透过这些选秀节目看看背后功不可没的生产性受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耿新歌  张渤 《报刊之友》2012,(12):86-87
近日,一部以介绍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蹿红电视荧屏和赛博空间。纪录影像中的中华美食在带给受众观赏愉悦的同时,受众对该部纪录片的解码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在“源文本”既定的前提下,“译码者”在网络上进行观点博弈,“编码者”对解码进程持续关照,引导受众靠近或回归主导意义。此时,受众对文本的解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处在一种“酝酿、释放、博弈、主流化、衰减”的过程中。本文将以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研究理论为框架,结合纪录片播出后的受众评价以及多媒体时代传受双方在“编码/解码”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进行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15.
1995年4月,位于西雅图的”进步网络”(ProgresslyNetwo士)在其网页上放置了一个RedAudioSystem的试用版软件以提供“随选音效”(AUdio0ndemofi)服务,这标志着网络广播诞生了。随后,世界上主要的国际广播公司纷纷踏进网络。目前BBC已建立了在线新闻网站,美国之音VOA用23种语言在Web网络上进行新闻广播,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用5种语言在网上进行新闻广播严1997年3月1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梦晓时间》节目新开设的《东广信息网》与“汉海威时空”合作,开我国网上广播之先河。1998年2月28日,北京经济电台《动心9时》开始网上直…  相似文献   

16.
网络受众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有关网络受众的调查数据的研究 ,得出以下规律性结论 ,网络受众呈现大众化 (“平民”化 )趋势 ;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 ,常用工具是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 ;网络受众对网络广告的认可程度在不断提高 ,开展电子商务的时机日趋成熟 ;网络受众对黄色信息存在猎奇心理 ;网络受众浏览的网站日趋集中 ,网络受众的注意力呈现“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7.
裴珺 《传媒》2020,(2):91-93
随着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型媒介的出现,“受众劳工理论”逐渐成为新媒介环境下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研究的最新范式。网络直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社交工具,虽然部分主播通过该途径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网络主播依然面临着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剥削,而作为看客的受众也面临着为广告付费、闲暇时间创造剩余价值以及理性批判思维丧失的多重剥削。因此,网络直播的主播、受众应理性分析自己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的收获和损失,并主动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打造风清气正、和谐共生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8.
网络受众是网络世界中交往活动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他们是网络传播主体和受众二者的统一。当前学界中对于网络受众的存在问题的研究一直缺失。本文从网络传播的本体问题——网络受众是一种存在出发.通过考察网络受众的抽象概念和具体现象.对网络受众的存在做出认知和定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博客的诞生,是一种新媒介的诞生,它本身就传达出新的"讯息",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网络博客的诞生,是一个新文本的诞生,它是多重寓意的蕴涵体,是多面内容的容纳体,是多层意义的集合体,在不同的话语层面,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网络博客的诞生,是一类新符号的诞生,在不同的话语空间,指涉出新的所指含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