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利 《军事记者》2010,(11):29-30
客观性与倾向性是新闻的两个重要特性。在新闻报道中。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关系看似对立的,其实是统一存在的。立场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而光有立场,脱离客观事实的也不是新闻。新闻倾向性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客观事实是记者表现其倾向性的基础,人们只能在事实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表现倾向性,而不能在新闻中脱离事实,随心所欲地表明自己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倾向性客观存在,那么如何理解新闻的客观属性呢?承认新闻的倾向性,不是与新闻的客观性相矛盾吗?首先,新闻的客观性来自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客观性,这是新闻的基础。其次,新闻的倾向性,并不是要抛弃基本事实。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原则之一。最后,在新闻中追求绝对的客观是不现实的。我们知道,新闻是经过传播者加工过的客观事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1998,(2)
论新闻倾向性何光新闻是有倾向性的———这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西方许多新闻学研究者曾经十分憎恶新闻倾向性,鼓吹所谓“纯客观新闻”,而现在,他们却又有人声称新闻客观性是“一个神话”,是“不存在的”云云。然而,什么是新闻的倾向性?这个倾向性是缘何而生的?...  相似文献   

4.
倾向性的根本目的在于舆论引导 新闻报道,本质上是人们对世界认识和陈述的一种方式,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并不矛盾,倾向性的根本目的在于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及其相互关系客观性与倾向性是消息通讯等以叙述事实为主的新闻报道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认识与处理二者关系的时候,正确认识恰当掌握二者的度,是搞好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近几年,新闻界搞的北京市读者情况抽样调查、浙江省读者听众观众综合调查和人民日报读者调查均表明,一部分读者对我们的新闻报道不完全相信。分析读者对报道不完全相信的原因,归结起来,都是报道内容与实际生活不符,不够客观。读者要求我们的新闻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具有客观性。而我们往往过分从主观愿望出发,片面强调倾向性,结果,损害了新闻的客观性,导致群众不相信。这就需要我  相似文献   

6.
李理 《新闻前哨》2005,(1):41-42
《史记》其"实录"原则体现了我国古典史学的重要特点,而新闻传播理论中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所要坚守的第一要旨;《史记》太史公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①,与现代新闻评论的倾向性也具有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分析,从《史记》看新闻客观性与  相似文献   

7.
新闻观三题     
廖剑红  王欣 《新闻前哨》2001,(11):13-14
时下,新闻界正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活动,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导向功能受到业内人士前所未有的普遍关注。对于新闻工作者,特别是目前占绝大多数的年轻同志来说,正确把握如下三题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题中之义,并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 一、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党性和政治性,公开宣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事业的一部分。从这里可以了解到新闻的倾向性。在此问题上,资产阶级的新闻观则一再讳言甚至否定新闻的倾向性。事实是否…  相似文献   

8.
新闻客观性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西方新闻学者和记者将之奉为圭臬。而在我国的新闻理论界,有不少学者认为,新闻记者总是代表一定阶层的利益,基于一定的立场和态度来报道新闻,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倾向性,因此,新闻报道不可能完全客观,新闻客观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胡鹏 《新闻世界》2011,(1):58-59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基本特点,也是新闻学习者和从业者首先要恪守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新闻事件成为新闻又必定要经过新闻工作人员头脑的"加工",这使本该客观的新闻不得不带有人的主观意识,这似乎成了"新闻"本身存在的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如何理解新闻的客观性,新闻加工过程中的倾向性以及如何把握二者之间关系,本文对此作一解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的主题为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之间冲突、消解与重构的关系。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原理分别是国际政治学和新闻学两个学科领域里极为重要的概念。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对这个两个概念的产生过程与内涵界定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将深入论述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前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如何实现对后者的消解;第三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髓出发,探索未来中国媒体如何重构自身的新闻客观性原则,以寻求突破文明冲突论隔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黄燕军 《报刊之友》2014,(2):111-111,125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就是真实客观。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作为与百姓直接接触的新闻采访,要真实的反映人民生活,客观的传达群众心声,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的好新闻。目前新闻采访中客观性缺失严重,本文就此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分析了新闻采访客观性的必要性,并着重分析了保持新闻采访客观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新闻报道而引发媒体与新闻当事人或新闻相关方的冲突乃至新闻官司的事件渐渐增多。这种冲突的增多一方面是社会多元化、复杂化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源于记者报道本身的失误。记者报道本身的失误常常是记者无意或下意识犯下的,它长期存在,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失误就是记者在陈述事实时,无意中掺杂了记者个人不恰当的主观倾向性,这种倾向与新闻当事人的价值倾向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3.
客观性是新闻的基本特性.然而,海内外新闻传播理论界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新闻的客观性就是"我来了,我看了,我记了".  相似文献   

14.
新闻就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的最高原则,它同时也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更好地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新闻采访报道的过程中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的逐渐加快,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逐渐地深入人心,目前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民生新闻采访也逐渐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体。而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新闻采访中的客观性。本文主要阐述了两方面的问题,即: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意义,以及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左强生 《新闻窗》2006,(5):21-22
关于新闻是否应该有倾向性,对此问题尚存争议。本人认为,在新闻报道中就很大程度表现出了客观性和倾向性,特别是舆论监督的报道。本文就新闻舆论监督的客观性和倾向性做了一些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13年初闾丘露薇与柴静的新闻观争论,本文做了如下思考,再次提出新闻倾向性,从新的视角进行关照。根据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分为:新闻事件产生时与生俱来的先天倾向性,新闻制作过程中经过层层把关后的后天倾向性,受众接触新闻后经过不同理解了的选择倾向性。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统一于新闻报道,贯穿于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宝坤 《报刊之友》2014,(2):109-110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的最高原则,它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在新闻采访报道中要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流。在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本文将对新闻采访的客观性进行分析,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着重探讨如何加强新闻采访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此背景下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实现媒体融合,媒体从业人员应提高对于多维度报道的关注度,保证新闻报道具有先进性、深入性、准确性,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闻报道可能存在的客观性及倾向性失衡问题,从而实现媒体影响力以及公信力的提升。本文针对多维度报道进行分析,为从根本上避免新闻出现倾向性及客观性失衡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机构和作者的立场、观点在新闻作品的体现。对新闻倾向性的把握,关系到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因此,正确把握新闻的倾向性,对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倾向性与真实性一样,都是新闻的特征,其实质是党性原则在新闻舆论的反映和体现。但是,在如何把握新闻倾向性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些同志的思想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澄清,实际工作的一些偏差也需要进一步纠正。从以往的经验教训看,我们在把握倾向性的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强调新闻的倾向性时,往往对…  相似文献   

20.
新闻按照内容和性质等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但是无论何种新闻,其最根本特点就是新闻信息和报道的客观性,对于民生新闻来说,它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确保了民生新闻的客观性,才能取得百姓的信任,赢得更多的受重群体。文章简单论述了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对新闻客观性把握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等,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论述和介绍,进一步规范电视民生新闻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