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城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现状 我国大多数城市电视台都是在1983年“四级办电视”的号召下先后成立的。其创建和发展初期,新闻节目的结构、框架和风格,基本上是竭力模仿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样式,以至于全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同类电视节目在形式上极为接近。市级台从形式、内容、风格、腔调、布景恨不得完全照搬和模仿中央台和省台,  相似文献   

2.
罗智  孙雪梅 《新闻传播》2009,(11):56-57
县级电视台处于“四级办台”中的最低层,资金、人才、资源都无法与大台相抗衡.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因此县级电视台的发展更受到制约。本文从坚持内容为王.增加自办节目:树立品牌意识。办好民生新闻;转变老旧观念,建立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对西部地区县级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县级电视台发展对策及当前任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级电视台与上级台相比,存在着人才、设备、技术上的劣势,但不能说县级电视台就没有竞争力;县级电视台也有充满希望的发展契机,但不可能一飞冲天。我们应该在机遇中理性地思考、摸索发展的步骤和途径。许多县级台电视人都了解当前电视的热点、卖点和利润增长点,都知道有那些高收视的节目可以做。但如果真要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4.
从1983年执行“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方针以来,在增加电视节目数量和提高覆盖率方面,在市、县电视台向中央和省电视台提供大量新闻报道从而拓宽上级台新闻报道面、提高时效性方面,取得了成效。然而也出现的一些缺陷和问题。 (1)一部分市县电视台由于仓促建立,条件牵强,设备不齐,人员业务素质较差,制作的节目粗浅,还发生过挤用频道、任意变更电视台特性以致影响中央和省台节目的覆盖,违反宣传纪律,乱播电视剧、侵犯  相似文献   

5.
牟敏 《新闻传播》2009,(12):52-52
电视竞争中的“模仿趋同”现象是指电视台在上级台或兄弟台通过创新获得的市场优势的感染和暗示下,为了改变自身的不利地位而开始仿效和追踪其他台的运作模式,导致电视台在栏目设置、主持风格、节目题材等方面的趋同化倾向。电视节目的趋同则是由于媒体之间的模仿而产生的雷同现象,因此称之为“模仿趋同”更为合适,即由于模仿而趋向雷同。  相似文献   

6.
办好县级电视新闻节目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胜 《新闻窗》2010,(4):110-111
办好电视节目、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是所有电视人的梦想。但作为四级办台的最基层新闻媒体——县级电视台.上要面对中央、省、市电视台的压力.下又面临着地方观众挑剔的眼光和难调的口味,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能否锁住观众目光,是关系到县级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电台、电视台如何出精品,笔者认为,立足地方特色、精办日常节目、加强节目策划是县级台节目创优的必由之路。突出地方特色是精品创优的源泉。县级电台、电视台的基本特点是"小",它决定了这一级别自办节目必须是当地、当时新闻事件的传播,从而其精品节目一般也是以地方特色取胜。俗话说"上头千根线,下边一根针",上级的各项方针、  相似文献   

8.
侯敏 《新闻采编》2003,(4):20-20,23
城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已成为城市电视台诸多节目中属主导地位的“龙头”节目 ,有“第一语言”之称。但目前许多城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有两点 :单纯模仿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模式 ,淡化了地方台的新闻特点近几年来 ,以创建国际大台为目标的中央电视台对新闻节目进行了重大改革 ,全国范围影响很大。各城市电视台也纷纷效仿 ,不断加快自身新闻改革的步伐。由于中央电视台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其结果是一方面为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但同时也束缚了城市台自身新闻的发展 ,使其失去了最宝贵的地…  相似文献   

