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农业的比较利润较高,但农民的农业收入却很低,产生这一悖论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农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消除高农业比较利润与低农民收入矛盾的出路在于正视农民兼业,引导兼业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专业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途径主要包括: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地规模化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建立中介服务机构,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实施激励农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促进农地适度集中;降低农地的生活保障功能,免除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推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挥其在农地规模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宜宾市翠屏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现状表现为多数农户愿意参与农地流转,其中转出意愿高于转入意愿,转入需求不足.在影响翠屏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中,经济效益、劳动力、土地质量、地形因素与农地转入意愿呈正相关性,恋地情结与农地转出意愿也呈正相关性.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只有充分满足流转主体的经济利益,同时削弱土地对农民的社保功能,才能进一步加快流转步伐,促进翠屏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稳妥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极大。稳妥推进农地流转,是构建新型土地生产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流转效果,一些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并由于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低,农地流转的可操作性差,风险较大。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完善流转配套政策和制度,有利于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措施,规范管理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4.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大量存在农民权益受损的现象。调查发现,农民农地转让的知情权不明晰、自愿权受限制、经济利益难以保障等导致农民权益受损。究其根源,有地方政府的原因,有农地承包商的原因,也有农民自身的原因。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完善农地征收补偿机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是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大量存在农民权益受损的现象。调查发现,农民农地转让的知情权不明晰、自愿权受限制、经济利益难以保障等导致农民权益受损。究其根源,有地方政府的原因,有农地承包商的原因,也有农民自身的原因。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完善农地征收补偿机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是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工商资本主导下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利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农民承包地有序流转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探索出了各种不同的土地流转形式,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充分发挥了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收入职能。但是,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各相关主体利益分配不合理现象,突出表现为农民利益受损,工商资本侵害农民合法权益。文章分析了工商资本主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背景下各主体利益分配现状及原因,并且提出了在不同主体间合理分配农地流转受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悄然展开。襄阳地区农地流转呈现以下特点:城市郊区农地流转快于农村土地流转;现时的农地流转比过去的流转规范。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农地流转的面积不大,速度不快;农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存在村委会截留土地流转费的现象。要解决农地流转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土地流转必要性的宣传,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大力扶持乡镇企业,鼓励创办经济实体;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普及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常识,提高土地流转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农地流转的实践尽管经历了从政治禁忌走向实质破局的四个阶段,但对农地流转问题的基本认识仍存在理论困惑。土地私有化会导致农民革命这一因果逻辑本身值得商榷。从具体制度安排看,土地流转并不必然导致土地私有化。从以政治考量为主到政治考量与市场效率考量兼提并重;从利益向上到利益向下;从利益独占到利益共享的三大转向是农地流转政策转型基本轨迹,而转型的动力则来自于国家意识形态与公共政策弹性空间内的微妙互动。案例分析显示,珠江三角洲反向承包的成功依赖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条件,而农地流转实质是农地产权权利束的重新配置,农地流转走向实质破局的关键在于通过土地权益束重新配置与组合促成新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有限理性与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及建设现代农业的形势下,农业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实行农地使用权流转是新形势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和关键。而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主体,他们的行为选择对农地流转的走向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借助于有限理性的视角看待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选择,恰恰能使那些在表象上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得到合理的解释,其理论预设条件也更加接近目前我国的现实,因而在分析当前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时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并给我们在解决当前农地流转的困境问题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地发展权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弹性手段,在保护耕地、协调用地矛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论述了我国农地发展权的归属、配置与流转。