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功被安排在高中物理必修2的第1章第1节(司南版),如何教好这一节、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恰好教研组安排我上这一节的公开课,经集备组的集体研究,我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尝试了这一节的教学。现把教学设计的思路、实施的方案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的王丽老师来信问 :小语第10册教材很强调文章条理的训练 ,那么 ,什么是文章的条理?什么是作者的思路?二者有什么关系?对小学生应从哪个年级开始强化文章条理的训练?怎样训练?教材中的《读写例话》说 :“读一篇文章 ,抓住主要内容 ,掌握中心思想还不够 ,还要看看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也就是要理清文章的条理。”《教师教学用书》在有关说明里也写道 :“理清课文的条理 ,也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在阐述读写例话时又说 :“……还要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看看中心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即理清课文的条理。”综…  相似文献   

3.
教学思路 ,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 ,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 ,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 ,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就阅读教学来说 ,我们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进行安排的过程 ,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走向。研究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 ,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 .帮助我们解决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无序”的问题 ;2 .让我们懂得 ,对教师的评价 ,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3 .提醒我们不断地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促使…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第6期发表了任俊琴老师的《日本大陆政策第一步究竟何指?》一文。笔者不赞成文章作者提出的观点——日本大陆政策第一步是侵略台湾而不是朝鲜。笔者认为,要完整、正确地认识日本大陆政策第一步,首先要了解日本“大陆政策”思想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胡修金 《湖北教育》2003,(13):26-28
本期《〈课程标准〉学习与交流》专栏里刊发了两组文章。一组是省级实验区潜江市开展课改实验的经验体会;一组是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三小学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认识与体会。潜江市开展课改实验的经验是顺应“课改”潮流,调整“教研”思路。他们在反思过去教研工作弊端的基础上,把教研工作的思路定在“更新观念,转换角色,解读教材,适应教学”上,在具体操作上,他们把教师培训,特别是校本培训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案例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取得了显著成绩。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三小学尽管目前还不是开展课改实验的学校,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学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并运用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去,同样在实践着新课程,创造着新经验。他们的这种精神尤为可贵。 这两个单位的经验还告诉我们,课程改革,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放在首位。要努力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但他们毕竞迈出了第一步,我们相信,他们一定会走好今后的第二步,第三步……  相似文献   

6.
理清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颐和园》一课的教学思路山西杨锡祉《颐和园》是六年制第八册语文教材安排的两篇“看图学文”中的一课。课文侧重写景,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并注意观察点的转移;同时还要注意作...  相似文献   

7.
任世江主编在《历史教学》(中学版)第8期发表了《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其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所举事例让中学教师实在困惑,因此有了第9期胡运珉老师的《求真、求实与我们的困惑》一文。中学老师的专业理解水平有限,不知选择哪家学说的观点,要想把这些观点定于“一”更是困难。面对中学老师的无奈,陈新祥老师在第10期发表了《换一种思路“求真、求实”解“困惑”或许更好》,  相似文献   

8.
《走一步,再走一步》被安排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从整个单元教学来看,这篇课文承接了第一篇课文,因为在《山的那边》讲得是人生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历经千辛  相似文献   

9.
齐民 《教育教学论坛》2014,(29):216-217
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培养是未来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国际化人才培养要通过国际化的思维、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国际化的教学手段等来实现。本文通过对装备制造专业本科生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采用全过程英文教学的实践,对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混合班级国际化教学进行了探索。通过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不断与学生交流,对全英文教学中涉及教学理念、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下一步国际化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备课思路】《iqx》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教学的第6课。课文首先形象直观地呈现了三幅形状像jqx的图案,然后通过jqx与学过的韵母组成音节拼读,最后安排儿歌《在一起》进行巩固练习。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尊重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拼音学习基础,利用教材的优势,实现拼音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曹丽芳 《语文天地》2013,(20):13-14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安排有"口语交际"专题,题目是《假如我是导游》。这个安排很巧妙,因为第四单元是"江山多娇"教学主题,所选文章大都是游记散文,包括《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那》以  相似文献   

12.
《太 阳》是一篇说明文。小学语文教学不强调课文属何种文体 ,也不单独讲解有关文体的知识 ,而是通过阅读实践 ,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文体的课文具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因此 ,教学《太阳》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 ,读懂每个自然段 ,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讲清楚的 ,这“一步一步讲清楚”正好体现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按照这一思路教学 ,就能使学生更容易领会自然段的联系 ,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 ,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 ,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一、抓住事物的特点 ,理解自然段的联系说明文是对事物或事理进行解说…  相似文献   

13.
俞柯帆 《教学月刊》2023,(Z1):62-65
要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教师应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教学建议开展教学。依托“为家乡古建筑斯宅千柱屋制作一份导览手册”这一学习任务开展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的实践,是这一课标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骚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是一个文言文单元,所选取的课文都堪称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它包括《陈涉世家》、《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六篇,这在以前的体例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以前最多一个单元安排五篇文言诗文,学生本来就很烦学古文,现在这样安排会不会让学生觉得腻烦呢?关键在于教师对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2009年第7、8期合刊刊登了我的《在阳光里做美的旅行——(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教学设计》。有读者提出疑问:一般来说,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都安排在第一课时,而你为什么安排在第二课时呢?这里与大家做个交流。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学思路不能单凭课文中作者的思路安排设计,更重要的是必须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知识状况,考虑让他们理解作者怎样安排思路和为什么这么安排,从而有效地获取课文的信息,收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思路必须由课文思路和学习思路结合确定。现以六年制小语十册第22课《可爱的草塘》为例,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一位老师教《石灰吟》《墨梅》两首古诗,朗读正音、理解字词、感悟诗情,整个教学过程都比较清楚,但课堂气氛始终比较沉闷,学生似乎对所学内容并不感兴趣。反思其中的原因,我发现问题出在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教学古诗词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套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字义、体会诗情,这样一步步教下来,似乎都差不到哪里去。但凡遇上诗词,大体都可以这么对付。然而,这样忽视文本解读、忽视年段特征、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的教学活动,其有效性实在微乎其微。在苏教版教材中,《石灰吟》与《墨梅》被安排在六年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明确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对此,我有以下三点认识。一、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重过程,分层次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学的主要形式,所以结合教学内容发展初步逻辑思维,主要应在课堂上进行。为了安排好一节课40分钟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把确定的内容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又要设计一些教学步骤,积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走、一层一层地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一个符合逻辑的结论。这样,也只有这样,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现以“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引读,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步一步地提升,真正实现和文本的对话,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以《十五从军征》为例,教师恰到好处地安排了往返回复、一咏三叹的引读。这种引读,  相似文献   

20.
[问题呈现]某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其中一课是这样上的:第一步,读一读诗歌《赠汪伦》。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选择学习:(1)凭想像表演各种赠别的情景;(2)喜欢音乐的小朋友操作电脑,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合唱一曲《朋友啊朋友》。课堂的确热热闹闹。但令人疑惑的是,上完一节课后,学生关于语文知识、能力、素养的收获甚少,学课文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