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行,本着人文亚运、科技亚运、绿色亚运的精神,在亚运会场馆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注重场馆规划的远见性,场馆建设的先进性和科技性,以及赛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性,以防止"后亚运效应"的产生.借鉴国外或国内重大赛事的体育场馆赛后的经验教训,提出后继利用的建议与...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促进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亚运会对广州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全方位的,要想保持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整合体育旅游资源、形成多中心体育旅游资源市场;充分利用亚运场馆旅游资源优势,挖掘潜在体育旅游需求;加强亚运体育旅游遗产保护,拓展亚运体育旅游遗产营销发展空间;借鉴奥帆主办城市青岛赛后发展体育旅游经验,规避后亚运体育旅游低谷效应以及构建体育旅游开发动力机制、创新体育旅游新业态等策略,实现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际通用的贡献率和拉动系数等指标对2010亚运会对广州经济、文化综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与亚运相关的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对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呈逐年增长态势,贡献率分别达到0.2%、0.3%和0.4%。相应的拉动系数也逐年增强,2006至2008年分别为0.04%、0.05%和0.06%。与已有经验研究的结论相一致。亚运的全面社会经济效应和后亚运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运用耗散结构论的涨落驱动的原理,从体育社团的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方面,论述了新中国后两个体育高潮及其扩展作用对体育社团建设产生的重大影响效应.并通过两项体育协会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广州亚运盛会更加彰显促进体育社团建设发展的优势.最后着力论述了承担"依托"任务是亚运与广州体育协会互动的金色桥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州市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市民对广州亚运会的关注与参与情况,分析市民对第16届亚运会给广州城市发展的影响、体育环境的改善、个体体育价值取向的变化等问题的认同感,同时,进一步了解市民对后亚运效应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市民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特征,进而为更多的广州市民在后亚运效应的影响下自觉地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让幸福广州号召下的广州市民变的更幸福提出进一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杨茜  邓春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19-1020,1029
随着"冠名经济"在我国如火如荼地竞相运作,作为体育无形资产之一的场馆冠名权的开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广州亚运场馆即将开始大规模建设,也即意味着开发亚运场馆冠名权的时机将至.为此,就广州亚运场馆冠名权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州亚运场馆冠名权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从《人民日报》1990年"亚运会专版"与2010年"亚运特刊"比较分析入手,探析近20年前后我国亚运报道视角以奥林匹克观发生历史演变的路径。研究表明,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和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增强,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我国官方纸媒亚运报道经历了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呈现出的政治图景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的多元体育文化图景,从报道体裁的多样化到以体育评论和深度报道为主,从以关注我国优势夺金项目到重视对冷门项目以及非奥项目的报道,反映出近20年前后我国媒介对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广州亚运场馆建设即将大规模地展开。亚运会结束后,场馆面临如何继续开发利用、收回投资的问题。为此,对投资建设、经营广州亚运场馆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分散政府投资风险、避免赛后大量场馆闲置的建议,为更好地利用亚运场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广州亚运会场馆无形资产的赛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运场馆无形资产是亚运场馆赛后运营最具开发潜力的资产,开发运营得当能够发掘巨大的经济收益,实现场馆自主维持运转.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分析广州亚运会场馆无形资产赛后开发的现实问题后,指出广州亚运会场馆在亚运会结束后应大力开发其无形资产.建议应充分开发利用以亚运场馆冠名权、广告发布权以及豪华包厢为主的无形资产.要最大潜能地开发亚运场馆无形资产还应将职业体育赛事融入亚运场馆的整体运营战略,留住人才、携手专业运营机构,着力提升特许经营的层次、建立场馆运营联盟以促进场馆之间的协作.通过这些措施,充分发挥亚运场馆设施的优势和多功能性,追求各个场馆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经济、政策环境、游客身心健康需求市场前景和亚运场馆旅游资源开发、游客客源市场开发及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开发趋势等方面分析了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条件与趋势,并针对性提出广州应抓住后亚运时期城市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经济、政策环境和游客身心健康需求市场前景优势条件,以及亚运场馆旅游资源、游客客源市场和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趋势,通过实施建设广州现代体育旅游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亚运城市体育旅游公共游憩空间系统和城市体育旅游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等开发策略的落实,实现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城市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雅典奥运会与釜山亚运会赛事收视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雅典奥运会赛事和釜山亚运会收视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大赛事期间体育节目收视率大幅上扬,妇女、儿童等非传统观众群体踊跃参与观赏活动,对两大赛事的观赏呈现"全民性"特征.两大赛事收视状况的区别:奥运会对体育节目收视率的拉动作用远远超过亚运会的拉动作用;釜山亚运会集锦类节目收视领先,雅典奥运会直播类项目收视领先.原因在于亚运会我国选手夺金点众多,亚运会金牌含金量也比不上奥运会金牌,电视观众不可能全都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因此集锦、快讯类节目成为收视焦点.奥运金牌得之不易,通过直播类节目目睹我国选手的"夺金时刻"成为观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归总了亚运会的各种筹备工作,并对各类筹备工作如何围绕亚运会的办会理念和目标,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筹备工作,打造广州亚运品牌(人文亚运、绿色亚运),并对如何积极注入创新元素,彰显广州亚运特色(激情亚运特色、跨媒体传播组合战略运用特色、“数字亚运”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建设性对策与建议,符合政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亚运会扩容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运会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扩容的历史。亚运会举办至今,在现有亚洲政治版图上的发展基本已达极限,但传统的体育格局和缺少激烈对抗的赛场氛围,使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出现潜在危机。需要在现有亚洲格局之外,按照真正符合体育运动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新一轮扩容,实现新能量的注入和新刺激因素的生成,形成推动亚运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运作模式的比较和分析,深入探讨广州亚运会的运作模式以及如何发挥政府的优势、促进广东省体育产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如何处理好体育产业与政府垄断的问题,对本届亚运会的运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市健身娱乐业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将会给广州的政治、经济、化以及体育产业等带来很大的影响。从举办亚运会对健身娱乐业的影响为出发点,探寻了市场经济下,举办亚运会对广州市健身娱乐业带来的契机.为广州市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广州亚运会对促进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分析广州社会经济基础及亚运会对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趋向,确定亚运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并围绕亚运会的工作重点、阶段划分及相应战略对策的制定展开研究,以形成与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亚运会工作的整体设计和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第16届亚运会男排相关数据及技术统计,分析中国队、伊朗队、日本队的身高、扣球、拦网高度等基本情况,并对扣球、拦网、发球等得技术失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中国男排主要失利因素,为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亚运会与城市现代化的互动及其办亚运基本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亚运会与城市现代化的循环互动发展关系,采用献资料研究、专家调查、系统综合分析法,本得出的研究结果是:用建设全面小康的理论,从宏观上探明城市现代化的内涵;就广州现有建设为办亚运会提供的基础与显示四个优势要素:国际大赛——广州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化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广州经济化一体化为支撑的广州亚运会的三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研究,对中韩女子射箭队历届亚运会成绩、韩国国家队组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韩国射箭队整体实力超强;国家队选拔制度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中韩射箭队整体实力仍有较大差距;韩国队将以以老带新阵容出战广州亚运会,而且是中国队夺金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充分利用广州申办亚运成功的宝贵机遇,推动广东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文从生理与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文化学、经济学、信息论与传播学、管理学、市场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不同视角来探讨亚运和体育产业的深刻内涵和深层联系,提出了关于借助亚运推动广东体育产业发展的八个方面的战略与对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