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钰卿 《新闻传播》2023,(15):35-37
本文探讨了新闻媒体偏见和客观性在公共话语中的重要性,并研究了大数据分析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对媒体偏见和客观性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的介绍,描述了大数据分析如何揭示媒体偏见和客观性的模式。同时,探讨了大数据分析在改善新闻媒体偏见和提升客观性方面的潜力,包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媒体监测和反馈机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政策建议和媒体监管。通过这些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新闻报道的偏见问题,提高客观性,为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精确新闻理论认为应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到新闻实践中,以问题为对象,用数据来说话,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事实,揭示事件真相,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电视"精确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可能性,以及要在报道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许燕 《新闻知识》2006,(1):25-27
新闻的客观性原理是美国为主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市场发展时期的一种新闻报道策略,后来逐渐演变为西方新闻业界的职业规范和报道规则。客观性的发生与发展,对新闻机构、新闻记以及整个社会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客观性原理”几乎成为国际新闻业的共同标准,是记必须遵守的常规做法。究竟客观性原则具有怎样的功能和作用?概括一个世纪以来新闻理论学们的研究,可以从机构角度、个人角度以及社会角度等三个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美国软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直线上升,随之而来的政治效应也日渐增强。美国软新闻节目已经成为美国中期和总统选举候选人竞选的重要宣传阵地。对美国软新闻的政治效应研究也随之成为美国传播学及政治学界一个刚刚兴起的热点课题。美国学者开始定量研究美国软新闻节目是如何影响观众对美国政治候选人的评价和选民投票行为的。本文在综述目前美国学术界对软新闻的政治效应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来此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西方某些新闻学者否认客观报道,认为新闻只能是媒体过滤的主观事实,客观报道是做不到的.为此,美国1996年新闻工作者协会把多年的核心准则--"客观性"一词删除了,认为这是个无法把握的标准.我国有些学者与此呼应,也把新闻客观性视为记者的"主观"饰品.现在,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之所以再次遇到挑战,新闻记者唯物认识论的薄弱甚至彻底丧失,不能不是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9,(6):87-100
算法新闻越来越多地被媒介机构所采用,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国外学者对算法新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对算法新闻运行机制和原理的研究,其二是对算法新闻引发的新闻实践和新闻理念的讨论与思考,其三是关于受众对算法新闻的感知与评价的研究,后两个方面是学者们对算法新闻关注的重点。本文对国外算法新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仔细梳理,并对今后算法新闻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推动相关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孙藜 《当代传播》2013,(1):19-22
作为美国新闻业对互联网技术变革的回应,“透明性”要求新闻从业者将新闻生产过程以及自身的“偏见”公开呈现并接受公众检验.在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上,“透明性”既延续着新闻客观性的基本职业规范,又以更具反思和更为开放的态度试图克服客观性的难题,尤其体现于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重新认定.其实践使新闻作为“公共知识”的特征更为明显,从而有可能为变动中的新闻业与公众及民主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岩  李赛可 《新闻界》2014,(1):11-16
在福柯的话语理论视野中,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历史、建构性的权力—知识话语。在国内学者对新闻专业主义探讨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质疑"专业化"与"专业主义"对于新闻业而言的合理性,即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内核——客观性难以实现;新闻的大众化特性消解了专业化的可能性;新闻专业主义只是新闻实践的一种模式。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在悖论以及新环境下其理论与实践所显露出的局限,质疑了试图维护新闻生产之专业垄断的专业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的主题为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之间冲突、消解与重构的关系。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原理分别是国际政治学和新闻学两个学科领域里极为重要的概念。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对这个两个概念的产生过程与内涵界定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将深入论述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前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如何实现对后者的消解;第三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髓出发,探索未来中国媒体如何重构自身的新闻客观性原则,以寻求突破文明冲突论隔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理念·规范·方法--中西方新闻客观性差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华 《新闻知识》2003,(10):18-20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许多人或从客观性理念,或从客观性的表现形式即客观报道的实践来探讨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单从一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本文试图从理念、规范和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方新闻客观性的差异,以期求得新闻客观性的大义。  相似文献   

