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说作文写作中的就地取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直以来,教师都在教导学生,写作必须从积累材料入手,而且要多积累,工勤于积累,要善于积累,要勇于积累。可事实是,学生们每当写作文时,多数同学还是抓耳挠腮,嘴里嘟囔着没什么可写的。新课标在“表达与交流”的要求中,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第四条还要求:“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学生的写作现实和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都为教师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是新课程对写作提出的要求。而我们的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没得写”。议论文中不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没有充实精辟的论证论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并学会积累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时常常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心中没有更多的写作素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并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为教育教学开发更多更广的资源。为此,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写作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流畅、自然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真正要使学生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从而发掘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颖独特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5.
生活就如源泉,写作有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淌;离开了生活,写作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因此,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表达与交流的第一目标就是: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西晋陆机在《文赋》中也曾用诗化的语言具体地指出: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因此,我们的写作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因而我们非常重视作文教学。但不少学生觉得作文难,所以厌恶作文。要使学生喜欢作文,关键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作了如下  相似文献   

7.
学生要顺利地作,必须仔细观察、熟悉生活,积累素材。而学生对事物观察的主动程度、仔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作的难易程度。只有学生学会主动地到客观现实中吸取感性材料,自觉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认识周围事物,也就是“体验生活”,才能用头脑去加工、去创造,也才能“表达”出来。因而,教师在作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随笔”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然的将内心情感予以流露,学生的心灵之门打开了,随笔中就会承载着他们青春的欢笑与泪水、困惑与迷茫;流淌着他们情感的涓涓细流或澎湃波涛。在各种情感的交织之中,他们将一系列的问题流露于笔端,这实际上是在征求老师的意见,此时,老师应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何伟红 《教学月刊》2006,(12):12-13
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指的其实也就是感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感悟写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读促写,联系生活,整体感悟,创设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慨然有感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感知其写作示范性的能力。在感悟式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世界,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从平平常常的小事到惊险奇特的大事。都能以一份好奇去体察和思考,以几分细腻去寻觅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以多样情怀去挖掘生命的智慧和哲理。为了把感悟写作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观察出新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多方面地积累,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于艳梅 《语文天地》2012,(15):43-44
没有写作材料是当代中学生写作的难题。无米难成炊,当前作文教学急于解决的事儿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搜集作文材料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学生自身生活积累语言的产物。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善于用眼睛挖掘写作素材;要持之以恒地勤记勤写;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生活中寻找“新鲜”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4.
唐华 《学语文》2007,(3):49-49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中倡导个性化写作,其具体表述是:“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15.
积累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对于积累的素材,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作文中做到学以致用,但大部分学生写出的作文确实是立意深远,词句生动优美,富有个性.我想,用以上的积累素材的方法,一直坚持下去,学生一定能写出非常不错的文章的.  相似文献   

16.
好书的世界波澜壮阔,好书的韵味冗长甜美。阅读好书,可以丰富知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带学生无穷的乐趣。读书让学生沉浸在书香的境遇中,在神圣的精神世界里,感受浩淼的宇宙,读书更能激发其写作的冲动。学生畏惧作文,无话可说,无从下手,都是作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而随笔,选材随意,命题自由,文体不限,字数不等。写的是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这样在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重视课外阅读,贴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阅读教材中的美文,模仿写法。在反思,阅读交流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中提倡个性化写作,其具体阐述是:“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语文课程标准对个性化写作的阐述,涉及了三个层次的问题,或者说从三个维度提出了个性化写作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同时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可见,真实记录,自由表达是作文最起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陈雁雁 《成才之路》2013,(33):45-45
“生活随笔”以其写作时间的切近性、写作情感的切实性、写作内容的切身,以其对积累写作素材、体验写作过程、提高写作技法的价值性,受到青睐。然而“随意为之’:内容要求的“随便性”和写作要求的“随意性”削弱了“生活随笔”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甚至造成了写作文体更混乱和内容是非观念更不清的情况出现。本文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拟以《开学时分》生活随笔为例,谈谈生活随笔写作的两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没有写作材料是当代中学生写作的难题。无米难成炊,当前作文教学急于解决的事儿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搜集作文材料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