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康年(1860—1911)作为戊戍变法时期影响深远的《时务报》和《时务日报》的创始人和总经理,以其对新闻事业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兼其雄才大略的筹划和敢作敢为的经营,奠定了他在我国新闻史上作为杰出的报刊改革家和新闻企业家的崇高地位。他在我国政治史、文化史和新闻史上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理应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纪念。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汪康年其人其事几乎不被后人所了解,更没有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甚至有的评论家将他作为清王朝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和维新运动的反对派加以批判,这是极为不公正的!本文作者,不揣冒昧,试图根据《汪康年师友书札》等原始资料对汪康年一生进行一番粗略的考察,以就政于海内外专家学者。并窃望以此为契机,激起学术界尽快对汪康年进行重新评价,以恢复他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2.
曹元弼、段熙仲为近现代经学大家,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曹元弼覆段熙仲书札一封。本文在校录书札的基础上,就书札所涉及之房室之制、《礼经》校勘、《礼经》之例等三问题及此札撰写时间、曹段二氏经学思想之异同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3.
《冬暄草堂师友笺存》收有浙江乌程(今湖州)诗人施补华致陈豪的书札五通,为《施补华集》和其他文集所未收。经考证,此五通书札皆作于光绪二年(1876),对于我们了解光绪二年施补华军旅期间的生活情状及其与陈豪、凌霞等人的交往,以及左宗棠克服西疆等史实,均有较大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信”的“书札”义起源于何时,这是汉语词汇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小问题.一般学者认为:“信”的“书札”义至迟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郝懿行在《证俗文》卷六“书信”条中说:“其称‘书’为“‘信’者,始于梁武帝赐到溉《连珠》.”但已故著名学者郭在贻先生对此说提出批评,认为《梁书》卷四十《到溉传》所引梁武帝赐到溉《连珠》中的”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不是指“书札”,而是指’幡信”,不过,郭先生另从《幽明录》、《南齐书·张敬儿传》中检得二例,证明“信”的“书札”义始于六朝.1984年郭先生又发表专文讨论这个问题,补引八例,进一步论证晋南北朝时“信”有“书札”义.遗憾的是,嗣后经张永言先生的深入考辨,发现郭先生所引十例,无一例是用“信”表“书札”义,对张先生的考辨,郭先生生前曾致函表示饮佩和赞同.1992年张先生的《语文学论集》出版,在《两晋南北朝“书”“信”用例考辨》一文后,张先生提到朱庆之发现汉译佛典用例可证东晋时“信”已有“书札”义,如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佛说长阿含经》卷十三第三分《阿摩昼经第一》:“更作方便,求为使命……从此诣彼,从彼至此;持此信授彼,持彼信授此”.另外,笔者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先唐文》也检得一例:胜光王《与影胜王  相似文献   

5.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 中国知识界冷眼看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中国知识界冷眼看美国周芳历来唯我独尊,惯以世界老大身份自居的美国,近来突然陷入了被中国知识界激烈批评的境地。先是几本非议美国的书《中国可以说不》、《中美较量大写真》等在1996年夏天持续热销,接连数月位居国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接着...  相似文献   

6.
晚唐沙州张氏归义军第二任节度使张淮深是否受过旌节或何年受旌节一直是治归义军史者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以往由于资料的缺乏而推断张氏在20余年中苦苦请求旌 节始终未能如愿。但日本京都有邻馆所藏敦煌文书的发表公布大概就可以解决诸多学者的疑惑。1982年香港中华书局《选堂集林》史林下所载饶宗颐先生编《京都藤井氏有邻馆藏敦煌残卷纪略》和《藤井氏所藏敦煌残卷筒目》中有书札类第3号"沙州旌 节官帖,四行"。1990年日本东京古典会编的《古典籍下见展观大人札会目录》刊有此文献图版。1994年《敦煌研究》第3期发表施萍…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研精六经,尤善书札”。“书札”应是“《书》《礼》”之误,依据是:《通志》的《谯周传》“书札”作“《书》《礼》”;从谯周作品及谯周的经学承传来看,作“尤善书札”不舍理,而作“尤善《书》《礼》”则合理;《三国志》中“礼”字多讹为“札”字;“植”字很早就已写作“礼”,而“礼”字与“札”字形近,易致二者混淆。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所编《清代稿钞本》中有一批名为"张之洞书札手迹"的信函。经考证,这批书札的原作者并非张之洞,而是时任山东巡抚的张汝梅。张汝梅因"剿匪不力"被罢黜巡抚一职,致使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他与山东义和团运动关系的探讨。然而,书札内容显示张汝梅就任山东巡抚期间,对于黄河水患治理和灾后善款筹措等工作投入了大量心力,可谓治水尽责、赈济出力。这批材料能够克服以往研究视角的局限,进而丰富了张汝梅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9.
翁同龢历任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并授为军机大臣,兼任总理衙门大臣等重任要职,是晚清政坛的关键人物,是值得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历史人物。2005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出版的"文献丛刊"中谢俊美先生整理的《翁同龢集》,收录了翁同龢书札,所及内容颇多,是研究翁同龢生平活动和晚清社会的重要资料,亦是全面研究翁氏家族的第一手资料。但其文字释读和系年错讹颇多。有鉴于此,对翁氏书札作进一步的修订和正误工作很有必要。本文选取国图藏翁同龢致其门生费念慈书札,重新释读、考证,纠正了《翁同龢集》释文的个别失误,对每通家书的系年及相关史事的考证,附于该通家书之下。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书信文稿,过去已有大量刊行,特别是他的书信,《曾文正公全集》中的《曾文正公书札》《书札续钞》,以及《曾文正公未刊书信稿》中已有大量选录。从已刊曾国藩书信中可以看到,这些书信涉及各个方面,对当时发生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反映。所以研究他的书信,对全面认识曾国藩、对进一步研究中国近代政洽、军事、思想、外交、文化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曾国藩书信散佚各  相似文献   

