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正尽管在传播学的发展中,西方话语和研究范式取得了普遍性的地位和权力,并规定和控制着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论体系及表达方式,但独具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的亚太地区却从未忽视传播学的"本土化"问题,并因此构成了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和国际传播研究领域、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2014年6月24日至26日,第十届亚洲太平洋传播协会双年会在印度尼西亚万隆的巴查查兰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亚洲太平洋传播协会主办、巴查查兰大学传  相似文献   

2.
项国雄  胡莹 《新闻界》2005,(3):73-74
2004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在很多方面更是有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出中国传播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加专业和深入的阶段,对于一些热点问题的研究也更加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2004年传播学的学术会议很多,如“传播与社会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首届网络传播学年会、中国传播论坛、媒体产业中德研讨会、第八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东方智慧与广告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亚太地区的知识产权权利、传播及公共领域”国际论坛等等。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国网络传播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无论对于网络传播还是网络传播研究来说,都称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年。网络传播这一从前的配角开始登上前台卖力表演,吸引了业界及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业界,第四届网络媒体论坛在南昌举行,第三届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网络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开展得红红火火;而在学界,《网络传播》杂志创刊,第一届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在南京召开,传播学者们藉着已有的传播理论知识,借船出海,以其广泛的触角和敏锐的视角,对网络传播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黄馨茹 《青年记者》2016,(13):61-62
4月9日,中国认知传播学会2016年年会(第三届)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镜湖校区举行,来自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和各领域关注认知传播学研究与发展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学术研讨.本次年会以“全球化语境中的认知传播学话语建构”为主题,以“大会主题发言+专题论坛”的方式进行. 致辞:消弭冲突,推动跨学科融合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2):89-94
本文首先搜集梳理了自20世纪80年代初人机互动产生后,西方传播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按照相关研究呈现的时间顺序和所关注的问题,将其进行归类与分析,从而对西方传播学界在人际互动领域的研究轮廓与贡献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进而把脉其研究规律与趋向,最后,本文探讨了西方传播学界相关的研究对于国内传播学者在人机互动领域继续探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关于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其学科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 ,其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 ,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玄化、泛化、空化和术化等问题。本文认为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应从国际传播本体研究、国际传播史研究、国际传播“术” (技巧 )研究及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在传播学界中,为了简明起见,一般将西方传播学思想分为两大学派: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又一种传播思想不断的引入与介绍,区别于传统媒介思想的“第三学派”——媒介生态学开始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鲁从阳 《新闻知识》2001,(12):14-15
10月18日到21日,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研究:创新与发展"。研讨范围为传播学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创新;传播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传播与全球化;WTO与中国传媒;网络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新世纪新闻传播大趋势等重要课题。大会提交高质量学术论文60余篇,几乎涵盖了当今传播学所有领域,并且集中探讨了时下许多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以下笔者将从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和传媒战略三个层面来对本次大会进行述评。一、传播理论研究:务实和转型长期以来,如何实现传播学的…  相似文献   

9.
郭毅 《新闻通讯》2013,(8):17-18
传播学术研究离不开传播理论,因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传播经验中的‘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国内的传播学研究者无不深谙此理。只要在学术期刊数据库以“传播学解读”或“传播学分析”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跃入眼帘的成百上千篇传播学研究论文的共同特点,就是借助西方传播学理论分析中国当下的媒介现象。那么,国际传播学界最“偏爱”哪种传播理论呢?最近,这个问题有了最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教育新方向: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概念的生成、运动的发展介绍了西方国家媒介素养运动的兴起和形成过程 ,进而对我国传播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思考 ,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是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 ,从专业教育到公共素质教育的新动向 ,不仅是传播学的学科发展从相对自立走向相对自觉的反映 ,也是信息化社会对传播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方 《传媒》2014,(20)
正本刊讯(记者高方)10月27日,第十二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传播学大会以"传播与变革:新媒体,现代化"为主题,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举办。来自全国新闻传播研究机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以及媒体单位的近200人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高翔出席大会并致辞。李东东在题为《学界业界携手共进在变革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中国大陆传播学界经常听到、看到、耳熟能详的,除了研究方法、传统西方传播学理论、学派名称之外,就是一些被越来越多的人挂在嘴上的洋概念了,比如:"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3.
谢丹 《新闻前哨》2005,(12):78-78,76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从西方舶来的传播学理论如何联系中国国情服务于实践,成为传播学界探寻的目标,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命题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2011年5月28日,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第二届新闻传播学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双年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南京大学的相关学者、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专家,以及《国际新闻界》、《中国出版》、《现代传播》、《新闻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学刊》、《当代传播》等新闻传播学CSSCI(中文社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法研究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2007年该领域的研究继续深入,学界甚至对传统的"新闻法"、"新闻传播法"等概念本身提出商榷就是最好的佐证。例如,有学者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类传播模式改变,"新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2022年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研究问题、观点视角以及论证方式等方面较为创新的传播学论文,并从元宇宙、疫情与健康传播、传播思想史、媒介理论、媒介物质性、算法、平台劳动、媒介与空间、媒介文化、媒介记忆、手机/社交媒体的使用与交往等十一个话题勾勒过去一年中国传播学的知识版图。研究发现,2022年中国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传播学研究注重与来自跨学科的经典理论对话,并对“何为媒介”等基本问题持续反思;其次,研究者兼顾新现象与日常性议题,注重新旧问题、理论之间的对话;最后,传播学者将研究视野放置于更多元的行动者、更丰富的研究场景之上,使得学界对空间、物等研究对象的认识愈发深入和全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国外传播理论教材的译介作为视角,考察了欧美传播理论话语在中国的诠释和变异,研究了西方客观经验主义的大众传播理论如何被潜移默化地等同于传播学的过程,同时以《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为例,对我国目前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应该进一步开阔视野、注重研究范式、重新思考传播理论的教学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琼 《青年记者》2010,(16):52-53
效果研究是传播学领域中最受瞩目的研究环节,一直稳居西方传播研究中的“主导范式”。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传播学成果逐渐进入中国传播研究的视野,效果研究在中国开始受到重视,并在90年代中后期以来出现了加速发展之势。对当下效果研究的成就和不足进行认真思考,有利于中国传播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钟怡  覃琴 《新闻大学》2015,(1):140-144
本文通过对第十四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入围论文进行文献分析,从城市传播与城市空间、城市传播与大众媒介、城市传播与新媒体、城市传播与社会变迁等方面综述了年会的主要研究进展。文章认为,本次年会从传播学出发,勾连多个学科探讨城市议题,描绘了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幅丰富的传播图景,为新闻传播学科探讨城市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海波 《新闻界》2007,46(2):26-27
一被誉为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被公认为传播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学界普遍认为其奠定了传播学的基本框架,为分门别类深入研究传播现象铺平了道路。然而我们今天重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