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王朝营筑的长城是中国古代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见。在既有的论著中,观点也有分歧。本文通过与相关学者的商榷,论述所谓“北魏王朝第一次修筑的长城应是将赤城至五原间的秦汉长城加以修葺而成。东起自河北赤城县独石口北的大山上,……即从大马群山经蛮汉山东、北,再经灰腾梁山西南麓,西经大青山南麓而穿越大青山至其北麓,再西进入查石太山区”之说,是不正确的。指出北魏北长城的位置与走向,西段起始点位于今乌拉特前旗乌加河东岸的西山咀,向东经包头市、土黙特左旗、土黙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卓资县、察右前旗南部、兴和县,进入河北省境,过尚义、张北、崇礼,循山东去,抵达今河北赤城县独石口附近、白河与滦河的分水岭。除经过“九十九泉”北侧外,大部利用战国赵长城旧迹。其东段由独石口附近趋向东方,经丰宁、隆化、承德,再循近年发现的“赤南长城”遗迹,延亘于内蒙古喀喇沁旗、宁城县、辽宁建平县、内蒙古敖汉旗等地,从辽宁北票县转向东南,历经今阜新、黑山和台安县东北部,抵达辽水西岸。  相似文献   

2.
我给文章写上了“要搞清楚文学的基本原理”这么个大题目,并不打算也不可能在这一篇文章中完满地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这样做也受到个人能力和水平的限制。我写上它,是因为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感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得知蔡仪同志主编的《文学概论》出版,很高兴地马上找来读。  相似文献   

3.
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册)这一内容后 ,有部分小朋友对“写数”感到有些没把握。这是因为 :1 万以内的数相对以前的数来说 ,位数多了 ,数大了 ,难免有些“顾头不顾尾” ,考虑不周全。2 如何处理中间的“0”与末尾的“0”也是个难点。读法中的零就像在跟小朋友捉迷藏 ,读一个时不一定写一个 ,不读时又不一定不写。如何准确写数呢?我们不妨采用“读写结合法” ,读一读 ,找一找 ,写一写。这儿的“读”其实是“默念” ,从找准的最高位起依次往下念数位 ,念一位 ,找一位 ,写一位。如 :念“千位”时 ,找“几千” ,找到就写几 ,找不到写“0”…  相似文献   

4.
解方彤 《历史学习》2003,(11):45-47
一、选择题人们在评价古代有作为很有影响的皇帝时往往首先想到“秦皇汉武”,回答1~5题1.秦始皇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为A.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B.他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他修筑了长城D.他焚书坑儒2.秦始皇时创立的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B.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C.郡县长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D.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3.汉武帝一改汉初“无为而治”为“有为而治”,主要原因是①各地流民暴动不断②匈奴对西汉边境的骚扰③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增强④王国严重威胁中…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学习写作文时会经常为这样一个问题所苦恼,那就是:什么是可以写的。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去看海口火车站》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知道海口火车站根本就没有建好,甚至还没有开始施工,那一天,“我”和妈妈说是去看火车站,还不如说是去郊外的海边玩了玩。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它当作一般的郊游来写,而一定要写“去看火车站”呢?那是因为作者的心中确实割舍不下这个火车站。于是,这篇文章就多了一点欣喜与好奇,多了一份企盼与等待;至于读者,可能还多了一点遗憾与失落。很显然,这跟一篇单纯写郊游的文章是大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提示语与往年不同,往年的提示语一般是“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提示语比较宽泛,考生理解一般不会产生偏差。今年提示语是“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这就需要考生观照自身,思考自我的“未来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考题的提示语呢?首先要意识到这个提示语的存在。这虽是自然之理,但不能缺乏这个意识。2022年浙江省高考结束后,有一名高二同学试着写了一篇高考同题作文《学会创新》,老师给了他一个极低的分数。这篇文章从题目看,  相似文献   

7.
早晨送孩子上学,迎面遇到孩子同学他妈。她说:“我可羡慕你了?电脑一开一关,一篇文章就写好了,嚎;再一开一关,又一篇文章写好了,嚎。”  相似文献   

8.
程瑶  刘峰  崔鸿 《云南教育》2008,(9):32-33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世界遗产”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朴实无华的语言,按照“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展开联想——赞美长城”的顺序,向读者展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9.
“画写法”,是读书的重要方法之一。“画”,是指把文章的重点或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勾画出来;“写”是指把一篇文章的要点及自已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习的感受,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在书的空白处。学生通过读书的画写,可以较快掌握文章的内容,把握知识重点,撷取书中精华。  相似文献   

