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扬 《国际新闻界》2015,(2):168-171
2014年12月21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43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王维佳副教授以"赛博迷思的政治学"为题,将"数字乌托邦"思想放回到美国战后的历史脉络中,追溯它的形成过程,挖掘它的思想内核,指出这些思想与美国新保守主义政治力量及其经济政策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紧密关联,试图更清晰地理解所谓"赛博迷思"或"数字乌托邦"思想的政治内涵与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15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35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张泉研究员以沦陷区文学为例,与茶座参与者讲述了他对近代日本占领区传媒研究现状与问题的认识,并提出了他认为可行的研究方法与维度,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3.
刘扬 《国际新闻界》2014,(3):169-171
2013年12月15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35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张泉研究员以沦陷区文学为例,与茶座参与者讲述了他对近代日本占领区传媒研究现状与问题的认识,并提出了他认为可行的研究方法与维度,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2011年4月16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12)在北大新闻传播学院举行。此次茶座正值日本3·11大地震一周月刚过之际,日本□谷大学名誉教授、北大华媒研究中心学术主任卓南生为大家作了题为3·11大地震后媒体论调的变化与走向的讲座,针对大地震后日本国内外媒体的报道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来自教育界、新闻界、政府相关部门等30余位同仁出席了座谈会。会议主持人为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任程曼丽教授,本次活动由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协办。1923、1995和2011地震后的特征讲座中,卓南生首先回顾了1923年关东大地震、1995年阪神大地震以及这回大地震的特征和舆论走向。卓南生指出,在1923年的大地震中,谣言四起。在日本社会,有许多关于朝鲜人趁火打劫、强奸、在井水中下毒的谣言。当时官方出动军警搜猎朝鲜人,并  相似文献   

5.
2011年6月25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煤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14次学术研讨活动在北大未名湖畔的临湖轩举行。本次茶座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军控与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研究员主讲福岛核事故后核安全论争之走向。  相似文献   

6.
(续上期) 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 1998年以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介在生态环境、传播方式、功能定位、产业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趋势,加上受到1999年之后高等学校扩招政策的有力影响,直接催生了新闻教育系统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9月21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40次活动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高级记者钱江先生,以"对十年文革中人民日报的研究"为题,和与会者分享了他的研究思路和进展。有关文革时期《人民日报》状况的探讨不仅是十年文革史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研究的组成部分。钱江先生从历史研究的意义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有了可喜的进步。新闻传播学者们关注新闻实践中出现的重大课题,敢于碰硬攻坚,破解理论难题,大胆、主动地推动和参与改革,为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开拓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本刊特约童兵教授对30年新闻传播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相信对学界的理论创新和业界的改革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勇 《新闻爱好者》2017,(12):28-33
"企业新闻与传播"是一个带引号的、正在构建中的新专业或专业方向。作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一个新的复合或分支,在如今高等教育"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时代语境之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关系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是最为复杂、为常人难以参透的关系。普通民众对国与国关系的了解主要借助媒体报道与专家解读。媒体所反映的中日关系状况与实际吻合吗?中国媒体、日本媒体对对方的报道有哪些特点?媒体对现实的中日关系是否有影响?如何影响?围绕这些问题,《参考消息》主任编辑、新华社  相似文献   

11.
2014年是"自媒体"爆发的一年。如以个人编辑和发布作为"自媒体"的特征,近代中国的很多报刊都曾是自媒体,而对其进行考察的标准无非是观点和运营,背后则是为谁而办、为何而办的问题。要探究今日的自媒体,也必须了解这些问题。为此,2015年1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国际新闻界》杂志联合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44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微信公众号"二马看天下"(以下简称"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作为学科建设来说,是起步较晚的,但是,自兴起以来,其发展的势头却非常之快。尤其是在20世纪末的近十年间,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鼎盛。而作为一个科学的学科建设来说,对于本学科的思想历史资源的整理和发掘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一个新兴的学科就很可能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近年来先后出版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和《中国传播思想史》两套传播学术史专著,不仅及时总结了近一百年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全面发展状况,而且全方位深入研究了中国有史以来的传播思想的历史演进。可谓中国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的开拓与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3.
站在新闻学本体论的高度,在世界新闻实践的平台上来审视中国新闻学时不难发现,中国新闻学理论研究大多徘徊在新闻学的外围或边缘,主要表现在:中国新闻学在实践与人学上的双重无意识。当代中国新闻学,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学科体系,其建构视域多是局限在事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31日上午10点,北大新闻学茶座第20次活动在北京大学勺园7号楼301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与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多位在京常务理事、特邀理事,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传媒大学、民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新闻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21)
本文依据"十二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名单,从项目年度分布、项目类型分布、项目负责人职称分布等多个方面对"十二五"期间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基金项目进行数据统计和内容分析,总体呈现"十二五"期间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0月19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协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41)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任程曼丽教授与茶座参与者分享了自己早年的博士论文——《蜜蜂华报〉研究》的写作过程及其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卡茨国际传播研究回顾在演讲中,卡茨简要回顾了他参与的和国际传播有关的十个项目以及自己五十年的媒体研究与实践经历。从研究路径上看,主要体现为两个转向和一个结合,即从心理学向社会学的转向,从说服效果向文化效果的转向;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卡茨国际传播研究的两个转向早期卡茨主要参与了中东现代化的研究和个人影响研究。比较而言,个人影响的研究对卡茨的影响更大,也开始了他从心理学到社会学的第一个研究转向。卡茨认为这项研究使传播学更具社会科学性,也使卡茨的研究兴趣从个人的心理决策机制的测量转向了扩  相似文献   

18.
陶红 《今传媒》2010,(3):71-72
组织传播作为传播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已经受到国内高校的普遍关注。2000年以来,众多新闻传播学院以及管理学院都已开设组织传播学课程,越来越多的学者进入了组织传播研究领域,组织传播研究成果不断产生,其中尤以胡河宁教授的研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应该怎样建构新闻改革的目标?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评价标准应该怎样调整?如何看待西方新闻传播学的新理念和新原理?……  相似文献   

20.
正香港是中国近代报业的重要源头。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报刊,也就是所谓的新报,正是鸦片战争以后在香港兴起的。其中,19世纪70年代是值得特别专注的关键历史时刻,在此期间香港中文报刊经历双重转型——形式上纷纷由周三次刊转变为名副其实的日报,在更深的层面上则是中国报业先驱逐渐摆脱洋人操控,开始独立办报。不过,因为第一手资料的缺乏,新闻史学界对这段历史一直缺乏充分考察。以当时并存的三大中文日报为例,《香港中外新报》仅存一份原件,《香港华字日报》只有一期影印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