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评价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评价是一种体现幼儿教师成长和发展过程性的评价。合理制作和利用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能激发教师自我反思、自我纵向比较,关注教师个别差异,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冰  汤敏 《教育导刊》2015,(4):70-72
幼儿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大概要经历职业认知梯次、胜任梯次、精湛梯次和研究型梯次四个阶段。每个梯次中幼儿教师的成长都是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实现的,幼儿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应对各成长阶段的瓶颈,正确处理各梯次中教师专业成长与保教工作的关系,准确定位自我,扎实走好每个阶段,成长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幼儿教师。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成长的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愿意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和自己努力的程度决定的.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差异之中,笔者发现:普通幼儿教师往往缺乏优秀教师所拥有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所谓的"执行力",即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前学前教育研究的热门课题。在近年的研究与探索中.专家学者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教育博客”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幼儿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个性、成长的平台,它在幼儿教师知识管理、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教育、教学以及家校交流等方面呈现有效的整合.成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育改革要求重建幼儿教师文化.通过转变幼儿教育信念.转换幼儿教师角色定位.构建适宜的制度文化和自然合作的学习型团队文化模式.可以有效地重建幼儿教师文化.促进幼儿教师的“自我更新”,实现其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前学前教育研究的前沿课题.在近年的研究与探索中,专家学者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博客"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个性、成长的平台,它在幼儿教师知识管理、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教育、教学以及家校交流等方面呈现出有效的整合,成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7.
幼儿教育改革要求重建幼儿教师文化,通过转变幼儿教育信念,转换幼儿教师角色定位,构建适宜的制度文化和自然合作的学习型团队文化模式,可以有效地重建幼儿教师文化, 促进幼儿教师的“自我更新”,实现其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强化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更新其教育观念激励教师的成长意愿;要立足园本,建立多种合作教研模式,拓宽教师成长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9.
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个体从一个“普通人”转变为“教育者”的过程。从静态角度分析,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是其专业素质结构的形成,即幼儿教师应达到的素质要求;从动态角度分析,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际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班主任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的一种教育手段,它将让学生参与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中,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主体,它还是学生剖析自我、激励自我、反省自我的有效阵地。  相似文献   

11.
美国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理论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为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幼儿身心各方面的成长,而不是成人预期的艺术成就,因此,成人要给予幼儿更多的创作空间与自由。  相似文献   

12.
每个教师都应有教学主张,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是"让语文教育适合生命成长"。这个主张是根据生命发展需要、教育本质的追寻、教育研究的启迪、语文价值的寻觅而建构的。我们把适合生命成长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这基于人的生命追求成长,生命成长需要语文教育;不同的教育对人的生命成长影响不同,每个人都期盼得到适合的语文教育。为此,建构自己的操作模式:确定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价值,重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内容,建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途径,探究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每个教师都应有教学主张,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是"让语文教育适合生命成长"。这个主张是根据生命发展需要、教育本质的追寻、教育研究的启迪、语文价值的寻觅而建构的。我们把适合生命成长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这基于人的生命追求成长,生命成长需要语文教育;不同的教育对人的生命成长影响不同,每个人都期盼得到适合的语文教育。为此,建构自己的操作模式:确定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价值,重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内容,建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途径,探究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构发展性团体咨询的高校应用目标与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青年人才心理的和谐发展是高校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发展性团体咨洵作为颇受学校教育关注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其在高校的应用却如露负荷尖 ,在调查实证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确定发展性团体咨询在高校的应用目标———通过引导互功促进人学生的白我成长与自我完善 ,提高个体心理自助水平 ,充分挖掘青年学生的内在潜能 ;并遵循科学、民主、公平、启导、保密等运用原则 ,希望促进发展性团体咨询在高校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后备资源,却受到肆意侵占、生态景观被破坏、耕地锐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困扰."精明增长"理念为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探讨方向.文章从"精明增长"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内涵出发,阐述了泉州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原因,通过借鉴"精明增长"理念及其城市增长边界、TOD发展模式、多方参与决策等观点,来提高泉州市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同时为增强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amines an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programme Work in the Kindergarten: An Australian Programme based on the Life and Customs of the Australian Black developed by Martha Simpson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Australia. Here Simpson adapted international Revisionist Froebelian approaches to cultural epoch theory and nature study in an Australian context. Accepting that human development recapitulates, Simpson posited that Aboriginal culture could serve as stimulus for age-appropriate and improving child-centred activities. Local contingencies, including histories of violent cross-racial encounter, complicated an attempt by kindergartener Helen Beaumont to apply the programme in the Sydney slum suburb of Leichhardt. These contingencies are documented and analysed.  相似文献   

17.
价值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价值教育课程重构的实践是一线教师、课程专家、学科教育专家、教育局官员和赞助机构等共同合作的成果。参与教师尝试在小学语文和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价值教育。研究发现,教师在五个专业成长阶段遇到不同类型的困难和障碍,需要不同合作者的支持和帮助。学科专家在帮助教师理解改革的概念和原理,提供具体的案例、资源和反馈意见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课程改革专家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可以巩固和加强学科专家的建议和观点;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与可以提供业务方面的奖励、使项目得以继续并给予来自政策方面的肯定,赞助机构承担项目的所需开支和参与者的资金奖励。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美国不分年级教育的内涵及其对学生成绩、智力、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影响的评述,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灵感思维是认识主体在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以及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对曾经冥思苦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某种偶然因素或潜意识信息的激发作用下,突如其来的使问题得到澄清和解决的瞬息性的思维。灵感思维的特点有:突发性、随机性、兴奋性、跳跃性。按照激发灵感产生的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将灵感分为外因型灵感和积淀型灵感两种基本类型。长期的艰苦劳动是灵感产生的必要前提。灵感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科技创新思维。激发和捕捉灵感要注意:劳逸结合、知识互补和随时记录。  相似文献   

20.
以H师范大学为个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理念、内容和方式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研究发现:培训组织者对培训的理念、内容和方式的认识与参训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鸿沟",即前者更关注"专业理论"和"教育观念"的提升,后者更关注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幼儿心理知识的匮乏是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短板;幼儿园的"不在场"是导致理论和实践之间转化发生断裂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在短期现实的培训需求与长期的发展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在真实的"场域"中通过有意义的学习积累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