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命情绪空前浓厚的时代,面对生命的种种无奈,宋代的士大夫文人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将传统的仕隐观念及运行机制加以重新整合,在精神的自我放逐中抚慰心灵的忧伤。一方面他们向虚幻的彼岸世界伸出求助的双手,追寻灵魂的寄托;另一方面他们将自我融入艺术的殿堂,寻求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宋代隐逸词所表现出的对自然清景的孜孜以求,对现实处境的有意丑化,清迥绝俗的人格形象,澹泊空灵的美学风格,浓厚的理趣色彩和谐俗趋向,构成了其独具的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3.
宋遗民词人隐逸词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宋遗民词人 ,是宋词中一个颇具特色的群体 ,本文从宋遗民词的文本出发 ,对其中的隐逸词进行考察 ,结合宋亡后士大夫心理与境遇的分析 ,探求宋遗民词人的心奥 ,试图为宋末元初遗民群体中隐逸词的特点找到社会文化学依据。运用社会文化学的眼光 ,详析宋遗民词中隐逸词的新特点 ,并联系宋末元初那一特定历史时代的具体情况 ,试对宋遗民词进行认真 ,允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古典文学中,隐逸文学一直有着它独特的神韵和内涵.宋代隐逸词表现出了宋代士人对于独立人格的追求,对于自然景致的亲近,对于丑恶现实的消解,对于生命价值的追问.理性地看,宋代隐逸词或者是士人在政治参与意识受挫后的无奈的变通,面对险恶官场而作出的策略性自我保全;或者是遭受打击排抑后的自我安慰;或者是凭借对山水林泉的亲近,实现自我心灵的安顿和对世俗的超越.这些隐逸词,表面上淡泊雅致、旷达超脱,实则表达出词人们忧国伤时及个人身世感慨的丰富内涵,在思想和艺术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叶梦得是南北宋之际的著名学者、文人,他的一生有着长期的隐居经历,并创作了大量隐逸词。本文对叶梦得隐居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对宋南渡之前的隐逸词进行了梳理,对叶梦得的隐逸词作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叶梦得及其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在隐逸词大量风行的南渡时期,叶梦得的词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内容上表现出隐逸的特点,并在风格中透露出旷达的词风。  相似文献   

7.
陈霆是明代词史上著词较多的词家之一,而其隐逸词尤甚.这些隐逸词描写了闲雅的田园隐居生活,表现了他对功名的厌弃,其中一些词还表现了他对神仙的追求及向往.同时,陈霆的隐逸词既有豪放派之激越,又有婉约派的柔媚,形成了他词中别具一家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隐逸"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生存选择之一。从先秦到两汉,随着专制制度的逐步稳定和完善,士人们在隐逸动机、心态、精神面貌上有明显变化,经历了一个世俗化的过程。士人们在理想追求、生存原则等方面不断妥协与适应,使自身陷入了出入之间的价值困境。  相似文献   

9.
南宋遗民词人,是宋词中一个颇具特色的群体,本文从宋遗民词的文本出发,对其中隐逸词的特点进行考察,结合宋亡后士夫心理与境遇的分析,探求宋遗民词人的心奥,试图为宋末元初遗民群体中隐逸词的特点找到社会文化学依据。运用社会文化学的眼光,详析宋遗民隐逸词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现代道德教育面临着生存困境,主要体现为道德教育的地位边缘化和本性的失落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生存困境的出现在于道德信念的危机、教育的功利化以及道德教育自身的沉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现代道德教育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需要社会、教育和自身因素的共同努力,尤其要强调外部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由于宋代特定的历史因素,在士大夫之间普遍存在着隐逸倾向。其表现有士大夫多以“某某居士”为其名号;许多士大夫观佛寺,游道观,看佛道之书,与僧侣道友交往密切;不少士大夫文学作品透露着浓厚的隐逸思想;士大夫生活中的一切风景、官署、斋室等都与吏隐之名联系起来;不少的士大夫有着或长或短的隐退经历。  相似文献   

12.
鉴于前苏联的解体,实行了近70年的国家单一办学体制也随之打破,俄罗斯官方将学校性质的定位由“国家机构”变为“国家-社会机构”,从而出现了由个人、社团、教派开办的学校。对于这些学校如何称呼,成为俄罗斯社会上争论的一个话题。“私立”这个词对不同社会  相似文献   

13.
张相宽 《考试周刊》2007,(16):94-95
张爱玲的作品以其动人心魄的悲剧性显示着生命的沉重与无奈。造成其笔下人物生存困境的主要因素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物欲与情欲的桎梏以及人生命运的无常与残酷。她以独特的话语形式,书写了沪港洋场的苍凉梦魇,以超世才华描绘了生逢乱世的绝世凄凉。  相似文献   

14.
未为尧舜用 且向烟霞托——论陆游隐逸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存词145首,其中爱国词不到20首,隐逸词约70首,纤艳词50余首,可以说隐逸词在其词中占了一半。在世乱政昏的时代,他报国欲死无战场,屡被投闲置散,抑郁之际,栖心于佛道,啸傲于烟波,在山水林泉之间构筑着让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寻求大自然的庇护和解脱。具体而言,其隐逸词可分为道家词、渔隐词和田园词。  相似文献   

15.
16.
南宋初期,词人的隐逸心态是多变的、复杂的。他们身处乱世,面对半壁破损江山,在愤慨伤心之余,看破功名、寄情山水、追寻苏陶便成为词人们力求超脱,寻求精神避难所的出路。这是一场时代的悲剧,更是中国封建士人在进退两难的困境中上演的又一出悲剧。  相似文献   

17.
田祝 《现代语文》2007,(12):64-66
毕飞宇的城市题材小说紧紧围绕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展开叙事,展示了无家可归的孤独、挣扎中的自我迷失、无法摆脱的宿命等生存困境。正是在对生存困境的冷静逼视与悲剧性生命体验的书写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一所乡村幼儿园的生活体验研究,发现乡村幼儿教师的日常生活闲散、单调且乏味,乡村幼儿教师精神文化生活和专业生活空乏。管理者的无知与无奈,家长的期盼与牵引,教师的期待与失望并存。乡村社会生存条件艰苦,与城市舒适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幼儿教师对乡村社会归属感缺失,离职倾向明显;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导致自我价值危机。  相似文献   

19.
对南渡隐逸词人朱敦儒的评价历来贬大于褒 ,本文在对隐逸观念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朱敦儒的隐逸思想作了较细致的梳理,试图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从其披着斑驳复杂色彩外衣的隐逸思想中透视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人生抉择之路上所处的两难困境和软弱心态。  相似文献   

20.
“隐逸”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对中国现代作家的人格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隐逸作家疏离主流文化,热衷传统,并融入了现代意识,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隐选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