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自然语言具有语义模糊性。二值逻辑与三值逻辑对命题语义处理是不足的。以札德"模糊集合论"为理论基础的模糊语义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模糊语词语义真值多样性和渐进性的全新观念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是一种言语交际现象,在一定语境中具有语用模糊性。语用模糊性表现为言语相对模糊,是言语本意与特定语境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在“模糊”与“非模糊”的分界上,同时还表现为模糊的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3.
当代语言学界定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不同概念以后,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境界。同时由于模糊概念和模糊语词得到学术界公认,深入到语用学上,必然出现了一个模糊言语问题。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现象,在特定语境中,言语的模糊性就显得更丰富多彩、变幻莫测了。探讨模糊语言和模糊言语的种种对应关系及其转化条件,为语言实践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以提高语言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4.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模糊语词,但这两种模糊语词有其内在的共同点,也存在本质区别。正确理解这样的模糊语词的意义,借助文化语境是关键,因此,模糊语词的表达,应充分考虑到文化语境,从而传达清晰准确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一正如有黑夜也会有白昼一样,模糊性是与明晰性、精确性相对立而存在的。形象的模糊性,是形象的非明晰性和非精确性。它是文学模糊性这个命题中最有力的体现者。因为文学的模糊性是“以作为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聚合点的文学形象、文学形象的感性形态与理性本质、文学的艺术表现等为显示”①的,它与语言的模糊性、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主题的模糊性等共同支撑着文学模糊性的大厦。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但有的时候需要模糊。语言的准确性,有的表现为精确性,有的则表现为模糊性。这是由人的模糊思维形成模糊概念所决定的。语言艺术中模糊性特点是一种普遍现象。它具有模糊性、选择性、象征性、联想性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语言不仅具有精确性,也具有模糊性。模糊性被认为是除精确性之外语言的另一重要属性。基于此,以广告为例,运用模糊理论分析广告英汉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广告翻译和模糊理论的应用提供界面研究。  相似文献   

8.
含有审美谓词的语句往往并不陈述客观事实,而只是表达相关主体对事物的某种看法与评判。假如会话参与者一方以肯定形式说出这种语句,另一方予以否定,相对论者就认为产生了所谓的无错分歧。但语境论者并不接受这种看法。相对论与语境论之间的这一分歧植根于对这类语句的不同表征——语境论主张同一个审美谓词句在不同的话语语境中表达了不同的命题;相反,相对论则坚持在不同语境中说出同一个语句表达同一个命题,但相对于不同的评价境况,其真值不同。然而,更加深入地探究"分歧"概念、系统地分析相关语料,就会看到,相对论与语境论对审美谓词句的阐释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本质上也可视作一种"无错分歧"。  相似文献   

9.
句子范畴内的动词重叠具有“事件性”。事件都是在具体环境中发生的,语境就成为制约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对动词重叠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语境。语境不同,同一个动词就有了可重叠也可不重叠的“双重”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大量实例,考察动词重叠的语境制约,分析同一个动词处在不同的语境中,既可以重叠又不能重叠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固有特点。“模糊”是一个科学概念,指的是语义外延界限的不确定性,不等于“滥用”或“误解”。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四个:生理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语言符号本身的原因。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义的多义性、语用的多义性、语境的多义性和人物形象的多义性。文学作品之所以广泛使用模糊语言,是因为模糊语言具有丰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1.
由"以意逆志"的阐释史和文学作品的解读史可以看出,"以意逆志"这一命题在为文学作品的正确解读提供方法时,却意外地为作品的多样化解读打开了方便之门。它昭示我们:"以意逆志"必须结合"知人论世",才能建构作者之志,而建构过程中时代因素与个人因素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建构结果也随之呈现出时代差异与个体差异,因而文学作品的正确解读只能是一种发展趋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广告是语言的特殊交流方式,模糊修辞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给广告语言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英汉广告语言中模糊修辞通过使用模糊性词语、精确性词语、修辞格、模糊引证、模糊性语句和标点符号等构成手段,使表达灵活、自由、简洁,能丰富语言的表达力,能传神表达主客观世界中模糊或无须精确描述的事物和心理等,使受众获得极大的美学享受。  相似文献   

13.
单独出现的词语、例句, 有时译起来很棘手。这是因为缺乏语境, 难以确定所指;还因为文化, 在原作者以为是常识的, 译者却甚陌生。要使译作能正确传达原作的意思, 译者除勤翻词典, 利用机会向原文本族语者请教外, 还要学点语用学, 不断增强文化敏感性。本文略举作者在翻译中碰到的几个例子, 以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语境的要领主要是指语言的背景知识和语言所处的上下语言环境。语境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和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了解词语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另一方面,某一词汇会因其上下语境的不同而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英语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实施,考察情境教学对商务英语高职生产出性口语词汇词频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情境教学对口语词汇产出频率的影响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位的特征。其中,情境教学对首批1000高频词的词频分布有降低性显著差异,对第二批l000高频词的词频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对学术词汇及词表外词汇等低频词汇的词频分布则存在增加性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情境教学中口语词汇产出的物质环境较为丰富,心理环境较为轻松,学习者低频词汇产出的内在驱动力易于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另外,情境教学有利于学习者产出性口语词汇的动态发展,这也会带动寄存于该词汇地道表达方式中一些低频词的附带习得和产出。  相似文献   

16.
在L2学习者的汉语表达中,有些词语间的混淆关系很复杂,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切分、构组,以方便辨析。本文提出构组应遵循四个原则:1)在同一义位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2)在同一用法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3)在不同义位和用法上混淆的词语不宜同组;4)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可适当并组。根据这些构组原则,本文还针对多种复杂而典型的混淆情况提出可供参考的构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假朋友”,即源语和目的语中形式相同或相似而意义却完全不同的词、词组、成语及表达方式等,是翻译和理解中的一大陷阱,常造成翻译和理解上的困难和混淆。英语学习者需特别留意隐藏在词汇及习语、比喻和否定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假朋友,翻译时多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切忌望文生义,否则很容易造成翻译上的笑话。  相似文献   

18.
外贸英语的专业词汇是普通英语词汇词义派生的产物,具有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的特性,并使用大量的术语和缩略语。词汇表、语义场、词块和语境是目前词汇教学中常用的呈现方式,在专业词汇教学中,可使用词汇表与词块两种方式共同呈现普通英语词汇派生出的专业词汇;可采用语境的方式呈现多义的专业词汇;可采用语义场的方式呈现同义的专业词汇;可在阐释定义的基础上采用词汇表的方式呈现术语和缩略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动力图式角度对情态表达进行研究,继承了动力图式(Force—Dynamic)中对于“趋势”动词命题分析的优势,同时弥补了以往FD研究对含有比较多系动词的命题解释力不强的缺陷。将情态表达的“非现实语义力”等级数量的概念带入FD模式中,重点探讨了情态中心词表达语义力的等级数量划分。使得动力图式更加清晰,释解更为有力。同时指出情态表达的动力图式展现,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认知心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讨论了文化负载词语产生的根源是由于英汉两族人们具有不同的认知环境。对于同一事物所赋予的联想或象征等文化内涵意义无法相互明白。翻译文化负载词语可以通过直译、直译加注、意译、形象转换、增删的方式进行,无论使用哪种翻译技巧,译文在传达原作意图的同时必须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实现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