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人的危机     
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太平盛世,我们都看不到新诗人。读不到他们的好诗.文学体裁中反应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诗歌沉闷了,诗坛寂寞了,诗歌的土地上行走着孤零零的小诗人,他们在非常狭小的圈子里徘徊,样子寒碜而凄凉。让人目不忍睹。  相似文献   

2.
谭常深 《大观周刊》2012,(51):292-29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他们在上诗歌课时往往都是走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年年如此,课课如是。  相似文献   

3.
陈云富 《大观周刊》2012,(48):376-376
数学知识博大精深.高中数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极其全面。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可是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看似“夸张”的确如此.二部数域的扩大史就隐含着一部社会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人类灵魂的密码。诗与心灵是息息相通的,只要能读懂他们的诗,就会很容易触摸到他们跳动的脉搏。诗,能发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民心灵的声音,不管你的语言如  相似文献   

5.
谢高德 《出版参考》2006,(11):42-43
古人说得好.好阿谀奉承的人不能不防。他今天能对你极尽能事地吹捧.明天他也能对别人如此这般地炮制一番.这种人只是图一己之私利,没有什么道德、气节可言。但现实之中却是这种人吃得开.他们随波逐流.善于溜须拍马.没有多少真本事。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6,(9X):36-36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最近公布了14位2007年度翻译津贴获得人,他们将在翻译散文和诗歌方面获得津贴。  相似文献   

7.
李春发 《大观周刊》2011,(18):139-139
在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李金发应该大书一笔。虽然他真正的艺术生命非常短暂.可谓县花一现.但他的象征主义诗歌实践.他那充满异国情调的艺术实践给草创时期的中国诗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成为“现代派诗”第一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说他是可以和郭沫若、闻一多、戴望舒、艾青、穆旦等相提并论的现代著名诗人。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最大贡献是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原则和表现方法移植、引人中国。宣告中国新诗进入了现代主义诗歌的新阶段.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8.
田飞 《大观周刊》2012,(28):249-249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导人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序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题导入”。“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犹如一杯醇香的清茶.点点滴滴沁人学生心田,让他们迅速进人课堂教学状态。使他们的思维处于高度积极主动状态。这对于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率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千万不可小视。精彩的导人不仅能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诗歌,作为一种流动的美学,似乎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阅读范围了,诗歌的主流时代不再回来了。然而,在诗人之中,我们还是会情不自禁地留恋一些身影,他们是当代的守望者;诗歌,仿佛是他们轻  相似文献   

10.
诗歌作为一门表现人内心世界主观情思的语言艺术.为了实现语言符号系统与表现对象的对应,采取了某种程度的语言变形造成模糊多义的效果。“电视诗——通过特定的屏幕造型语言,集中凝练地反映生活.抒发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画面清新,诗句凝练,富于想象,强调节奏.具有诗的空灵意境和朦胧美的电视文学样式。”①电视诗歌既然是视听语言对诗歌进行重述的电视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1.
于晓朝 《大观周刊》2012,(28):282-282
枯燥的政治理论确实不让人感兴趣.如果加入一些实际生活的素材就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乡土材料,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而且还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们培养的新闻人应当是能与国内外两个社会对话的人.是社会的参与者,也是社会的观察者。他们的责任是报道社会。发现问题,评论问题。他们应当是社会的模范人,诚实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相似文献   

13.
《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共计收录张旭诗歌十首。今据考证,其中有七首与宋人重出,另三首也在疑似之间。造成这种重收互见的原因,可能在于最初辑录者对书画作品中诗歌之误判。与其说洪迈误判了张旭、蔡襄二人的诗歌,毋宁说他误判了他们的书法作品;与其说洪迈在辑录诗歌时出了问题,毋宁说是在书画鉴定上出了问题。而陶宗仪、文徵明等人的题跋鉴定,又误导了我们今天对所谓《张长史缣素四诗帖》的辑佚工作。张旭伪诗现象,不是孤例,在唐宋时期的总集、别集编纂中,往往有之。  相似文献   

14.
郭智 《大观周刊》2012,(31):239-239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不少文质兼美、意境深远的古诗,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如果我们还是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教法上.就很难让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手段也要不断更新.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大大调动学生的视听觉感官系统.更能使古诗教学充满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孙秋琴 《大观周刊》2012,(38):231-231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教学在高中课程里面占有很大比重。唐诗宋词元曲,其间不绝如缕的是千年来诗人们忘情于其间的醉心之作。有“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壮志.也有“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羁旅思乡作,更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之感时怀世哀伤民生。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儿童都天然地具有一颗诗心,但在他们的成长之旅中,诗心往往会悄无声息地被遗落在某处。如何能让儿童天然的诗心永葆?显而易见,没有比"活着"更具有意义的事。活着,本身就充满诗意,即或是泪水、哀愁和苦难亦是构成诗歌本体的重要内容。一颗被诗性滋养的心灵,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胸怀、格局,以及艺术人生的宽度、厚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7.
启蒙运动 15世纪开始,启蒙运动的兴起擦亮了千年来法国人蒙昧的双眼.他们与当时所有的欧洲人一起,开始了寻找能远离“中世纪黑暗”的光明的征途。  相似文献   

18.
当新加坡人在CPL的第一个比赛日横扫中国战队的时候.可能还有很多人认为他们并不能对我们所谓的顶尖强队构成什么威胁。因为去年的AS和deVilu在国际赛场上振奋人心的表现已经让很多中国玩家信心爆棚.他们甚至认为能阻止中国战队前进的似乎只有SK。但是当第二天一开始GBR轻松击败5E之后.所有的人都傻眼了.被公认国内实力最强的队伍顷刻之间被击溃,  相似文献   

19.
谭华国 《大观周刊》2011,(52):112-112
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并且分值很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诗词的鉴赏作为罩要内容常抓不懈。并在教学中贯彻五个原则:“转变观念,精到分析,延伸拓展.简介理论.全面归纳。”“转变观念”即我们的诗歌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三五个“天才”的诗人.而是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以乐观的豪情去面对人生的苦难.  相似文献   

20.
杨芝全 《大观周刊》2012,(30):29-29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及思考的水平。刘扬烈先生几易其稿,认真思考撰写的《诗魂永驻.公刘诗歌创作论稿》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诗歌桃花源敞亮而幽美的豁口。驰入这个豁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著名诗人公刘拥抱生活,拥抱时代而流淌出来的诗歌运河.宽广而浩瀚,精美而深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