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被同行夸为交通新闻宣传的“拼命三郎”的肖志轩,1969年来在交通新闻宣传战线上拼命耕耘,硕果累累。1995年被评为“全国企业报优秀新闻工作者”(简称“百优”)和“国内多省市专业报刊优秀记者”,现任四川省内江市《交通经济信息报》副总编、四川交通报驻内江记者站副站长。出生于四川省开县农村的肖志轩1967年中学毕业后当了几个月教师,就于1969年3月应征到康定军分区第9中队服役。当年,他就因将战友主动退回邮局未收的汇款一事写成稿件被军报采用而一鸣惊人。从此,无论是随部队上山执行任务,还是以后转业到条件艰苦的甘孜州养路…  相似文献   

2.
企业报难办,企业报总编难当。这是报界人士的共同见解。但是,洛阳炼油厂《洛炼报》副总编席志刚,却在这企业新闻宣传的岗位上干得津津有味。席志刚1979年转业来到洛阳炼油厂。苦于自己的基础知识不够系统,经过潜心攻读,1985年考上了西南石油学院干部中专班。当时,经过7年建设的洛阳炼油厂,已经初具规模,但从事宣传工作的干部却较缺乏。在他入学的第7天,厂里领导找他谈话,要他退学到宣传部当干事。他没有过多  相似文献   

3.
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报纸司、中国记协国内部、中国企业报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企业报评选活动最近在京揭晓。山西记协推荐的《煤气化报》、《大同矿工报》、《山西电力报》、《铁路工程报》、《太钢日报》荣获‘首届全国百优企业报’称号。  相似文献   

4.
首届全国企业报十佳百优奖颁奖大会于1995年12月27日在北京中国记协礼堂举行。中宣部、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中国企业报协会的领导同志给荣获十佳光荣称号的上海铁道报、开滦日报、北京铁道报、本钢日报、南京供用电报、鸡西矿工日报、胜利报、长江航运报、武钢工人报、中原石油报等10家企业报颁发奖牌和证书。同时给荣获百优的首钢报等100家企业报颁奖。  相似文献   

5.
十佳企业报华北石介打才}之宝牛习干1才陡 _l-今铁返报唐钢报勒全山绪陡 开朵卜J报秦皇岛巷报华东电勺报 北京找遨津卜乞华比伟,」药才陡上海海巷J陡 农冬习月书之通拉毕寸改巾百日寸冲陡 乡J京了终拜]、包才陡山西省新方习才陡 鸡西矿一仁门报大同矿工报土海飞车报 胜利书乏山西电勺报上每铁合全才陡 长;工航运报铁路r-程报士_海农垫报 武钢工人报大钢卜}报阵苏省 巾京石油朴乏煤飞’匕报仪‘匕集旧玻百优企业报内萦古目洽区涂州矿一r-报J匕京1:J勺荤古大兴安岭卜J才陡阵苏农垦才陡 省钢报内蒙古认道才陡烤仑子才眨 中国分、道逮筑内荤…  相似文献   

6.
1995年12月26日,元旦前夕,北京。中国企业报协会第二届理书会的胜利召开,同时迎来了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首届全国企业报“十佳百优”奖的获奖代表。在这喜庆日子里,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面对荣誉、面对盛会、面对企业报的现在和未来,他们表达了真诚的意愿,流露了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由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工作部、中国企业报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企业报十佳百优评选揭晓,颁奖大会于1995年12月27日在全国记协礼堂举行。中宣部、新闻出版署、中华全国记协、中国企业报协会的领导向获奖单位颁发了奖牌和证书。我省的《胜利报》获十佳称号,《莱钢报》、《济南铁  相似文献   

8.
1991年,《武钢工人报》杀出一匹黑马,该报记者李军,首次问鼎中国新闻界的最高颁奖台,以其特写《鲜花不知送给谁》,荣获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一等奖。1994年,又是李军,与《长江日报》记者梅明蕾联手,合写的消息《武钢近7万人不再吃钢铁饭》,荣获第四  相似文献   

9.
在报社风华正茂的记者群中,张凯林不很显眼:1.65米的个子,相貌平平。一经接触,你便会感到他的谦虚和诚恳。他的文字、摄影作品,和他的人一样,质朴无华。他似乎缺少当代青年那种“指点激扬”的冲劲,总是爱悄悄地琢磨,不轻易开口。但他一旦“开动”起来,你便会惊异他敏捷的思路和不竭的工作热情。无论外出采访,还是去暗室冲片、到编辑部发稿,他总是脚步匆匆,一溜小跑。邪步态,会使你与那部外国动画片产生联想。难怪,有人把“蓝精灵”的雅号赠给了他。进入今晚报社7个年头,张凯林有1200余幅照片和140多篇文字见诸报端,不少作品引起轰动效应。他以手中的相机为武器,在天空、陆地、水面摆开战  相似文献   

10.
在报社风华正茂的记者群中,张凯林不很显眼:1.65米的个子,相貌平平。一经接触,你便会感到他的谦虚和诚恳。他的文字、摄影作品,和他的人一样,质朴无华。他似乎缺少当代青年那种“指点激扬”的冲劲,总是爱悄悄地琢磨,不轻易开口。但他一旦“开动”起来,你便会惊异他敏捷的思路和不竭的工作热情。无论外出采访,还是去暗室冲片、到编辑部发稿,他总是脚步匆匆,一溜小跑。那步态,会使你与那部外国动画片产生联想。难怪,有人把“蓝精灵”的雅号赠给了他。  相似文献   

