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丹 《传媒》2012,(8):25-31
无论从大众化的美食类选题,还是从晚间22时30分的播出时间来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争抢收视方面似乎"先天不足",但它却出乎意料地走红了荧屏,带给了人们超越美食的思考。有人评价《舌尖上的中国》是"国菜超级指南";有人则评价"它道尽了美食背后的人生百味";该片导演陈晓卿则坦言,自己只是怀着对食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13,(9):52-53
序幕:相约北京周文雄说不清为什么自己有生以来的大事总与28有关:生于农历龙年的7月28日,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9月28日,28岁结婚,连荣升副处长的任命书落款日期也是某年的28日。这不,退居二线可以不坐班了,接到老社长"五一"长假要在北京聚会的电话又是一个28日。放下电话屈指一算,今年又正好是大学毕业28周年。这就奇了,又是一个28,让人兴奋莫名的数字。  相似文献   

3.
<正>纪录片,作为小众化节目,一直曲高和寡,难以让广大观众产生共鸣。然而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却如同一匹黑马,着实在电视荧屏上"火"了一把,同时在新浪微博等各大门户网站排行位居榜首。这部围绕中国美食展开的纪录片,将中国大江南北的美食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中华美食图景。流传在舌尖上的滋味,铭刻的是心尖上的感动。《舌》背后,是自然、历史、人文、劳作这种中国文化,带给观众  相似文献   

4.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及其引发的热议已经成为2012年上半年的一个文化热点现象。本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研究方法,以该片的画面和解说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反映的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鉴于该片的叙事特点,笔者采用了全样本分析,即对所有分析单元(46个叙事段落和14个开头结尾段落)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4级指标的中国社会价值观指标体系。本研究是国内首次采用使用内容分析方法对纪录片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进行的深入研究,在分析单元上突破画面分析或分镜头分析的模式,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创新。本研究发现,该纪录片在画面上主要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终极价值观;而片中呈现的食物生产则体现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就传统价值观而言,有3个主要发现:1.勤劳、耐心、节约和传承香火/传承技艺是该片体现得最多的传统价值观;2.全片注重体现群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3.该片重视"家庭"和"亲情"等中国元素。在现代价值观方面,该片反映了以"个人成就"为终极价值的现代价值观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相互融合、和谐共生。其中,追求进步、自我实现和自我肯定、开发资源和讲求效率成为排在前四位的现代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杨莹 《青年记者》2012,(27):74-75
最近,一部由央视制作的纪录片迅速蹿红,与普通电视纪录片不同的是,这部电视纪录片的蹿红是首先在微博平台上发轫的,仅仅是导演陈晓卿在微博上呼吁了一番:"今晚没事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求各位亲帮转。"《舌尖上的中国》低开高走,在22:40  相似文献   

6.
汤文靖 《中国记者》2012,(7):124-125
一部火得发烫的纪录片,一部被广大"吃货"追捧的美食圣经,甚至网络上"舌尖体"泛滥。在摄影记者涉足视频领域的大背景下,也许探究一部优秀视频作品的诞生过程将对我们有些许帮助。对话执行总导演任长箴汤文靖:据我所知,您和您的团队对美食并不感兴趣。拿到选题后,你们如何熟悉题材并最后做到"影像美食家"?任长箴:先从书本、杂志开始熟悉美食。接任务后,我从网上买了一万多块钱关于美食的书,一个四层的书架都装满了,调研员的书架、分集导演的书架也都堆满了。我还买了1995年至今的《国家地理》杂志,杂志给我们提供"吃的东西"的视觉参考、  相似文献   

7.
游永南 《东南传播》2014,(7):166-167
央视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引发了一场全民美食热潮,还产生了一种新兴的网络语体"舌尖体"。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的写作特色,进一步探究画面和解说词的配合技巧,以达到触类旁通,提升解说词写作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谷雨,椿芽嫩如丝谷雨吃香椿是我们北方的习俗。"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这雨,就是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香椿,那可是香透了整个春天的树种。椿芽,也叫香椿头,不但芳香怡人,而且脆嫩清鲜,营养丰富,被称为"树上蔬菜","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甜,生熟盐腌皆可茹"(徐光启《农政全书》)。  相似文献   

9.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它不仅充分调动了无数观众的味觉,也深深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家园。许多嗅觉灵敏的商家借机推出片子里介绍的菜品,旅行社推出了有关舌尖上中国的美食之旅,很多临近毕业的学生也纷纷推出了"舌尖上的母校",回忆和记录校园生活中的美食……"纪录片仍然是电视广播中一个有威望的领域,吸引着报刊评论所注意,  相似文献   

