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益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广告诉求中能从文化、精神、环境等方面给人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人们规范社会行为、提高整体道德素质。情感诉求作为公益广告的重要诉求方式,决定了公益广告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想使公益广告更加地深入人心,就要找到最佳的情感诉求手法,并结合创意形式表现出来,与受众达到共鸣。本文主要探讨了公益广告中情感诉求的应用情况,并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公益广告中成功应用情感诉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莉 《青年记者》2006,13(24):14-15
公益事业的发达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高低。我国的公益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国人的公益意识需要培养、公益行为需要激励,这一切,都需要媒体的力量。公益报道,对国内媒体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这里,媒体人将大有可为。做好公益报道,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也有利于媒体自身形象的提升。如何做好公益报道,需要媒体同仁在实践中探索。  相似文献   

3.
泰国被公认为是整个亚太地区具有较高广告创意水平的国家,由地理和历史原因形成的独特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形成了泰国公益广告的独特风格,情感诉求策略的运用正是泰国公益广告的一大明显特色。文章重点分析了温情、幽默两种情感诉求方式在泰国公益广告中的体现,并进一步指出平民化的视角、故事性的情节、反转化的剧情等情感诉求创意策略在泰国公益广告中的运用。通过对情感诉求策略在泰国公益广告中的运用研究,能够为我国公益广告的创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以期为我国公益广告的创作提供一定的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公益广告。发现很多公益广告并未真正抓住受众的需求心理,未能诱发受众需要动机,广告中好的理念未能得到贯彻,这也是公益广告虚弱说服的原因。所以可以从需要与动机理论出发探讨公益广告策略,使得公益广告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李娜  姚曦 《青年记者》2022,(22):53-55
公益广告可视为围绕社会共同利益问题,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和情感化的方式展开的社会动员活动。作为一种情感介质,公益广告折射社会现实,并可作为引导社会情绪和促进社会行动的情感动员工具。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它主要通过“聚焦—脱域—共鸣—公众参与”四种机制进行情感动员,从而实现对社会公众的情绪引导和情感再造,推动社会问题的缓解和解决。未来应充分发挥公益广告情感动员功能,使其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大数据、5G、云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发展趋势。而广告相较于传统媒体等传播形式,更加具有吸引力。公益广告作为宣传思想内容、唤醒民众内心世界、构建情感体系的传播途径,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播方式上,也呈现出“年轻化”“创新化”的趋势。本文将从央视官方公益广告入手,分析新媒体时代下公益广告的传播策略和当代中国公益广告所构建的情感体系和集体记忆,探析公益广告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广告宣传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要使广告宣传获得成功,必须研究受众的需求动机,特别是其心理性动机。所谓心理性动机就是促使消费者购买的心理因素,如求新、求美、求廉、求名、好胜、好奇等,这些因素往往决定和影响着广告的诉求方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郎珍 《记者摇篮》2010,(6):45-45
常听广播的人可能注意到了,如今的广播广告越来越有人情味了,越发地打动人心了。的确,广播广告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正发生着重大变化,更多的广告正悄悄地把战略重点从理性诉求转向情感诉求。从情感上,心理上,趣味上等等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唤起听众的广告认同,这种情感诉求型广告,已经成为广播广告不可忽视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视公益广告的社会行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8,(2)
电视公益广告是社会问题解决或缓解的有效途径,关注其社会效果的意义要高于传播效果。公益广告的社会效果包括告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循序渐进的评价指标,研究运用实验法、借助SPSS软件发现:代言人使用和广告作品的创作国别是影响公益广告社会效果达成的重要因素;画面是影响公众对电视公益广告作品评价的最重要因素;公众对公益广告作品的评价会影响公益广告社会效果的达成;公众对公益广告作品的接触频次对公益广告社会效果的达成影响有限。电视公益广告需要不断丰富主题、创新题材、提升品质,以保障其诉求的社会行动效果得以兑现。  相似文献   

