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特别是文人向往的理想社会。稍加留意,便可从诗文、典籍中,见到人与人、人与畜禽、人与大自然“贵和”以及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被归纳为: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个层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更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人的思想、品质,人格的静态和谐以及人与自身、人与外部世界的动态和谐。都体现了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培养“和谐人”是我国走向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自身诸要素之间的和谐,指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相关的各种关系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的,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必须的.能使自然、社会、人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身形成的一种相互融洽、彼此适应、相辅相成关系的社会发展状态和关系。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魏特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者毛泽东、邓小平,对社会和谐思想都有程度不同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2005年高考文综卷是一份平中见奇、淡中见新的好试卷。概括来说,有以下四大新特点: 一、新理念。张扬了和谐的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重大国策,它将对我国大政方针的制定,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直接的指导作用。作为体现国家意志,服务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个维度的和谐。只有从这三个维度来考量和谐社会,才能全面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切实找到走向和谐社会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具有深层的时代特征,体现着丰富的伦理内容:和谐社会体现着对人的尊重;和谐社会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和谐社会的整合、规范和协调发展具有明确的道德指向性。而伦理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主观基础:社会成员之间的协调相处具有广泛的道德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社会成员与自然协调相处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深刻的道德意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深刻把握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从道德建设上找准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努力方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礼义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加强公德教育;加强守法教育。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作出的决定中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彰有 《中学文科》2003,(10):22-23
《文科综合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纵观近三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可以看出始终贯穿着这种主体设计思想。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命制文科综合题的触发点和兴奋点。文综试卷中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试题近70%,使试卷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可见,体现国家意志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绝不会“淡化”社会热点问题,只是在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命题时,采取了多种反映方式而已。笔者依据《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对2000年以来的文…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温家宝总理也曾强调,“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不懈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特别是文人向往的理想社会,稍加留意,便可从诗文典籍中见到人与人、人与畜禽、人与大自然“贵和”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社会与自然、社会与人、社会与国家三个维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人与社会关系思想体现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决定和相互促进上,他高度重视人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把创造有利于发挥人的积极作用的条件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和谐发展依赖于构成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生活安定和职业的良好发展,而每个社会成员安定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行为的不断提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我党应该提高的五大执政能力和总体目标之一,这是我们党集55年执政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全新结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问题的全新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这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要破解“三农”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培养农村应用型人才,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整体素质仍然不高,已成为制约和谐社会构建与发展的一大主要障碍。农村成人教育作为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主渠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主干内容,也是历史与政治、地理学科知识结合的切入点和高考命题的重点,几乎每年的高考都要涉及“三农”问题。如,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第39题(《清明上河图》题)、40题(“丝绸之路”题),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的第21题(“摊丁入亩”题)、38题(“长城题”)等。教材中关于“三农”问题的知识点比较繁杂,同学们在学习这个内容时没有“抓手”,有的同学只是单纯死记硬背有关的史实,就事论事,忽视了对知识点的贯通性理解以及对其中规律性问题与方法的探索,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和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而“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建赢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和实现人的全而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因此,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承担者。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诉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命题的第一步是要确定命题的立意,所谓立意,是指试题所确立的主题,试题围绕哪个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关注何种现象,体现怎样的能力考查主旨。试题的立意是试题设计的核心,统率着试题设计的各个步骤。一般来说,立意要尽量向高考的范题靠,立意要高,尽可能凸现时政热点,体现国家意志,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史学观,如目前国家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西部大开发战略”、“两岸关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