10.
陈涯 《青年记者》2012,(32):64-65
眼下,关于《舌尖上的中国》还在热议当中,这在当代中国纪录片百花园里,还是比较少见的现象。不仅观众参与、专家好评,包括对外销售也创下新高。是什么让这部七集纪录片"一炮走红"?本文将从叙事层面进行分析。因为这部纪录片新颖准确的叙事手法,不仅树立了自身的品格与品质,也为类似纪录片甚至语言文学创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光影建构独特的地理空间艺术的生命在于寻找,在于寻找背后的选择。《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可谓开宗明义:自然的馈赠。从云南香格里拉的原始森林,到浙江、广西的茫茫竹海;从中原腹地,到北国的冰川、南海边疆,跨越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相似文献   

11.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35):59-60
中央电视台一套推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自2012年5月14日播出以来,其风头超过同时段的热播电视剧。费尔巴哈说:"你是由你吃的东西构成的。"《舌》就是要告诉你:我们是怎样变成了我们;或者说,中国人是怎样吃成了中国人的。回归自然与真实的生活今天,不少电视剧在谍战、穿越以  相似文献   

12.
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战略目标进程中,要求各项工作依法运行。广告作为市场经济的"晴雨表",广告策划和广告经营工作亦不例外。河南开封日报报业集团(下称"集团")发挥主流媒体"正经权威、民生关怀"的办报特点,关注"舌尖"上的安全,瞄准老百姓关心的"菜篮子"、"米袋子"、"酒瓶子"、"药盒子"等食品安全重大民  相似文献   

13.
近期,电视上最火的节目当属CCTV-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此片是一部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2012年5月14-18、21、22日晚间22:40播出,一共7集的美食纪录片在播出后的一个月内让人们津津乐道",舌尖系列"瞬间走红网络,"舌尖体"成为2012年的标志性文体。7天收视相对平稳,最高达0.55%(5月17日),最低为0.39%(5月21日),7天平均收视为0.48%。在中国纪录片中,这个成绩已经和BBC纪录片所能达到的收视率差不多,并超过了所  相似文献   

14.
《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追寻大江南北美食的热潮,这是中国纪录片的一次巨大的成功。本文从记录理念的角度对《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进行分析。从中国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联系,贴近生活的故事叙述,美轮美奂的视觉与听觉享受等角度加以深入探讨。最后对《舌尖上的中国》产生的国内外文化传播效应的角度对其进行精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一部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虽然从中国人最为擅长的"吃"入手,但却没有仅仅停留在美食介绍、烹饪手法等浅层的表现,更不同于那些以消费引导为目的的美食节目,而是在呈现各色美食、挖掘饮食文化的同时,品读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传统以及变化着的中国,它既是对自然、传统美食、生命智慧、文化精神的热情礼赞,也是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吟唱出的传统中国乡土世界一曲无奈的挽歌。  相似文献   

16.
王涛 《云南档案》2012,(7):58-59
<正>最近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后,火了大江南北众多吃货的心。我也赶个潮流,在网上找来视频一睹为快。伴随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跟随着主持人的娓娓述说,我不  相似文献   

17.
《舌尖上的中国》堪称国产纪录片崛起的标志,相比第一季,第二季在主题上赋予更多人文情怀,在叙事上大胆借鉴类型化电影,首次采用周播模式,首次实现全媒体整合传播,引发收视热潮再现辉煌,进一步放大了"舌尖"品牌效应,成为央视探寻内容进行商业价值变现路径和实施全媒体整合传播战略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8.
<正>在广东扶贫济困日十周年之际,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紧扣脱贫攻坚主题,选取了"舌尖上的脱贫故事"这一切入点,从2020年6月26日起推出三期"广东乡村舌尖脱贫故事·至味"系列全媒体报道,并且同步推出助力脱贫攻坚原创MV《乡愁》。这一系列全媒体报道引起用户的广泛共鸣。一、找寻故事:走向田间地头,锁定舌尖至味在信息爆炸、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主流媒体要吸引受众注意力、提升报道传播力,不仅要有真实性、时效性等新闻要素,还要学会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响应中央的八项规定,《新闻联播》播出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系列报道,旨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本文主要从党风廉政立意,民生民意切入的选题特色,认知规律为主导立体式的报道特色和社会效益为主导媒介联动与受众互动的结构特色三个方面对"舌尖上的浪费"系列报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3月,身为总导演的陈晓卿带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再度回归。对他而言,让纪录片和美食结合在一起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从纪录片编导到街头"吃货"陈晓卿,1965年出生于安徽省灵璧县,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摄影专业。24岁那年,陈晓卿进入中央电视台,开始了他的纪录片生涯。可这个冷门的圈子并不好呆,因为市场狭窄,被业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