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搏击俱乐部》讲述了一个无名主人公在其双重人格中自我迷失的故事。文章从荣格原型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主人公的自性化过程,探索主人公找寻真实自我的过程,由此提出人们要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心理健康,就需要有意识地探索潜意识,实现人格的完整。  相似文献   

2.
生与死的话题是作家在作品中探讨的经典话题之一,他们借助自己的作品表达不同的生死观。小说《达洛维夫人》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伍尔夫巧妙借用双线叙事结构,通过克莱丽莎和塞普蒂默斯两个不同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即只有通过死亡才能体会到生的希望,获得重生。本文试图从这两条线出发,探讨《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3.
英国现代派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向来注重叙事空间的运用和女性空间的建构.其代表作《达洛维夫人》揭示了弥漫于私人与公共领域的身份标识和权力规则对女性身体,意识和社会地位的规约和束缚.通过女主人公克罗丽莎以及其他女性的空间体验和诉求,反映了父权制统治下新旧两代女性的空间困境.小说摒弃了二元对立的模式,提出女性想要以主体身份进入公共空间必须唤醒自身的主体意识,重塑女性气质,形成雌雄同体性格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莱辛发表于1962年的小说《金色笔记》,是她对人的精神危机问题关注的最杰出的代表作。这篇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安娜.伍尔夫,如何从她分裂的精神世界中解放出来并找到了完整的人格。安娜的精神整合之路与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笔者的目的就是通过荣格模式分析女主人公的梦境,探索人的精神由分裂到超越,从而获得完整自我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5.
杨坤 《文教资料》2010,(17):20-22
德国的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十分关注人作为生命的个体的存在问题,其中对死亡的生存论是他最富有魅力和启发性的理论。海德格尔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于存在与死亡的主题有着相似的感悟与认识。借用海德格尔对死亡的生存论对《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达洛维的形象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小说中所表现的非本真存在与本真存在的生存状态,从而更能清楚地看到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如何理解人的生存状态,如何诠释人类的最本源问题之一——死亡。  相似文献   

6.
《达洛维夫人》体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休闲消费所折射的阶级问题的关注。立足休闲消费的三个特征(交往性,身份认同性,社会资本性),研究发现:交往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建立人物关系网,呈现了休闲消费对不同阶级的影响;身份认同性以消费能力的差异构建个人身份,展现了不同阶级对消费的迥异态度及其因不同消费能力受到的差别对待;社会资本性构建了社交圈,揭示了休闲消费为人们带来的新机遇和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作品《廊桥遗梦》讲述了农民之妻弗朗西斯卡在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婚外恋之后回归家庭的爱情悲剧故事。从原始自我到人格面具下的自我压抑,再到在寻求爱情中勇敢承认自己的阴影人格,弗朗西斯卡最后在动态过程中整合了内外环境的综合影响因素,达到心灵的整体化,实现了自性化。  相似文献   

8.
克拉丽莎·达洛维是随着所处环境的不同变幻特征的一个人,她却是她自己,有她自己对生命、信仰和爱的看法,解读这一人物形象,可揭示伍尔夫超脱于现实生活之上的小说结构及其内在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克服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分裂的精神病态和危机,在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补偿、整合与转化中,创造和谐时代精神,追求心灵健康和人生意义的"自性和自性化过程"。脱离自性和自性化这个核心及其对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沟通与整合作用,望文生义地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解为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并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出发去理解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性质、宗旨和意义,是对荣格的误读。克服对荣格理论的这个关键性误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荣格原型批判理论再认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格雷厄姆·格林的宗教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的《权力与荣耀》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吸引着众多的读者。但在国内却几乎没有学者对该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即使是国外的学者也只是针对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对格林的基督教精神进行分析和研究。该小说表现了一系列如荣格所说的原型,塑造了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富有耐人寻味的魅力,揭示了该小说的主题:人性的善与恶。基于这一点,本文拟从荣格的原型批评的角度对该小说的主要人物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幸存者回忆录》是多丽丝·莱辛关注“内心空间”的一部重要小说.小说主人公进行自我探索,经历揭开创伤、内在成长、自性涌现,最后在自性引领下最终达到个体人格的整合统一与完善.主人公的意识自我与其无意识的自性的整合过程,揭示了自性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认识象征人格完整的自性对现代人实现心灵完整也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达洛维夫人》中以时间为潜在的叙述线索,通过交替使用客观时间和心理时间,使人物意识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中来回,以探讨小说中时间和存在的关系以及传统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窘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女性艺术创造性、女性同性恋倾向、女性的未来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达洛维夫人》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倾向,分析了英国作家沃尔夫女性主义思想,说明其思想与《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现代性高度契合,使这部小说达到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以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依据,剖析了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的叙事特色——“多角度叙述”,揭示出伍尔夫富于女性主义特色的小说叙事策略。《达洛维太太》的叙述视角属于典型的“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其根本特点就在于叙述声音与叙述角度的分离,由于这一手法的使用,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得以在多个人物之间自由流转,从而使小说中的人物呈现出多重自我.伍尔夫由此确立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消解了男性的自我中心,实现了男性自我与女性自我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析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通过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战争对自然和女性造成的伤害,探索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可以发现伍尔芙希望构建两性平等、和谐生存的和乐世界的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17.
瑞士VET(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和三大保障。瑞士VET对人的类型化,使得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了对社会市场的深度贴合,也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和人尽其才。同时,瑞士VET还实现了人的自性化,即自我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完满重叠,因而也就实现了教育对人和人性的最高尊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其背景是深蕴的,因为它织进了《圣经》中的“基督受难”的原型底色,从基督受难过程中的三个原型相——肉体、神性、受难人手来透视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中赛普蒂默斯的疯癫经历,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代女性主义作家伍尔夫是如何在圣经的背景下演绎出一幕幕旨在揭示与拷问现代人性的悲剧。伍尔夫并不相信拯救和再生。因此,文本是对圣经结构的反讽式运用,这也是现代主义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对《达洛维夫人》,评论家们一直认为其中丰富的意象描绘含有矛盾性、悖论性。作为现代主义作家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她的作品中早已采用了矛盾写作手法。因为小说充满悖论性的诗意隐喻,往往造成阅读的困难,本文试从《达洛维夫人》中的隐喻研究入手,探索伍尔芙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其中,窗户的意象、钟声的意象和起伏运动意象作为本文主要探讨的三个具有悖论性的意象隐喻,将有助于揭示伍尔芙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和她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出的对现代生活矛盾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17,(4):73-76
《蛙》描写了姑姑万心这个妇产科医生五十多年的命运沉浮史,姑姑的一生经历丰富,人物内涵复杂多义,解读她是理解文本的关键。用荣格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以及自性原型理论来探讨姑姑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刻地透析姑姑的潜意识内部,并由姑姑对自我认知的变化来考察莫言对于人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