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虚构制造者的人"是库弗众多作品不断探讨和深入的一个核心概念.文章以其创作早期的短篇小说<电梯>为例,从人物分析和作家虚构手法入手,例证作家如何融合不同风格不同视角的叙述,塑造出一个忙于虚构生命的意义的角色.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玩起了虚构小说的游戏.  相似文献   

2.
对于非虚构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学术界和作家内部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分歧的核心在于,小说是不是只能虚构,或虚构是否是小说的本质属性。其实,关于小说的本质属性是否是虚构,不能由某一个理论家来决定,也不能由哪一个作家来宣布,它是由文化语境和小说的历史共同决定的。对非虚构小说的命名,也必须在这个语境中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  相似文献   

3.
现代关于文学的虚构本质说十分流行,这无形中纵容了作家们在虚构与想象上的冒险甚至是胡编乱造,导致文学虚构与想象的品质有下滑之虞。对此,本文主张文学虚构和想象应该有一定的限度,有其方向和目标。因为作家创作会有意向性,读者接受也会有“可能”和“可信”原则。严肃文学有其深度目标,不同的文学类型或创作方法也有各自的规则或惯例。为了进一步提升虚构与想象之品质,作家们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或努力方向,比如审美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4.
散文是否可以虚构是现在散文理论界的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散文是允许虚构的,但散文的虚构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前提。同时,散文的真实与虚构同文学艺术的其他门类的真实与虚构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散文是否可以虚构是现在散文理论界的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散文是允许虚构的,但散文的虚构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前提.同时,散文的真实与虚构同文学艺术的其他门类的真实与虚构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艺术虚构是作家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艺术虚构必须以生活为基础,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不是对真实人物的机械摹仿、简单再现,而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经过作家的选择、集中、想象、虚构等艺术加工的创造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铁穆尔是目前最广为人知且备受推崇的裕固族学者型作家。在访谈录中,他指出,非虚构文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人性的表达和真相的追寻;对裕固族作家文学而言,非虚构文学写作实践拓展和开阔了作家思考、写作和表达的边界。  相似文献   

8.
文学观,体现了作家自身对文学认知的基本观念,深刻影响其创作审美价值的取向。由于文学观的不同,两类“右派”叙事作品在艺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类右派叙事作品文学观的比较,其实质仍然反映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而虚构是建立文学与现实联系的唯一手段。正是由于作家从小说的虚构本质出发,在充分想象的空间里对人的存在境遇给予热切的关注,才使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真实。由虚构到真实,这是艺术文本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散文可以虚构吗?这个问题,答案应该是确切的。不同的人给的答案也是不同的,但务必是真实的人和事。而我却认为,抽象地说散文可不可以虚构,是把散文简化的说,不能全面地说明问题的所在,应该详细地周密地来阐述这个问题,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周全的解释。详细地周密地来阐述散文可不可以虚构的问题,可以从真实的人和事、虚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虚实相结合等形式来论述。  相似文献   

10.
虚构作品中,读者可以聆听到叙述者和作家的双重声音。叙述者以直接叙述和心理描写或"叙述者干预"的方式向读者传达其声音和表明其对故事中人物及事件的立场以及自己的价值观。作家也可以介入到作品中以多种的形式传达其声音。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使用了"作家介入"表明了虚构作品中存在作家声音,并对作家声音的表现形式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略有虚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品质,同时也是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略有虚构”像幽灵一样游荡在报告文学创作的天空,它时时诱惑着报告文学作家,也警示着报告文学作家,是无法回避的。因此,研究新时期报告文学“略有虚构”的真正内蕴,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虚构作品的文学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学虚构作品具有一定的道德内容。作家只有突破自我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文学虚构会冲击压制本能的现实道德,走向真正的自由自觉的生命伦理。虚构作品创造了一个可能性世界,对人类突’破现实道德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可能性的非现实世界,能使我们加深对内在自我的看法,从而对自我的认识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姚雪垠先生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是运用多种手法成功地进行了艺术虚构;作家同时也取得一系列进行艺术虚构的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借鉴;而这一切又得力于老作家所拥有的经过长期积累的诸多创作优势。  相似文献   

