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间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问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文化差异渗透着中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不同语言中的比喻不同的文化内涵,由此带来语言沟通的不便给各文化融合造成困难,由于英汉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极易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在学习英语比喻的过程中,比喻的文化差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举例从词汇多方面分析比较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进而总结英汉互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西方文化因素不同,其反映在英汉语言上也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英汉文化词语进行对比研究,可将其归为六类:英汉概念意义相同,文化内涵部分相同;英汉概念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或截然相反;英汉语概念意义相同,一方文化内涵空缺;英汉词语对应数目不等,文化诠释范围不同;英汉语概念相同,词语表达形式不同;英汉语"国俗词语"不等.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言中比喻性表达与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楠 《文教资料》2006,(26):178-179
比喻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独特的文化色彩。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比喻性表达。本文拟从喻体和喻义的对应关系入手,分析两种表达的差异,并着重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黄理坚 《现代教育科学》2012,(6):122-124,173
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中都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由于英汉民族客观上存在着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等的差异,民族文化必然有很多异同之处。作为文化载体的民族语言,其国俗语义必然存在着明显差异,文化意象的客观物象也有所不同。从文化意象的角度分析词汇的国俗语义,有助于译者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再现原文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周杏莉 《文教资料》2008,(12):63-65
习语是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里都有大量丰富多彩的习语.然而,由于英汉文化体系不同,英汉习语在意义和表现形式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习语的文化层面对英汉习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的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并提出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了迥然不同,又丰富多彩的比喻和联想意义。但英汉不同的文化也存在着共性。所以本文比较和对比了同一种颜色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的,和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联想意义,并发现部分同一物体或现象,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却用不同的颜色词来比喻和描述。  相似文献   

9.
英语和汉语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都十分丰富,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同,同一种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含义可能大相径庭。通过分析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实现沟通的无障碍。  相似文献   

10.
叶丽珍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3):61-63,68
文章从文化内涵角度讨论英汉成语和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比喻意义的相似、相异和相同点,在对照和比较英汉成语和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内涵及其喻义的基础上,简单地介绍了几种翻译英汉成语和谚语时较为适用的翻译法,认为只有深刻了解并熟知动物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丰富的文化内涵,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法,才能忠实地传达原成语和谚语实际运用的比喻意义,使译文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透过语言我们可以窥见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植根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的英汉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它集中体现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从英汉习语来探讨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英汉民族文化的内涵,正确理解和运用英汉习语.  相似文献   

12.
语言之间存在差异,编码到语言里的文化也存在着差异。“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结构和形式。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数字范畴;颜色偏向;时间观念;日常生活;颜色习俗;比喻性词语问题;粗俗语问题及审美习惯等。”王佐良先生对词语意义有过精辟的分析: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L比喻性词语中尤以动物比喻最为生动、形象、富于联想,使用频率极高。人们往往赋予某些动物以特殊的品质或特性。但是,动物比喻的喻义依赖于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指称意义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动物词语都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都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动物词"鱼"为例,对其在英汉语中的国俗语义进行对比,有助于人们更恰当地把握不同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英汉民族语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成语,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两种语言在成语上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本文旨在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和分析,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生动形象的习语,这些习语有相同之处,也因文化的巨大差异而呈现出独有的特色。英汉习语分类基本相似。对于英汉中共有的习语翻译,译者既要把原文的语言意义忠实地传达出来,又要把原文的文化内涵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读者能获得与原文相同的感受。因此,习语的翻译要求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求其易解;二是保存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词语存在许多空缺现象,在其语义和文化内涵方面也存在许多不等值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和文化内涵,每一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则、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词语空缺现象及其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现象是正常的。本文试对这两种现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很多词语在两种语言中找不到内涵意义完全对应的词,在语义与文化层面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对汉英语言中"红色"的文化内涵加以对比,旨在说明不同的语言背景造成了词义内涵方面的差异,英语学习者应加以对比,从而更好的掌握并应用英语。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内蕴 ,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存在着差异 ,文化因素对词语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类语言中拥有大量的动物词汇,英汉文化的相通性和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相似性,对同一种动物可能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喻义;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民族文化个性,对同一种动物会产生不一样的联想,使同一种动物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英汉语言也会用不同的动物词语表达相同的意义.分析掌握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于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言中的色彩词语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两种语言中表示相同色彩的词语却有着不同的文化联想。本文通过分析英汉基本彩色用语所蕴含的联想意义,探讨其隐含的文化内涵,以便帮助人们在英语语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色彩用语,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