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面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义务教材第七册基础训练2作文)为例,浅谈“五问自读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一、写什么? 我先让学生复习《全神贯注》一文,回答三个问题:(1)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2)你敬佩他吗?(3)为什么?接着,要求学生认真地默读作文题,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①必须写一个人;②这个人必须是值得你敬佩的;③要写一件事  相似文献   

2.
一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即”与“既”、“圆”与“园”,有些同学总易混淆,请你选字填充,分辩这两组字。 1、即既①席②然③使④当⑤得权利⑥成事实⑦一触发⑧来之,则安之⑨而⑩立 2、圆园①团②花③圈④满⑤方⑥心⑧林⑨珠笔⑩明二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具有节奏鲜明的音乐美,请按例句要求给诗中加上停顿记号,朗读时有助于你把握句子的节奏(例:“远远的|街灯|明了”) 三一件珍贵的衬衫著名作家苏叔阳写的《小刘的衬衫》记叙内容与课文基本相同,但它是以第三人称写的。读读下文,然后说说用第一人称写,与用第三人称写各有什么优点。  相似文献   

3.
议论,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它在记叙文中是常常出现的、作者在写人记事的同时,往往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穿插一些精要的议论,这样可以揭示所记写的人或事的本质意义,以表明作者对所记写的人或事的认识态度。记叙中穿插的议论,必须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由人物、事件生发开去。它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也可以出现在记叙过程中。尽管它在文中占的篇幅比例不大,有时可能仅是简短的一句话,却饱含了作者的强烈情感。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作者采用倒叙的方式,开篇点题,围绕那件“珍藏”的白色的确良衬衫展开议论: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  相似文献   

4.
一、揭示课题,直入重点1.学生自读自悟,自主理解各段的意思。2.点击课件第二自然段,重点介绍世纪宝鼎的样子。(1)轻声读一读,同桌合作学习,用“先写鼎的……再写鼎的……然后写鼎的……最后写……”说一段话。(2)作者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的,“象征”是什么意思?(3)“堪称”又怎样理解?为什么说宝鼎“堪称宏伟杰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以上三个问题,同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指名回答并点评。4.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找到了语感,表情朗读得好。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越读越好,教师给予鼓励。5.感情朗读达到高潮,教师小结:(配乐)是啊,整个宝…  相似文献   

5.
《大纲》要求对初三学生“着重培养议论能力”,使之能“写一般议论的文章”。但我感到,议论文写作训练若到初三才起步就显得迟了。最好是初一起始阶段,就注意利用记叙文中的议论因素,对学生进行一些初级阶段的训练。初中记叙文中的议论因素,大体有这样三种情况: 一、首尾议论。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篇议论,点明“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的原因,是“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结尾议论,则是概括了总理的崇高品德,深化了一件珍贵的衬衫的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我让学生体会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一件珍贵的衬衫》,通过一件衬衫的故事,赞扬了周总理平易近人,关心人民的高贵品质。课文中有这样一段:“其实,我只是让汽车剐了一下,衬衫剐破了,后背蹭破了一点皮,有啥要紧?自己回家上点药就行了。可是,遵照总理指示留下处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却坚持让我坐进‘红旗’轿车,并且脱下衬衫叫我穿上,他自己只穿个背心。”这是在总理的轿车剐了我一下之后,周总理留下的处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的行动。这几句话在文中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突出的  相似文献   

7.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ji 田忌赛马 ①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并书写两遍。 ②读题:先读生字“忌”,再读词“田忌”,然后读课题“田忌赛马”。 2.教师点拨:①全文是围绕哪个词写的?找出来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要点: 学习通过记叙富有特色的故事片断和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以“我”和范爱农的交往为线索把许多人和事串联成一个整体的写法;认识课文所批判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二、学习指要: (一)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从“然而”到“谁知道呢?你问她去”),回答如下问题: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词:①无地可容②愚不可及③雍容④匪刑⑤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分钟 2.“互相的嘲笑和悲哀”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9.
讲读目的学习通过生动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讲读步骤一、粗读课文,了解内容大意,明确文体。指定学生朗读并进行正音。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两篇寓言各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它们的结构怎样? 提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赫耳墨斯向雕像者询问神像价值得到意外回答的故事。《蚊子和狮子》写蚊子战胜狮子后却被蜘蛛消灭的故事。两篇课文篇幅短小,前者171字,后者203字,但都写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对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煞费苦心,结果收效甚微。一次,我要同学们回家把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写下来。第二天,同学们把日记交上来,成绩差的同学千篇一律都是写:早上我起了床,洗了脸,就背着书包来上学,走到学校上课铃就响了,我就走进教室上课。然后就是到了什么时间就放学回家了。空洞无味,记流水帐。写作稍好一点的同学就编一些不真实的故事,一不生动,二不具体。当日记快检查完的时候,我忽然看见一位平时话多的男生,坐在座位上默不作声,从神态看,好像有什么心事。我就问他:“杨举志同学,今天怎么这么乖?“还没等他回答,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昨天晚上教室门没关。”这位同学马上站了起来说:“老师,昨天下午我把锁弄坏了。”我问他:“你弄坏了锁当时是什么心情?”他说:“我害怕,怕老师批评。”“那你昨晚的日记是不是写这件事?”“不是。”“你想,这是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件事你是怎样想的,你把它写出来不就是一篇好日记吗?”我由此得到一个启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着眼点应该在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上。  相似文献   

