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听力障碍儿童对语言能力的模仿、理解、应用是现代特殊教育学校根本的教学任务,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要重复不断地对听障儿童进行说话,利用不同动作、口型来培养听障儿童的听力复苏,加强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要把这一过程作为训练听障儿童对语言理解、表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语言不单是人类沟通中所使用的最基本、最方便的工具,更是学习的重要媒介。实践证明,对听障儿童的多方面、全面化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意义的。通过语言训练,可以提高智力水平,也可以提高他人与之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只要树立信心、积极鼓励、方法恰当,最终就能与正常人交流。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学科,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阅读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对于听障儿童来说,获得一定的阅读能力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先天听力不足,导致语言表达能力也在衰退。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应正确认识听障儿童的先天不足,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通过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源,提高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帮助他们拓展知识,增强想象力,进而全面提高听障儿童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健听儿童相比尤为重要。要从把握听障儿童的个性特点出发,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有更多时间在家庭中生活的听障儿童来说,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归纳总结了当今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发现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自我意识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19名听障儿童与157名正常儿童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听障儿童在合群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正常儿童在行为、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自我意识偏低水平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偏高水平的比例则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听障儿童对自身的行为、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方面的意识明显地低于正常儿童,而对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的意识,则明显地高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3~5岁听障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的情况,采用2×3×6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运用自编"3~5岁汉语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测试",调查听障儿童的六类形容词习得情况,比较其与健听儿童的差异,探索听力情况对儿童理解形容词的影响。研究发现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极显著地受到听力情况、年龄和形容词类别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健听儿童的形容词理解能力好于听障儿童;(2)3~5岁健听儿童与听障儿童对形容词的理解能力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优秀的特殊教育工作者,自任教聋校起,余敦清即在炽热的家国情怀指引下,与特殊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决定为之奋斗终身.在吸收西方先进特教知识理论的基础上,余敦清结合中国特教的本土情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教育思想.在对康复教育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践摸索的过程中,余敦清不仅阐释了"康复"与"教育"、"口语教学"与"手...  相似文献   

9.
陈洁 《文教资料》2014,(22):152-153
在语言发展期即学前阶段,提供给听障儿童在融合的环境下,与普通儿童互动交往的机会,能够使听障儿童在语言、社交、个性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对两类家长态度、康复机构和普通幼儿园教师态度、社会支持等的现状分析,对学前段听障儿童融合教育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归璇 《文教资料》2010,(4):109-111
艺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听障儿童首先是儿童.他们的发展也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所以应对听障儿童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但他们又是有些特点的儿童.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听力缺失带来的影响.对此.本文阐述了怎样在听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与听觉训练中渗透艺术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聋儿关键期教育、机构康复、聋儿全面康复三个方面阐述了家长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对家长这一重要康复力量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14.
为探索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机构如何指导家长共同做好3周岁以下小龄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尽快融入主流,选取已植入人工耳蜗,开机一个月以上,在康复中心训练的6名3岁以下听障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安排早期干预课程,并对康复过程中的认知与学习能力、听觉能力、言语能力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比对分析,探究了听障儿...  相似文献   

15.
听障儿童普遍存在语言发展困难的问题,近年来听觉口语法被广泛用于提升其语言认知发展。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以听觉能力发展、言语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沟通为结果变量,探讨听觉口语法对听障儿童语言认知干预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听觉口语法对听障儿童的语言认知有较高程度的积极影响,性别、其他障碍情况、听觉辅助、干预时长和频率、被试年龄对听觉口语法干预效果起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深化听觉口语法研究及推进听觉口语法循证实践的开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听力干预只是帮助听障儿童听到声音,但听到声音不意味着理解声音,而听觉训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尽量减少耳聋给聋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养成其聆听的良好习惯,为最终像正常儿童一样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蒋云 《黑河教育》2012,(4):33-33
幸福是一种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多角度、多层面地让听障儿童体验到幸福,从而培养他们学会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反向融合是融合教育的一种形式。江苏省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学前和小学阶段开设普通班,招收普通儿童,"聋健合一",让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同样的环境中接受合适的教育,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效。  相似文献   

19.
彭丽华 《考试周刊》2014,(70):169-170
<正>言语听觉是人的听觉在与人接触时对人所说的话的一种辨别和理解能力。它的要求不仅在于听见,更在于听懂。它与言语水平、智力水平有密切联系,是听觉的最高功能。言语听觉是言语的输入通道,它所获得的言语信息称为接受性语言,或理解性语言。因此,对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听觉训练与语言训练相辅相成,甚至可以融为一体。语言具有可预知性,这里所说的语言的预知性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言下之意。语言的可预知性表现在:听了说出的一  相似文献   

20.
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阐述了听觉Stroop效应和听障儿童听觉Stroop效应的概念,介绍了听障儿童听觉Stroop效应研究范式,听障儿童听觉Stroop效应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听障儿童听觉Stroop效应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