10.
一、习作中的“无话可说”【案例1】在习作辅导课上,王智杰面对“我喜欢……”这个习作题目,感到十分为难,先后写了三次,都中断了。翻开他的习作本,前三页分别写着“我喜欢写毛笔字”、“我喜欢玩电脑”、“我喜欢帮助人”。每个题目下面,都或多或少地写了一些。这时,他又说:“我不知道写哪一个,哪一个都写不好。”我知道,他说的“好”,就是写详细些、写多一些。我教给了他解决问题的方法:(1)把这三篇习作连接起来,其实就是一篇好文章;(2)到隔壁电脑房玩半个小时电脑,但要记下自己做了什么,可以“我喜欢玩电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在完成这…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到头痛的是思路打不开,无从下笔。据说有位老师带领学生游览长城,回校后老师出《长城观感》的作文题。当场不少学生左右为难,不知从何写起。有个学生只写“万里长城长又长”这句话就搁下笔来了,不知如何接下去。经老师启发,他又提笔写第二句:“万里长城长也长”,又抬头看屋顶了。老师看到学生这样为难,再从旁提示,于是该生硬着头皮写第三句:“万里长城长他妈的长”,就低头伏在作文本上了。 文章写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少练是问题的主要方面。人常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都是多练见功夫的道理,这实在是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2.
我的妈妈     
又一个三·八妇女节到了,孩子们,你们想为你的妈妈献上一份礼物吗?这里是刘怡小朋友写他妈妈的文章,也是他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你们也能拿起笔写一写你的母亲吗? 向我们推荐刘怡小朋友这篇文章的指导老师许秀君说得好:“世上的妈妈都是一个样的。教师、医师、工程师……本来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无贵贱之分,只要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孩子的心目中,同样是一个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3.
《长城》是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 ,描绘了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 ,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章结构严谨 ,条理清楚 ,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 ,是全文的总结段。一、新旧联系 ,理解总结段 ,设计教学思路在学习《长城》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颐和园》和《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 ,三篇文章写法上有共同点。教学伊始 ,通过一道思考题导入《长城》一文的学习。“找出文章中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在文章哪儿?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4.
鲁迅“应对”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本名叫周树人。他12岁时,老师寿镜吾先生 在课堂上写了“独角兽”三个字,让学生应对。就是说,每个学生也要写三个字,这 三个字必须与老师写的相对应。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什么“一头蛇”、“八脚虫”、 “九头鸟”等等,但老师一个也不满意。周树人在座位上静静思索,然后以古代专著 《尔雅》中的“比目鱼”相答,老师连连说好。因为“独”字虽有“单”的意味,却 不是数词,而“比”有“双”的意思,也不是数词,两相对合,非常准确。周树人 答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读书读得多,读书用心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希望的台阶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 “这篇文章是抄来的!”程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 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程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 “好是好,可是……” “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 “太好了。” “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到讲台上来…  相似文献   

16.
“爸爸,我又发表了一篇文章。”放学回来,孩子兴奋地告诉我。“是哪一篇文章?”我问。“《海底交通警》”儿子说。是《小学生作文》上的看图写话!这让我想起上半年孩子写日记的一个场景。那天,儿子坐在桌前构思日记,好半天都没有动笔,原因是“无话可说”,思忖良久,他拿出《小学生作文》问道:“爸爸,小学生作文搞看图写话征稿,我可不可以写呢?”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俗话说:“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一篇好的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目前,在我们教学中,还存在着重写轻改的问题,这可以说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改变形状,反客为主 在目前作文教学中,“学生管写,教师管改”。教师挑灯夜战,改了错字改病句,改正了  相似文献   

18.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写文章大抵有一个从初稿到定稿的过程,一般来说,写初稿不宜用过多的时间推敲文字,以免文思阻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致叶紫》)“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表明写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就是要推敲修改。修改的目的,是使文章语言准确简练。古代有些诗人写诗,“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没有这种精神,哪能写得出好作品。语文界老前辈吕叔湘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有…  相似文献   

19.
“文眼”,即文章的眼睛,是一篇文章的传神之笔和中心所在。无论是篇什么体裁的文章,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的。这个中心在一篇文章中往往可以凝聚为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这个句子或词语,我们语文教学中习惯地把它称为中心句或中心词。而这个中心句或中心词就是“文眼”。准确地把握一篇文章的“文眼”,对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判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文眼”,让学生依据“文眼”去悉心品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的个中奥秘,使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以不断提高。那么,如何准确把握“文眼”呢? 一、对于记叙文,要从情入手抓“感”点。 记叙文是以情感人的。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写景抒情,都是偏重于具体地记叙描述人或事物的情状及变化过程,使人如耳闻目见,而有所“感”。因此,记叙文的“文眼”,就要通过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去把握。  相似文献   

20.
“北京长城机电科技公司”总裁沈太福以集资为名,在全国诈骗到了几个亿的资金。由此,沈太福和他的公司一起完蛋,与此有染的一些大小走卒也受到严惩。假如不是最近又看到一篇透露出“沈太福公式”的纪实文章,我是不想再提沈太福的。“一位法律界人士为沈太福这位“中国第一骗”的诈骗术列出了一个公式——戴改革帽子+走上层路子+钻政策空子”,这篇文章如此总结。 综观沈太福的作为,当然是不负这一总结的。他一度是知名的“改革人物”,有国家科委的副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