11.
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是:“从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值得回忆的事中,选一件写成一篇作文,注意写出这个同学的特点,并适当写一点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根据题愈,写作前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点要求:①写一件发生在你和同学之间的值得回忆的事;②记叙的要素必须交代清楚.③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是同学而不是自己);④写出自己的内心活动(题中要求写出“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我认为既然是要求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那么“必然要用第一人称来写.既然是第一人称,那么“我”怎么会知道”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呢?我认为题的要求有误,故改为写自己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说一句话,做一个动作,挂一幅图,……往往会被看作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不去注意它。果真应该这样吗?不。请看一位老师在教《坐井观天》时的三个镜头:①在要小朋友练习朗读的时侯,他说:“大家读过之后,我要请几个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②在要小朋友看黑板上的一张放大了的插图时,问图上画了些什么,第一个回答有青蛙和小鸟,这显然没说全。只见老师用手指向井,问:“还有什么呢?”③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老师问大家:“这  相似文献   

13.
茶馆闲聊     
本期话题: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版主:水晶下期话题:①禁止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家教——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②北大实行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的教育改革方案——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同学们齐声回答:“十二三岁。”老师接过话儿:“是啊,他这个时候还只有十二三岁哪!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几乎又是齐声回答:“十二岁。”有几个说“十三岁”。老师睁大眼睛,逼视着大家:“你们的年纪和当年的周恩来差不多,你们有他这样伟大的志气吗?”学生们不假思索:“没有。”“是的,我们谁也没有他这样的伟大志气!可是,周恩来…  相似文献   

15.
小语第七册 2 0 0 1年 3月版的教材 ,对作文训练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基本体现了小语修订版大纲降低作文要求的精神。使用这册教材 ,必须抓住改点 ,改变观念 ,落实大纲要求 ,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现讲点粗浅认识 ,求教同行。一、强调兴趣 ,写熟悉内容 , 懂得写什么第七册 2版教材的基训 1要求写“值得回味”而“最感兴趣”的暑假事 ;基训 2要求写“喜欢”并“了解”的一个小伙伴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基训 3要求写“喜欢的秋景” ;基训 4要求写学生自己家庭的故事 (或家庭成员的故事 ) ;基训 5要求写给亲戚或朋友的信……这些学生身…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人教版)初中第二册《一件珍贵的衬衫》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出神地盯着那话机,心理十分激动,泪水禁不住涌了出来。”我认为句中的“心理。应该改为“心里”。理由如下:“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例如“工作顺利就高兴,这是一  相似文献   

17.
训练要求最近,你有没有特别想对别人说的话?无论是自己做过的,还是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只要是你想告诉别人的,都可以写下来。写完之后读一读,有不妥当的地方自己改一改。作文指导重点指导:这是一次很开放的作文。素材来源几乎没有限制,“做”、“看”、“听”、“想”的都可以,可见素材的内容没有限制,可以说一件事、一个人,也可以说一个场面、一处景物,还可以说一个故事、一种感受……这么大的范围说什么好呢?好好想一想,“最近”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就写什么。难点点化:不管写什么,都必须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不能东拉西扯。比如写你…  相似文献   

18.
课堂回放师:课文没有写缺水生活的"苦",而是写了缺水的"乐"。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快乐的事?(生默读课文)师:用一句话概括,说说这是一件什么事?(生答)师:课文中有专门描写小孩子快乐的一句话,请标出来。(生标句子)师:如果你一个月没洗澡,遇到这么一场雨,你会做些什么?想象一下。(生想象说话)师:阅读第4~6自然段,说一说,这又是一件怎样快乐的事?生:一勺水洗澡。  相似文献   

19.
茶馆闲聊     
本期话题:湖南推出首个师德量化标准,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版主:水晶下期话题:①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②禁止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家教——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20.
简说仿写     
学画,从临摹入手;学字,从描红开始。学写,也可从仿照课文开始。如要学生仿《一件珍贵的衬衫》写一件事,仿《老山界》写一次经历,仿《梁生宝买稻种》写一个克己奉公(或勤俭节约)的人,仿《中国石拱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