11.
“精确新闻”是由美国骑士报团记者、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梅耶(PhilipMeyer)首先提出的。他是公认的开创精确新闻报道风气的第一人。梅耶提倡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到新闻实践中,以问题为对象,用数据来说话,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事实,揭示事件真相,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精确新闻的实践和尝试在国内也方兴未艾,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较有影响的《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专版和《北京青年报》的《精确新闻》专版作一详细  相似文献   

12.
偏见,顾名思义,就是有偏于一方面之见解。放在新闻的背景下,偏见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指,在多种同样有效的观察问题的视角之中,选择其中某一种。此一意义上的偏见似乎不可避免,因为一切新闻最终都必然要反映某种特定的视角,甚至采取某种特定的立场,做出某种特定的价值判断。也因此,美国学者赫伯特·甘斯(Herbert J.Gans)认为一切新闻都是有偏见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职业的基本理念,但在贯彻中,往往就忘却了报道者要站在第三方角度审视事实这一客观性原则的操作要求。以我国传媒关于利益冲突事件的报道为例,本文阐释了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传媒各种缺乏客观性理念的表现。作者认为,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要内化为职业理念,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字面上。新闻客观和可信,取决于报道者自身对价值和事实之间的微妙平衡。  相似文献   

14.
王辉 《东南传播》2012,(6):83-84
从媒介社会学视角研究新闻客观性的生产机制,能够深刻揭示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结构对新闻业和传播理念的建构过程。媒介在整个社会中实际上处于非核心地位,而在社会中起主导地位的政治和商业力量对新闻客观性产生深刻影响。媒介的政治经济依赖性不可避免地削弱媒介的内部自主性。尽管如此,客观性仍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想和专业准则。  相似文献   

15.
王辉 《东南传播》2012,(7):15-16
从媒介社会学视角研究新闻客观性的生产机制,能够深刻揭示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结构对新闻业和传播理念的建构过程。媒介在整个社会中实际上处于非核心地位,而在社会中起主导地位的政治和商业力量对新闻客观性产生深刻影响。媒介的政治经济依赖性不可避免地削弱媒介的内部自主性。尽管如此,客观性仍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想和专业准则。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闻采访的核心原则,客观性是决定新闻报道水平以及新闻媒体发展前景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和落实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与理念。对此,本文以柴静在《看见》栏目中的报道实践为例,在简要概述新闻采访客观性内涵的基础上,从三方面入手重点探讨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要点,以期为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客观性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西方新闻学者和记者将之奉为圭臬。而在我国的新闻理论界,有不少学者认为,新闻记者总是代表一定阶层的利益,基于一定的立场和态度来报道新闻,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倾向性,因此,新闻报道不可能完全客观,新闻客观性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此,作者不想对辩论的双方做出是非评判,  相似文献   

18.
王霞 《新闻传播》2012,(4):242-244
新闻客观性是学界不断争论的话题,但对于客观性的理解较多地只能体现客观性的一个面向。民主市场社会、美国的便士报、记者职业和职业标准的确立、对民主市场社会的怀疑思潮和政府管理、对抗文化等社会语境和新闻客观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了新闻客观性所处的社会语境,才能使我们对新闻客观性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8,(11)
本文聚焦新闻业报道样态变迁的两条脉络。从精确新闻到数据新闻,新闻业拥抱社会科学中量的研究路径。数据新闻进一步借由透明来宣示客观,透明性正成为客观性的新内涵。从新新闻到非虚构写作,新闻业则从文学范式转向拥抱社会科学研究中质的研究路径。非虚构写作与质的研究方法有三个共同的特征:在采访方式上,推崇在自然主义;在记者与受访者关系上,提出向受访者学习;在意义的生成阶段,记者要与受访者达成视阈的融合以求真正的理解。近四十年前,Weaver等学者倡导新闻业要拥抱社会科学,但他们只关注到量的研究路径对新闻业的积极意义,本文进一步提出非虚构写作实践中映射出对质的研究路径的运用,我们将其视作新闻业与社会科学的第二次联姻。社会科学应用于新闻实践,使新闻业日益具有走向理解知识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刘荃 《新闻知识》2004,(12):35-36
一般认为,客观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所有新闻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具备真实这一素质,以真实作为生命之本,真实性与新闻与生俱来。正是这种客观报道新闻的义务,要求媒介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报道。美国新闻学希伯特指出,新闻的最重要原则可能就是客观性,新闻应当是一个事件的真实报道,其中不包含记的偏见。但如何进行客观的报道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