10.
张春蕾 《今传媒》2016,(3):72-73
公益广告已经走进了公众的精神家园,对公众的生活、工作、精神产生影响,甚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重点论述当前我国公益广告发展与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原因出发,探究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策略,望对今后我国公益广告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公益广告作为独特的宣传手段,面临着种种挑战,并亟须找到一条突围转型之路.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引发更多主体对公益广告的关注与思考,推动公益广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钱敏  王丹 《传媒》2014,(16)
公益广告在传统文化的传承、环境保护、弘扬高尚社会品德、倡导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商业化问题,公益广告成为了部分人牟利的工具,其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规范公益广告的商业因素,保证公益广告的纯粹性,提升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有极大的现实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廉政公益广告是我国新时期建设廉政文化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但是纵观相关研究文献,我国作出的关于廉政公益广告设计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为了可以有效实现对廉政文化的宣传,积极实施和推进数字化时代的廉政公益广告势在必行。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廉政公益广告的视角出发,以数字化时代为发展背景,通过结合廉政公益广告的主题特点和社会功能,以及廉政公益广告在数字化时代下的传播过程及模式,分析当前我国廉政公益广告的传播现状,并以此为基石,详细阐明基于数字化时代下的廉政公益广告的实施路径,以便营造廉洁社会氛围、促进弘扬廉政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的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将该类公益广告的主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与整理,对不同的受众进行了问卷调研,并通过文献资料、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受众的反馈情况作为研究重点,找到该类公益广告的优缺点,利用传播学的理论和心理学的理论,对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的改进及公益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如今新媒体的环境下,公益广告作为积极社会信息会对大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存在第一人效果的现象。本研究选取问卷调查法,选取在校的大学生以及研究生200人作为研究样本。经过数据分析及研究发现,第一人效果确实存在,并在性别和学历等影响因素中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5,(23):18-23
通过对2012-2014年间国内不同平台发布的食品安全公益广告进行文本分析与框架研究,了解国内食品安全公益广告的传播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危害·恐惧"与"责任·诚信"是目前该主题公益广告的主要框架。前者通过渲染了食物的"毒性"或强调对人体的危害等方式来表现主题,食物成为罪魁祸首,人为与制度因素被淡化与忽视。后者将食品产业链上成员与消费者进行关联,强调产业行为对于公众生活的影响,这一框架被赋予了较高的道德意义与期望。这两类框架存在的主要风险在于两者都将食品安全视为整体来建构,较少从具体层面或问题入手,诉求对象混乱、关注视角单一以及缺乏具体改进建议,容易导致公众情绪恐慌与责难。  相似文献   

17.
周立春  张文娟  贾梦迪 《视听》2021,(4):188-189
广告也要讲导向是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公益广告的公益性质要求其应比商业广告承载更为显著的导向功能.导向功能的充分发挥,则需建立在公益广告与社会舆论良好的互动关系基础上.这种互动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表现社会舆论、设置社会舆论、影响社会舆论.这三种关系在社会问题的呈现与解决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认识、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8.
5· 12汶川地震后,整个媒体行业的快速反应和行动力令人惊叹,在赈灾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媒体大幅刊登、报道一系列的公益广告,例如“分担风雨,共享阳光”、“爱”、“汶川梦想”等,对于鼓舞灾区人民士气、重建家园功不可没.公益广告的发布,不仅体现了媒体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也成功地塑造了媒体良好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9.
刘菁  宋永鸿 《新闻前哨》2008,(11):56-57
做强、做活教育报道,重在抓“活”、抓“新”、抓“巧”,要善于运用拓展式思维,跳出旧有的“课堂加教案、成果加分数”的老套路。重视人性化与人文关怀,发掘更深层次、能真正触及学生和家长群体、对接他们心灵最大渴盼与需求的教育新闻。  相似文献   

20.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别从知识科普可备生理不时之需、灾害使人更需安全感、暖心广告传递情感和爱、艺术手法满足被尊重的需要和满足自我实现、体现自我价值五个方面对灾害主题类公益广告进行解读。目前我国灾害主题类公益广告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广告发布数量和时段与人的生理需求欠合;二是不同类型受众的安全感需求程度不同,且接受习惯有异;三是广告主题单一,情感和爱的需求满足过剩。为了灾害主题类公益广告更好服务大众,提出以下建议:广告常态化传播以备生理不时之需;安全需求要因人而异,广告传播应量体裁衣;丰富广告内容和形式,打破暖心广告扎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