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能训练课是小学《自然》八种课型之一。一般说来,这类课型的教学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养蚕》一课培养饲养动物的技能;《种向日葵》一课培养种植植物的技能;《制作叶的标本》一课培养制作植物标本的技能;《怎样测定物体的温度》一课培养使用仪器进行观测的技能等等。这些课常采用“讲”、“做”、“练”、“延”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一课,谈谈技能训练课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物体与物质的联系与区别。物体指自然界存在的岩石、空气、树木、星体等等和人们制作的课桌、板凳、铝壶、铝勺、铁锅、铁铲等 ;而物质是指物体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如 :课桌、板凳这两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构成的。可见 ,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同一物质可制成不同的物体。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用塑料 (物质 )可做成什么东西 (物体 ) ?”或“这东西 (物体 )是用什么 (物质 )做的 ?”可见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 ,但却有密切的联系。二、质量。质量是指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所有的物体都有质量 ,质量的大小不随物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3.
温度、热量、内能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几个重要概念 ,正确理解温度、热量、内能的要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 ,中考中围绕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考查题目也是比较多的 ,正确理解这几个概念 ,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一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描述物体所处的状态的物理量之一。其实质是反映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对某一物体而言 ,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或“没有”。2、热量表示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是与热传递过程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4.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物体处于某一物理状态时的特征,所以温度是一个状态量.通常可以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度”,“温度高(或低)”,或“温度变化了多少度”.温度的高低实质上反映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温度”、“热量”“热能”等概念,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不少学生,以为“热传递中传递的是温度”,以为“温度高的物体热量就多”,以为“物体温度升高后热量就增加”,等等。总之,他们把温度、热量、热能当成是差不多的概念,搞不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对这些概念的叙述,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课本说:“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初中物理第二册第33页)这就是说,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物体在任何情况下总有个冷热程度,因此都有相应的温度。温度是个状态物理量。热量则不同。课本说:“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同上书第58页)这就是说,热量是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物体如果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自然》第七册“热学单元”的内容而设计的。教材中“热学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有: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及测量物体温度等部分组成,其核心内容是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及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温度  相似文献   

7.
“分子运动论”及“热和功”单元的复习,概括起来,可围绕温度、内能、热量概念及三者之间相互关系来进行和展开。笔者经过几轮复习教学实践,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借此,供同行们参考。一、温度(T)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宏观表述)。  相似文献   

8.
本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自然》第七册“热学单元”的内容而设计的。教材中“热学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有: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及测量物体温度等部分组成,其核心内容是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及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是“热学单元”中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9.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快慢的宏观表现,通过温度高低可判断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说“是多少”,不能说“传递”或“转移”了多少.  相似文献   

10.
《怎样测定物体温度》是侧重于训练学生测定和记录物体温度的技能训练课。要上好这类课,必须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正确分析、理解教材,合理设计教学过程。1 运用认知过程理解课文编写模式 《怎样测定物体温度》的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简介温度表的用途和原理;第二部分介绍摄氏温度的读写方法;第三部分指导学生测定水温和气温。三部分的编排基本模式是:  相似文献   

11.
刘卓 《中学教与学》2006,(8):36-40,48,F000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在飞船减速着陆过程中,航天英雄杨利伟的().(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2.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舞(B)夏天,玉兰飘香(C)秋天,落叶纷飞(D)冬天,瑞雪飘飘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  相似文献   

12.
一、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热放热型在解答这类计算题时 ,常遇到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了多少摄氏度及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到多少摄氏度的问题。这类题目往往由于一字之差使得不少同学由于“了”和“到”不分而出现错误 ,所以 ,切实理解“了”和“到”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到多少摄氏度指的是物体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它是一个状态量 ,用“t”来表示。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了多少摄氏度指的是物体的温度改变了多少摄氏度 ,也就是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它是一个过程量 ,用“△t”表示。此类题可用公式Q吸 =cm…  相似文献   

13.
物体的内能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学习这一内容,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恰当地把握物体内能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我们知道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对以上内容,可做以下理解: (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不是单个或少数分子具有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热学时,有部分同学反映“听得懂”,但自己做题时特别是判断类的问题时就无从下手了。例如判断下列题目,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错:(1)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2)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3)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4)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放出了热量;(5)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6)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7)0oC的冰化为OoC的水,内能一定增加;(8)-50oC的冰因温度太低而没有内能;(9)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一定降低;(10)质量是1kg的水温度降低1oC放出的热量是4.2×103J/(k g·℃)。以上小题除第(3)、(6)、(7)小题正确外,…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中关于温度的微观含义 ,不同时期的教材提法不同 .1 979年启用的高中《物理》(试用本 ) (以下称试用本 )的说法是 :“气体的温度是它的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指出这是温度的“本质含义”.1 984年开始使用的“甲种本”的叙述是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指出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同时使用的“乙种本”则简述为“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现行的“必修本”也采用了“乙种本”的说法 .当然 ,这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但有准确和模糊之分 .可以看出 ,这几种说法的主要区别是 :“气体”变成“物体”;“平动动能”变为“动能”;“量度”改成“标志”.因为在相同温度下 ,一切气体的分子平均平动动能都是相同的 ,都唯一决定于气体的温度 ,所以温度可以作为一切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也就是说 ,“试用本”的论述是定量的、准确的 .但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问 :什么是分子的“平动”动能 ?分子还有什么动能 ?要回答这些问题 ,就要涉及更高深的、在大学普通物理学中才讲述的知识 .为了避开这一难题 ,在后来的教材中改用了“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这一说法 .学生对“平均动能”是能够理...  相似文献   

16.
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对“温度”、“内能”、“热量”容易相互混淆,如对“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最后温度高”,“温度很低的物体可能不具有内能”等问题,解答时解释不清,错误率较高.这些概念是学习中的难点,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在初学时必须搞清它们的本质和区别.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本)热和功部分,有下述说法:“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动能增加,物体的内能也随之增加;温度降低时,分子的动能减少,物体的内能也随之减少,”一些参考书和习题集中,甚至认为: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但1988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题,第一大题(单选题)第7小题却给出了与上不同的结论.该题是: “关于物体内能及其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其内能必定改变;(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不一定改变;向物体传递热量,其内能不一定改  相似文献   

18.
温度、内能、热量是初中物理热学内容的三个重要物理量,它们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认清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对全面准确地掌握热学知识至关重要。而这三个概念比较抽象,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对“温度”、 “内能”、“热量”这三个概念容易相互混淆,如对“高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最后温度高”, “温度为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等问题,解答时解释不清。学生在认知上常常存在偏差,在解决这方面的实际问题时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出错率较高。为突破这一难点,必须要搞清它们的含义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使用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处问题。一、笔误在《物理》第二册(必修)第八页倒数第二行带点的字:“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其中“和体积”三个字下面忘记加点,变成了“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再如第32页图11—20氧气分子的速率公布图例说明中有:“蓝柱的高度表是在0℃时的速率在相应数值范围内的分子数所占的百分比”这句话,而在图中所用的不是蓝柱,而是用红柱来表示,以上两处是否为笔误,抑或印刷错误,不得而知。二、重复修辞在《物理》第二册(必修)第16页练习六的第(3)题…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第一册“怎样测定物体的温度”内容里,有一幅插图:一位小学女生左手拿着温度表浸在玻璃容器里,要求操作时温度表不能碰容器壁。我认为不切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大多惯用右手,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