14.
作为明清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李渔的创作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价值.李渔认为文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李渔强调文学虚构,对于虚构的作用、重要性与方法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李渔重视创作主体的作用,提出作家创作时应该"设身处地",并探讨了"心""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评沃尔夫冈·伊塞尔的文学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塞尔的学人类学建立在一种社会人类学的基础上,后认为,在一个人的意识中,他既要以自己的面目出现,但同时他又作为另一个人物而出现——这是人类的一个基本需要。而学虚构以不同的方式揭示了这个需要。学虚构能使人类以不断展开自我的方式走出自我,毫无羁绊地利用多种化手段全景式地展现人的各种可能性,因而是一个自我塑造和创造世界的范式,这正是学虚构的人类学意义所在。伊塞尔的学人类学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何以存在、人类为什么需要虚构以及人们为什么需要阅读学等问题的追问与回答,因此实际上是一种关于学的人类学哲学。它以一种特别的切入方式深化了伊塞尔的接受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学现象,只有纳入文学史的视野,在艺术流变和文化语境的纵横坐标中,才能准确判断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新历史小说”放置于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流变进程中来看,一方面,文本所表现的历史故事形态,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作家们历史观念的变革。另一方面,故事形态变革的深层推进力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小说叙事观念的演进,是先锋作家们进行颠覆性的叙事革命中的又一次叙事展望。在历史的虚构性这一问题上,与其说是历史观念导致了作家的虚构,不如说是作家们对小说的虚构特质的认同和实践成全了虚构的历史。在意象上将虚构的历史故事纳入笔端,既突破了长期存在的史传传统的叙事方式,也使得其与之前的叙事革命相比,故事性、可阅读性明显增强。优秀的“新历史小说”文本中传达的历史况味以及人的生存感的真实性,构成了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小说不断寻求让小说回归小说的书写方式的一种经验沉淀。在当今的创作文坛上,我们拥有太多的理由,将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经验进行不断的审度甚至于酝酿。  相似文献   

17.
“虚构”,本是西方现代叙事学中的一个概念,也是西方文论中的一个主流文学观。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论思想,在讨论艺术构思的过程中,既肯定了文学的“非虚构”性,也涉及到文学的“非虚构”因素。本文旨在从“虚构”这一现代叙事学概念出发,阐述《文心雕龙·神思》中包含的“虚构”与“非虚构”的文学观,彰明中国古代文论思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武岳 《文教资料》2010,(18):16-17
"9·11"事件发生一年后,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发表了一篇反思国家仇恨应被引向何处的文章。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一般被评论界认为是议论性的散文。通过借用非虚构文学中几个关键性定义进行分析,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界定这篇文章的文体特征,同时对文章的问题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做出进一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超越日常生活经验,通过对小说中看似违背“生活的真实”的情节设置的分析和还原,关注作家独运匠心去营造的“艺术的真实”,从而发现小说虚构内容背后的真实创作意图,即作家对更深广、更深刻和更普遍的“生活的真实”的认识与反映.本文以教材中具有代表意义和突出个性的古今中外若干篇小说为例,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非虚构文学成立的关键在于非虚构创作者承认作者的文字能够再现现实、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用文字再现的现实,这是非虚构得以区别于虚构的两条界限。米勒在《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一书中,将体裁上存在非虚构与虚构争议的四部作品《辛德勒名单》《黑犬》《鼠族:一个幸存者的故事》及《无命运的人生》都归在虚构小说这一类别之中,有意忽视这两种体裁的对立,消除它们之间的界限。受德里达的影响,米勒解构界限的原因在于:非虚构创作对象的不可再现性及作者主观性的存在会使非虚构内部存在巨大的悖论,读者的“非认知性”阅读行为也会使文学作品难以被看成是社会的、物质世界的映像。但米勒没有否认文学作品见证大屠杀的可能性,他虽拒绝记述性的再现行为,但鼓励创作者以运用文学技巧的施行性作品进行见证,从而瓦解读者不愿直接面对大屠杀的心理,化解使用陈述话语描述集中营时所遭遇的质询窘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