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菲琼  王旋子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61-1667
利用广义经济系统控制方法和动态规划理论,我们构建技术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广义经济控制系统,推导出最优控制变量选择对技术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最优路径,并以甘肃省1978-2007年数据验证该理论机制。实证表明甘肃省工业部门技术结构偏离最优经济发展路径。结论进一步验证,技术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负相互作用,在控制系统中形成负反馈控制能够达到系统最优化。最后,从提高反馈效率和到达最优状态最短路径选择的角度,我们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济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概念,我们并没有明确的区分,这就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经济增长、经济稳定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才能采取正确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我国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桂月  李海涛  梁涛 《资源科学》2013,35(6):1184-1193
本文采用山西省1986年-2009年间的GDP数据与3类工业废弃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数据,基于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研究了山西省GDP与工业废弃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山西省GDP的增加,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有所增加,GDP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有较大影响;GDP增加的同时可以实现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减少,这与山西省废水资源化再利用有很大关系;GDP的增加对废气排放增加的影响不大.说明山西省通过采取措施可以在GDP增长的同时,降低废弃物排放.建议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并进一步加强对废气及废水排放的限制及治理.  相似文献   

4.
刘满凤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126-128,130
地区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承的,一方面科技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又给科技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相同,它们存在着怎样的匹配关系,这些匹配关系又怎样影响各地的经济状况和科技发展状况,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地区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然后通过建立各地区经济发展变量与科技投入变量之间的计量模型,定量地反映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对经济的带动效应;最后,总结了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强匹配、弱匹配、不匹配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依次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消费增长进行线形回归,发现农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解释。进一步分析了农民增收的路径。本文的结论是:增加农民收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加快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特区,文章通过相关数据和表格来对比了近些年来福建省经济发展与金融结构变化以及福建省与江苏、浙江省的融资情况做比较时发现福建省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针对福建省"十三五"金融业发展总体战略与核心在于重构福建省金融体系提出了更为具体,更具实践性与操作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措施,而自主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范德成  王韶华  张伟 《软科学》2012,26(2):61-64
基于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建立了CO2排放的分解模型,并以1994年为基年,对1999~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S)、结构效应(S)和技术效应(T)对CO2排放变化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CO2排放总量在不断增长;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S)是增长的推动因素,技术效应(T)起抑制作用,结构效应(S)影响力甚微,规模效应(S)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技术效应(T)的减排作用;技术效应(T)对CO2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在减弱,减排的突破口在于经济发展的结构效应(S)。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西龙  于渤 《科研管理》2012,33(8):35-40
本文采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5至2008年间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交互效应模型,探讨了技术进步、行业结构变动与我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起到了抑制作用;行业结构变动则促进了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在不同地区之间则存在着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对其工业二氧化碳减排的抑制作用最大;中西部地区的结构变动对该地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大庆市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俊平  高峰 《科技与管理》2005,7(2):134-136
在综述了已有的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从人力资源数量、不同产业人力资源数量和人力资源素质的角度,对大庆市人力资源状况与大庆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发展区域经济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服务业结构、碳排放结构调整演化与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利用Moore值作为分析产业结构、服务业结构、碳排放结构调整演化过程的具体指标,对2003—2009年我国产业结构、服务业结构、碳排放结构调整演化程度和态势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研究分析,并测算了京津冀各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影响力,结果表明,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城市群的两个经济增长极,北京—天津、北京—廊坊、天津—沧州、北京-保定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其中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城市引力最大,城市外向功能量最大;京津冀各城市的地理位置与经济联系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在地理位置上离北京、天津较远的城市,如张家口、承德、邢台、邯郸、秦皇岛等城市,受到北京和天津的经济辐射较小;从中心城市的辐射程度的差异来讲,天津对各城市经济辐射的差异小于北京。通过研究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重庆市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在重庆市经济增长中贡献并不明显;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第一产业最大,第三产业最小;说明了加快重庆市传统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时间由正变负,而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具有持续推动作用;通货膨胀与居民消费水平具有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在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不仅是转变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缓解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才流动时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通过分析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流动现状,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存在人才流动不规范、缺乏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优良环境、人才价值现有待纠正等问题,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导向机制、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事业观等措施,引导人才向有利于海西经济发展的方向流动.  相似文献   

16.
知识积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逸群 《预测》2002,21(1):37-40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内通过一简单动态模型证明了经济系统在农业社会的增长停滞以及工业化之后的自我增长。理论证实一国均衡产业结构发展将依次循序演进。上述论点可为后起国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包晓玉  陈永 《科教文汇》2012,(28):22-23
利用甘肃1978~2009年数据对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发现.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经济发展是甘肃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兰杰原因.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未能够表现出来。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FDI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部分,其对经济增长既有短期的需求效应,也存在一定滞后时期的供给效应.文章采用江苏省1991-2010年间的统计数据,运用ADL模型与二元滞后回归模型对FDI与GDP,以及各个产业间不同的FDI对其分别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不同贡献进行测算与估计.结果显示FDI在第一产业投入最有效率,而在第二产业中投入对其经济增长需要滞后一期才显著.最后结合模型输出结果对江苏省不同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涛  李蜀庆 《软科学》2004,18(3):30-33,37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一种新战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关系进行模型分析,并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阐述,进而对我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