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平”精神“贵”在一个“平”字,“平凡”是一种生存常态,“平静”是一种生活常态.“平常”是一种生命常态;“珍”在“平”中有“奇”,有“追求”就有创造,有“热血”就有激隋,有“责任”就有建树。“三平”精神蕴涵着对人生的深沉感悟,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导向、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师道》2012,(4):59-59
1.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一句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计”容易误为“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际”。这是一句古谚.大意是说,要在一年开始时多做工作.为实现全年的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计”,计划、规划,误为“季度”“季节”的“季”或“边际”“国际”的“际”.都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3.
陈易海 《班主任》2008,(2):20-20
我曾在几所高中任过教,见不少班主任教育后进生时,一方是“暴跳如雷”,一方是“桀骜不驯”;一方是“声色俱厉”,一方是“玩世不恭”;一方是“苦口婆心”,一方是“不买你的账”……如何转变后进生,一直是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深感头疼的难题。经过实践,我探索出一个转变高中后进生的方法——“阅读摘抄法”,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学校管理实际上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管”,一个是“理”。“管”有可能是一种人治的力量,也有可能是一种制度的约束;而“理”则是一种教育的氛围,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追求少“管”多“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般而言,奇崛美是一种硬语雄奇之美。“看似寻常最奇崛”实际上是一种诗学悖论现象。“奇崛”与“寻常”是如何调和在一起的呢?刘大魁的“气奇则真奇”说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中的“奇崛”与“寻常”是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中的“陌生化”和“自动化”相对应的一组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肯定陌生化否定自动化,而中国古典诗学在“奇崛”与“寻常”之间采取的是辩证统一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张宁 《衡水师专学报》2012,(6):82-85,100
围绕“东皇太一”的身份学界历来争论不休,通过梳理“太一”一词含义在先秦两汉时代的变化以及“东皇”在古代典籍中的所指,论证“太一”一词在先秦时代很可能并没有“具体形象的神明”这一含义,而仅仅是一个哲学层面的概念;“东皇太一”的真正身份很可能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7.
"一"统天下     
【说文解字】一,是一个数字,汉语计数里是最小的正整数,但是它却变换无穷。有时是最小,表示单个;有时是最大,表示整体。以前有条灯谜:“天没有我大,人有我大”,答案是“一”。从灯谜的本意看,意思是“天”没有“我”是一个“大”字,“人”有了“我”也是一个“大”字。这个“我”便是“一”。但是,字面上还有更深刻的蕴含:别小看这个“一”,它比天还要大呢,人拥有了它便无比强大。这个“一”就是阴阳归元、一统天下的“一”!在汉语的成语里,“一”有着全部意义的形象表现。在表成功义的“一举两得”这个成语中,“一”指个体的量,“一举”就…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理性表达,教师论文写作是基于问题、针对问题与在问题中展开的。从不同的维度来看,问题存在着“显”与“隐”、“一”与“多”、“问”与“答”的辩证关系。基于问题辩证,洞悉问题的“显”与“隐”是教师论文写作的起点,贯通问题的“一”与“多”是教师论文写作的拓展,而创新问题的“问”与“答”则是教师论文写作的成型。  相似文献   

9.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来纠正或者说确定一种说法,改变一种视角。历来都说“批改作文”或者“作文批改”,我觉得有必要在“作文”和“批改”之间强调“学生”一词。“批改作文”或“作文批改”是一种只见文本或者说以文为本的视角。而“批改学生作文”是既见文本,更见作者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李艳 《文学教育(上)》2010,(20):132-133
一.现代汉语中的三种“罢了” (一)“罢了” 孙锡信(1999)认为,近代汉语中的“罢了”是“罢”和“了”的组合,“罢”和“了”本都是动词,意思是“完结”、“结束”,组合在一起,“罢了”仍是“结束”、“完了”的意思,常充当谓语。如:  相似文献   

11.
一、规范是语言的本质 1.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在描述天气系统,讲“气压”用“高压”和“低压”,而谈及“气流”则用“气旋”和“反气旋”,两者不能混淆。又如讲锋面系统,暖锋是“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锋则用“暖气团被迫抬升到冷气团之上”表述,一个是主动的“爬”,一个是被动的“抬”,教师应予以强调。  相似文献   

12.
一、“语文”人文性的两个维度 在一种较为宽广的视野上,人们对于“语文”的理解存在着两点基本共识,这就是判断“语文”的两个基本命题:a.语文是一门课程;b.语文是一门课程的名称。a命题可看作是“语文”之实体指代,b命题可看作是“语文”之符号指称。正因为“语文”的这种既能指“名”又能代“实”的双重特性,导致了人们在论及“语文”的诸多问题之际,常常会“各言其是”,在“人文性”问题的探讨上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论面子观念──一种中国人典型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子”是中国人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在对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面子”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面子”是一种中国人进行社会互动的社会交换资源,“面子”行为是一种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面子”能起到协调与稳定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面子”的个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一,“面子”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与名望的象征;二,“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三,“面子”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的社会自我的主观要求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通常认为“凡是”与“所有”语义上没有任何区别,但二者并不相同。从句法位置上看,“凡是”只能出现在句首,“所有”则出现在句子的多个位置;从语义上看,“凡是”并没有“所有”的意义,其“所有”义是句式赋予的;从词性上来看,“凡是”是连词,“所有”则是形容词。“所有”侧重于断定一种现实情况,而“凡是”侧重在断定一种条件联系,更接近于“只要是”的意思,甚至包含一种轻微的假设意味。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主持人命题: “留白”,是创作的一个术语,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绘画作品“留白”,书法作品“留白”,文学作品“留白”。影视作品“留白”,经典乐曲也“留白”。几乎所有艺术都讲究“留白”。“留白”是一种艺术,“留白”是一种境界.“留白”是一种智慧。请以“留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6.
“大学之道”,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仁爱”精神。在本体上作“明德”,在工夫上发用为“亲民”,在境界上呈现为“至善”。“明明德”亦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里的“知”,“意”是“知”传达给“心”的一种指令;担当意识则是“意”在担当层面上的一种变现,是“仁爱”精神对个体生命践行自身存在意义的一种要求或指令。“仁爱”与“担当”亦是人之为人的义务。现代大学生必须践行担当意识,做好自己,善待他人,成就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7.
“向管理要质量”这是每一位校长都知晓并都在努力实践的一种办学思路。“管理”,我的理解就是“管一管”和“理一理”。那么,校长作为一校之魂,在“教学”这一学校中心工作中“管”什么?如何“管”?“理”什么?如何“理”?恐怕都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也都有自己的策略与实践。我是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  相似文献   

18.
“语用能力”即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更是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如何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如何完成这一“独当之任”,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举三反一”进行语用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举三反一”的“一”指的是地道规范的言语范式,“三”是围绕“一”进行的多项读写训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运用掌握“一”。  相似文献   

19.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我认为就两点:一是“太学生了”.二是“太语文了”。“太语文了”和“太学生了”都聚焦一个“太”字。精彩的语文课,妙就妙在这个“太”字上。“太”字最早源于“太极”一词.是“大”与“、”(表示“小”)组合而成的汉字,  相似文献   

20.
我们暂且先看“交际”一词古人的赐解,“交际”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万章》中。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孟子注》中解释:“际,接也。”可见,交际活动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之间,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行为,一方面为交,一方面为接。“口语”是工具,“交际”是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