11.
"书札"质疑     
本文对《三国志》《谯周传》中谯周“尤善书札”提出质疑,从谯周的师承传授、著作情况以及“礼”字的写法等方面作出考察。认为由于“札”与“礼”字形近似,造成书写之误,“书札”即为“《书》《礼》”。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后,中国知识界经历了重大变动,一批新出现的知识群体通过创办各种报刊、学会等方式,逐步培育了近代中国的公众舆论,并形成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汪康年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本文拟通过阐述其在创办报刊、学会等方面的经历,凸显出其对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对于192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左倾倾向,大陆学界多引用毛泽东的说法:"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事实上十月革命1920年以后才广泛产生影响,在此之前,《俄国第一次对华宣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新青年》7卷6号以将近三十页的篇幅刊载《宣言》原文及各团体、各报刊的答复与热列响应,以《新青年》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形成当时知识界亲俄的热潮,从而对于之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接受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照考证《新青年》《宣言》译文与外交部原始电文版本,揭示官方版与民间流通版译文之显著区别,而此区别显然有助于民间知识界对劳农俄国的心理接受。进而论证《新青年》宣言译文与民间舆论(含团体及报刊)的来源,是主编陈独秀有意识的剪贴数报所建构形成的左派倾向民间知识界的整体舆论导向。在当时宣言被禁的情况下,《新青年》仍以大幅版面报导,不但形成一种知识界反抗政府的抵抗姿态,也形成左倾刊物的连带性,此种连盟关系,更表现为之后《新青年》的作者人脉。《新青年》大幅刊载"对于俄罗斯劳农政府通告的舆论",也是该刊之后逐渐定调为马列主义代表刊物的前奏。  相似文献   

14.
《学术集林》卷八(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刊登了《弘一法师未刊书札》十四通,但未给出明确系年。本根据《弘一法师书信》和《弘一法师年谱》考定了其系年,并对校读、排印中的问题作了订正。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国家的出路如何,《大公报》率先发起讨论,知识界提出各种救国方案,展开激烈争鸣。《大公报》主张发展经济,强化政府的统治职能,用科学精神建设现代国家。其观点与知识界有共识,为当局认可,使《大公报》在社会上极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寅生 《历史学习》2005,(12):23-23
在笔者接触到的中国近代史专著和高校、中学中国近代史教材中,对清末成立的“皇族内阁”中的皇族所占人数说法不一,有5人说和7人说。如中华书局版(第四版)李侃等著的高校教材《中国近代史》:“1911年5月,载沣颁布新内阁官制,撤军机处、旧内阁和会议政务处,由内阁总理、协理大臣和各部大臣充任国务大臣,总揽政务,组成所谓‘责任内阁’。国务大臣共13人……(皇族)占了5人。这届内阁于是被称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人教版高中统一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对“皇族内阁”(阅读课)形成表述如下:“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一再要求下…  相似文献   

17.
沈燮元先生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有着一段学术因缘,随着他的逝世,行将被人所淡忘。兹据其遗留友朋书札中,与唐圭璋、钱玄、赵国璋三先生相关的史料,加以钩稽考订。从唐圭璋先生询问《全芳备祖》版本、钱玄先生追忆早年欲入职国学图书馆未果、赵国璋先生主编《文献学辞典》题签及《文教资料》1995年第1期出版潘景郑资料专辑等角度,揭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史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什么     
1909年,比利时出版了一本名叫《青鸟》的剧本。因为这个剧本,也因为剧本里所表达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它的作者莫里斯·梅特林克被称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青鸟》原是一个多幕童话剧,于1911年在法国巴黎上演后,  相似文献   

19.
胡适《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发表引起知识界的论争。论者或主张学术自由先于学术独立,或强调社会环境,所论都指向《学术计划》所体现的自由主义,有意淡化《学术计划》的现实"问题"的解决而过多地强调政治自由之于学术独立的先决条件。学术论争背后潜藏着政治斗争,政治话语支配了学理逻辑,此点不易为时人与后人所察觉。  相似文献   

20.
北京知识界与《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19~192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文件,1924年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不仅在中苏(俄)两国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北京政府所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之一.同时,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该外交协定又有其鲜明的特色--它的签订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中国知识界的影响有相当关系.特别是在谈判所在地--北京这一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活动中心,以大学教授、学生、学者、报人等组成的强大舆论力量,对北京政府的外交家形成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