从我国社会经济性质和土地制度角度考虑,农地发展权应由国家、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共同所有;在农地发展权的行政配置和市场配置下,农地发展权流转包括一级流转、二级流转和三级流转;并可通过建立农民基本生存保障体系以落实农民对农地发展权的分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对失地农民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其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资本以逐利为本性,当前,在农业产业链条整体利润比较高、政策扶持力度比较大、进入农业门槛比较低的背景下,工商业资本采用直接和间接方式进入农业生产、流通等领域,谋取利润.本文对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带来的土地流转问题进行的分析表明,农村土地流转以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为主,忽视农民话语权,土地流转后出现改变农地原有用途而缺乏监管、弱势劳动力就业难、收入低等问题,并且围绕土地租金管理和分配、企业和社区农民共处中的利益协调等问题时有矛盾和冲突发生.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投资额大,对局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关系调整都可能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过密化的人口压力已经解除,据以解决农地零碎化问题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是,无论是诱致性的还是强制性的农地流转与集中,都没有伴随人口压力的减轻而大规模出现。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可流转农地供给的不足是中国农地流转交易的现实制约,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民“退养”制度的缺位等,构成农户家庭参与农地流转的深层顾虑。国家政策应确立农民退养制度,以此消弭农户家庭流转农地的顾虑,同时统筹城乡户籍制度,以鼓励有条件的非城市户籍常住人口用农地置换城市户籍及依附之上的保障性福利。另外,配套的制度改革对于农地制度变迁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所确立的农地产权关系还不明晰,农地集体所有制存在缺陷,产权主体虚位,导致在土地的流转过程中,农民集体表面上只出卖了使用权,实际上丧失了所有权,这极大地损害了农民集体和个体的利益,所以农地所有制的改革势在必行,选择农地个体所有制应是当前最适合的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14.
在农地规模化流转的过程中一系列制度的完善和构建极其重要。文章从宏观的制度环境是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基本前提、微观的流转规范是促进规模化流转的必要条件、政府的服务制度是农地规模化流转的重要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农地流转、农地规模化发展加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对策,力图为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农业现代化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证券化是一种以证券为纽带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对于保护农民土地增量收益与促进对农投资、繁荣农村金融市场有重要价值。同时,现有的权利基础、运行机制与载体为农地使用权证券化流转提供了规则要件;土地利用分区管制与土地发展权制度为农地使用权证券化流转与耕地保护之国策之间提供了协调与控规机制;农地使用权证券化本身有助于解决农民因失地导致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行土地制度下农业职业教育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细化"和富裕农民选择离开农业的趋势,是当前我国农业职业教育陷入困境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原因.合理的农地产权和流转是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当前,加快破除土地制度,促使农业生产向资本和技术集约方面转变,培育富裕而自信的现代农民阶层,是农业职业教育获得发展的基本条件,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都应该为此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律、社会、生态等因素均能导致农地流转纠纷的产生;农地流转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对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促进农地有序、稳妥流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仍有亟待完善之处.农地流转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原则、功能与外部环境优化,能将农地流转纠纷纳入法治轨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及新型农村经营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两权分离以及由此形成产权上的双重残缺。这对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改良土地等都是不利的。不能有效地促进中固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双层所有权意在对农地所有权进行田底和田面两个层次的分割,在分割所有权的基础上,赋予农民一种完整的农地产权,以此突破中国农地制度在所有权改革上的瓶颈。这对进一步促进中国农地流转,发展土地市场和农地规模经营以及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永登县的农地流转中存在着地籍档案管理混乱、私自流转严重、合同不规范、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流转农地被大量撂荒和私自改变土地用途严重等监管不到位的现象。这会导致影响经济社会稳定、流转主体利益受损、不利于市场化农地流转体系建立以及危及市县粮食生产与安全等结果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法律及监管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不明确以及不规范的农地流转程序等因素造成的。因此,永登县政府应通过采取完善农地流转的政策法规、明确农地流转中的政府职能、监督农地流转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加快信息公开系统建设、制定规范的农地流转程序和监督受让方的农地使用情况等措施,规范该县农地流转监管不到位的行为,以促进该县农地流转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法律权益的保障显得迫在眉睫,目前农地流转主体不清、保障不力,农地征收补偿款少、方式单一、补偿期限短,未能切实保护农民权益。放开对农地流转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使用收益价值,实现农民权益。放开农地承包经营权的限制包括期限的放开、使用限制和权利主体的放开及流转限制的放开。为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丰富补偿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