11.
最近,新闻出版署报纸司、中国记协国内部和中国企业报协会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首届评选优秀企业报活动。通知指出,这次评选活动,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  相似文献   

12.
报纸经常介绍各条战线上的“小字辈”,这里我想介绍介绍衢州报的几位年轻记者。他们在改革的浪潮中,敢于到漩涡中去拼搏,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新闻,那一篇篇振奋人心的报道,确令人刮目相看。小将挑战老将 1987年的5月间,衢州报和人民日报;文汇报;浙江日报;中国广告报先后刊登了题为《郑重声明的背后——记一件特殊的商标侵权案》的通讯。这一长篇通讯可以说轰动了新闻界,荣获浙江省1987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作者是27岁的衢州报记者严红枫。这是小字辈与老将挑战的一桩新闻,它击败了上海市大报刊登的《郑重声明》。事情得追溯到1986年的11月27日,上海一家大报以显著位置刊登了上海复写纸厂的一则《郑重声明》。内容是对上海市场上出现的衢州市蜡纸厂生产的“沪文牌”复写纸,声称产品质量有问题,非属上海产品,敬请用户认清商标,免蒙不必要损失等等。衢州蜡纸厂厂长汪其伟,被这一突如其来的《郑重声明》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名不见经传的李军,连连问鼎中国新闻界最高颁奖坛.1991年,他以其特写《鲜花不知送给谁》,荣获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1994年,又是李军,与《长江日报》记者梅明蕾合写的消息《武钢近7万人不再吃钢铁饭》,荣获第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995年,由中国记协开展的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揭晓,李军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4.
1991年夏,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江苏。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媒体。在抗洪救灾的系列报道《灾区纪行》中,人们熟悉了一位记者的名字,他在一个月的跋涉里,采访了14个县,见报稿件达28篇,其中20篇报道的是乡以下的村组。 1994年夏,大旱困扰着素以“水乡”著称的江苏。还是这位记者,使人们透过他那一篇篇来自灾区的报道,看到了这片焦黄的土地上的绿色希望。 之后,在今年春节前夕的喜庆气氛中,他又率领记者下灾区实地采访,写下了三组九篇现场目击式系列报道。这一篇篇体现党报密切联系群众光荣传统的稿件,使江苏人民产生了“每逢佳节倍思贫”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5.
我早就想采访梁若洁,可一直没有个机会,不是他忙于下厂矿采访,要不就是我抽不出时间,总不能如愿以偿。最近,梁若洁被山西省记协推荐为全国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的参评者之一,我闻讯后急忙赶到山西工人报社,好不容易见到他。 这不,梁若洁刚从平朔露天煤矿采访归来,风尘仆仆,一脸倦意,我抓紧这个机会和他攀谈起来。谈到这次下基层发现一个很典型的先进工人,他滔滔不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问起他的成绩来,除把他的  相似文献   

16.
许琳  杨道云 《新闻前哨》2011,(7):2-F0002
6月1日,历时12天的全国新闻界“百名编辑记者看湖北”活动圆满结束。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新闻界所承办的媒体最多、行程和历时最长的一次参观采访活动。该项活动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承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96家主流媒体的100余名编辑记者参加了此次大型参观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广播》2005,(2):79-80
据中广网消息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十佳百优”评选结束,颁奖会2004年12月16日在广西北海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王明华等10人获得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新疆广播电视局安思国等100人获得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9.
“塞外的煤海浩瀚无边。这里蕴藏着几百亿吨的煤炭。海不但辽阔,而且深邃,最深处,略等于十层大楼的高度。煤海的四周,耸立着口泉山、雷公山、牛心山、洪涛山,组成它漫长而险峻的海岸线……我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浩瀚的煤海,献给美丽的矿山。”  相似文献   

20.
1993年8月6日。北京,全国记协新闻发布厅。建国44年来首次举办的全国青年报刊“十佳”记者评选在这里揭晓。来自河南《青年导报》的记者部主任范庆锋,面对这份崇高的荣誉,眼睛禁不住湿润了。不是他感情过于脆弱,而是一个中原汉子经过十余年苦苦求索,梦想成真后那别样的思绪别样的情。一、难以忘却记者梦还是在不谙世故的少年时代,范庆锋就做起了他的记者梦。在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曾写过的《我的理想》的作文里,范庆锋的理想不是“长大要当解放军”,也不是“当科学家”,而是“当记者”,并且要当“好记者”。幸运之神对他似乎并不垂青。1978年恢复高考后,作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范庆锋,憋足劲要考新闻系,通知书下来了,被录取到一个师范专科学校学物理。师专毕业后,范庆锋本来已经分配到令诸多大学生向往的地区机关。可一纸调令,他被调到了最基层——豫东某县的一个乡政府办公室。作为出生在黄河故道的农家娃,能够有这么一只“铁饭碗”,范庆锋无论如何也该满足了,可他偏偏又拾起了童年时的记者梦。这梦对他尽管是那么遥远,那么苦涩,可他依然是那么痴迷。当时,《中国青年报》正在开展人生观大讨论,他禁不住拿起了那支“三寸秃笔”,就那么摇啊摇,一直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