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两种类型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其主人权利的不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也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民群众是雇佣劳动者,不享有主人权利,因此,社会是两极分化的状态;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集权体制催生出特权阶层,使人民的主人权利大打折扣,最终导致特权阶层的暴富与广大群众“共同贫穷”共存一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以人民群众为本,社会的分配向着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和谐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权利观念淡薄,忽视劳动者的权利,二者相互影响,循环积累。必须批判官文化、官本位,改革行政集权体制,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民主法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劳动者权利意识,落实劳动者社会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劳动者的价值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劳动者的价值包括劳动者的社会价值与劳动者的自我价值。只有确立劳动者的地位,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才能实现劳动者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而且在确立正确的劳动者价值理念,不断提升劳动者价值,提高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劳动者吸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发挥着特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作为理想,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人类在追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和资源稀缺,必然会产生各种利益矛盾.公平正义通常是指,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利和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每个人都有获得所应得的权利,相应地也都应承担各种义务.公平正义既是价值标准,又是制度安排.人们总是期望具有公平正义内涵的权威力量来调节利益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评价正义的客观标准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民众的利益.权利与义务对等,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识,在正义的义项下权利处于最高地位,实现这个意义上的正义,通途只有一条,亦即走科学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道路.缺乏公平正义,就难以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要追求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末期,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这个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权利的科学内涵,深刻揭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深刻领悟这个论断,对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把社会和谐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这一论断的理论内涵似乎可以这样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但是,这种和谐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只有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才能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的科学认识和正确解决,是邓小平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一是作出中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社会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和科学分析,二是作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科技教育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三项解决主要矛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8.
保护劳动者权益是现代社会劳动立法所共同遵守的基本精神。各项劳动权利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权的展开和具体化。劳动权利的实现,首先取决于劳动者对劳动权利的确认。任何一种权利,如果其权利主体不能确认,也就不可能有效地行使它和保证它的实现。我国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是雇佣劳动者,又是国家的主人,他们的劳动权利的保障,要真正体现出国家主人的地位,应当更加彰显社会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9.
李德明 《高中生》2009,(18):8-9
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60周年以来,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广大考生对此应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10.
社会矛盾和冲突源于社会不公。如何化解由社会不公所引起的矛盾和冲突,成为我国政府和学者高度重视的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11.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而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构成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者和企业,他们分别代表了劳动与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劳动者则追求工作稳定和收入最大化,这就不可避免产生相互间权利和利益上的矛盾。如果劳资矛盾进一步加剧,就会发生冲突和对抗,破坏社会和谐,影响社会稳定。文章从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背景出发,借鉴国外的实际经验,分析我国企业劳资关系不和谐的状况,提出我国企业劳资关系二元所有权构架的构想,探索实施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历经了种种艰难,其中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到“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再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不同的阶段。考察这些认识的来源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是一个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60周年以业,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广大考生对此应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把握我国经济作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性质,需要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形式,也就存在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社会主义形式,即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中的表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个别劳动主要表现为企业劳动。企业是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劳动者经济联合体,劳动者和生产资  相似文献   

15.
矛盾是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当中,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矛盾。然而,解决矛盾的方式却不一定是激烈的一方战胜另一方的"革命",对于一些非对抗性的矛盾,就要协调矛盾双方,用温和的方式促进矛盾双方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正视矛盾,正确分析矛盾的状态和性质,肯定矛盾存在的意义,维持矛盾的同一性,采取不激化矛盾的方式解决矛盾,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必要性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阐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而且把重点放在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上。他指出:“许多人不承认我国人民的内部还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  相似文献   

17.
一、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促进了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劳动者素质和竞争就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法》这一法律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今后发展的方向、方针与政策,各有关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已经具备现代社会分层结构雏形,但不理想。当前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弱势群体向中上层流动。教育是社会阶层上向流动的主要动力,但是弱势群体及其子女在教育中又处于弱势地位,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致使他们无法通过教育程度的提升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要促进中国社会阶层的上向流动,必须对弱势群体及其子女进行教育弱势补偿。在现代社会,职业高度分化,而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大多是后天获得的,因而人们社会地位的取得越来越依靠自身条件的获得,而教育是最主要途径。因此,教育程度就成了社会测定个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标志,影响着个人选择职业,社会选择个人,并参与人们的社会阶级、阶层地位的归属过程。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能解除旧体制对劳动者的束缚,确立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革要从经济上和政治上保证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力。为此,在改革中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师资队伍建设是普及初等教育的根本吴昌智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