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斯兰 《大观周刊》2012,(4):242-242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刘维 《大观周刊》2012,(8):289-28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王强  杨梅 《大观周刊》2011,(2):56-56
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看来,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会使人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5.
王军 《大观周刊》2011,(41):124-124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的.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语文学习的目标。这两项目标是其他学科很难完成的,这是语文教师的专责。所以语文学习究其本源是个习惯问题,再聪慧的同学,学习习惯不好.便很难学好语文。那么语文习惯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从大的方面讲,除了阅读与写作的习惯,还应包括听说与说话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陈文莲  田海 《大观周刊》2011,(10):266-26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张鑫 《大观周刊》2011,(20):161-16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8.
仇志琼 《大观周刊》2011,(19):239-239
语义学习究其本源是个习惯问题.再聪慧的同学.学习习惯不好,便很难学好语文。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义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的,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语文学习的目标.这两项目标是其他学科不负授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语文教师的专责。那么语文习惯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从大的方面讲,除了阅读与写作的习惯.还应包括听说与说话的习惯。根据新课标的表述。具体地说,有以下这些:  相似文献   

9.
《大观周刊》2012,(23):173-17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将来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0.
王应学 《大观周刊》2010,(37):93-93
何谓习惯?习惯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因而语文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语文读、写、听、说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自动化了的语文行动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适合语文学科特性的,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较大促进作用的行为。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卫红霞 《大观周刊》2012,(9):184-18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李淑平 《大观周刊》2012,(19):214-215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高丽 《大观周刊》2012,(29):207-207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并且具有检测性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运用圈点批注等方法做好课前预习,为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打好基础。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和涉猎课外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日复一日,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潜滋暗长,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雷利敏 《大观周刊》2013,(10):239-239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习惯决定命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兰芳 《大观周刊》2012,(31):258-25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王拱文 《大观周刊》2012,(48):277-27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现代生理学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势态.是一种不假思索就能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内在素养,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初中数学价值的体现。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探索.谈谈我的做法与感悟。  相似文献   

17.
孙朝霞 《大观周刊》2012,(49):218-21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方法是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并且具有检测性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运用圈点批注等方法做好课前预习,为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打好基础。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和涉猎课外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日复一日,学生的汉语文素养就会潜滋暗长,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庞艳平 《大观周刊》2012,(38):317-317
认得好多毛病不好改掉就是因为习惯了,所以我们要加强多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如同一笔财富,使你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9.
刘玉兰 《大观周刊》2012,(22):206-206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小学语文素养不仅包括语文能力,还包括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语文学习习惯等等。因此,我们提出了“笔试与口试并重,分项考查与综合测试结合”的策略,来体现小学语文考试内容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20.
肖天仙 《大观周刊》2011,(48):167-168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在低段教学中,我结合低段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善于表演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点燃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灵感,从而使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达到了理想的境界,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