9.
孙书培 《新闻世界》2013,(12):28-29
本文立足工作实践,借鉴兄弟台的先进经验,分析了县级电视台涉农节目的发展及现状,积极寻求创新突破口,最终得出三个创新发展的方法,即变单一涉农节目为专业频道、线上节目与线下渠道并举、不做农民的朋友而真正成为农民,对当前县级电视台的改革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电视台的早间板块起步比省级卫视晚,有不少仍处于盲目模仿省级电视台的阶段,定位模糊,内容呆板,形式僵化,有的城市台把早间板块变成了节目重播板块,白白荒弃了一块能够有所作为的阵地。因此,改变对早间板块的陈旧认识,树立灵活开放、服务本土的制作理念,是城市电视台打造早间资讯品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朱明 《新闻记者》2006,(6):58-60
城市电视台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重作用下的产物。1983年,国家制定了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建设方针,以行政推动的方式,直接催生了地级和县级电视台的迅猛发展。城市电视台的地位是尴尬而艰难的,不仅要在中央台和省级台的阴影下求生存,而且要在县级台的分割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级市电视媒体是改革开放初期四级办电台(电视台)政策下催生的产物,其覆盖范围基本上不出所在地市的行政管辖区域。在我国各级电视媒体中,城市电视台占有很重要的比例,但在观众可以选择的节目中,城市台处于绝对的劣势。在观众收视选择权在握的今天,如何在当地收视率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个值得市级电视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83年,我国制定的"四级办电视"方针,即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这一方针使中国电视事业结构向多级办台转变。时至今日,全国电视台数量达上千座,区县级电视台更是数量庞大、结构冗杂,存在诸多发展瓶颈,加之数字新媒体应用的迅速扩张,使大多数区县级电视台面临挑战。在新的大媒体环境下,如何寻求区县级电视台的全新突破,如何与数字新媒体融合成为了摆脱窘境的关键。本文以海沧区广播电视台为例,结合本地区位优势、本土文化及对台特色,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道,旨在分析及解决区县级电视台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节目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地市级电视台在资源有限、规模有限、市场份额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创出精品节目,才能生存和发展。地市级电视台处于我国电视媒体的末端,与县、乡、村更贴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真实的生活既鲜活,又生动,它就是地市级媒体的生动素材的来源,正因为有了这个"源"泉,地市级电视台精品节目才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5.
白小易  王筠 《视听界》2006,(4):26-27
上世纪末,随着各省主频道上星、省级无线台和有线台合并以及部分省级广播电视成立集团,省会城市电视台以往与省级电视台势均力敌的态势终于被打破,省会台在与省台的竞争中逐渐居于下风。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这几年做了“节目资源多重利用”的探索,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城市台普遍存在的窘迫状况,频道经营取得了较好成绩。“节目资源多重利用”这种低成本策略,不失为城市台走出困境的一种有效策略。一面对新的竞争形势,一般省会台通常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关停一些自办节目,采用外购节目以降低成本。这一“收缩”策略在初期尚可奏效。然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方针的不断落实,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广播站迅猛发展,每一台、站的每套节目都要有它的覆盖网。随着事业建设的发展,这些覆盖网会越来越大,要使各台、站的节目都能经济有效地覆盖,就必须有一良好的覆盖规划,否则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广播电视覆盖规划的优化是广播电视软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县级电视台作为我国四级电视台(中央台、省台、市台、县台)中最基层的一级电视台,由于受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制约因素,在节目设置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一般的县级台通常以新闻、广告和文艺片形成整个节目结构,这种“老三篇”的节目设置,如果不在栏目  相似文献   

18.
王先宁 《新闻窗》2008,(6):22-24
在我国“四级办电视”的格局下,中央台和省级台凭借上星优势和经济实力,通过不断增设频道,不断创新节目,使得处在覆盖底层的地州电视台倍感压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前,地州台应该怎么办?生存空间在哪里?发展路径如何确立?应本刊之约,黔南电视台台长王先宁回顾了他们的探索和实践;他们按照“新闻立台”和“本文化”战略理念,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值得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永  田凯 《青年记者》2013,(2):13-14
从2010年以来,电视相亲节目从一夜蹿红、处处开花到被非议、经整改,经历一段时间的"转型",如今又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二度火热态势。众多城市电视台也在相亲节目领域做着相关的尝试与创新。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优秀嘉宾资源的限制,城市台相亲节目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面对发展瓶颈,由扬州电视台相亲节目《相亲相爱》提议,会同江苏省的另外两家城市台开创了跨城相亲模式,与邻近城市台相亲节目之间抱团合作,优势互补,收视率和广  相似文献   

20.
县级电视台做为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台的最基层,直接服务的是本土观众。而县级台播音主持人更是站在节目第一线承担起了电视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作用。本文就县级播音主持人介入新闻的必要性、介入新闻采编的优势、如何介入新闻的采编环节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