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巫玮 《科教文汇》2011,(7):91-93
短语动词的教学是英语词汇教学和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有助于学习者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利用意象图式教授短语动词能够使学习者了解与该短语动词相关的短语的内部结构及其各项隐喻意义与原型意义的关系.从而使学习者系统地掌握目标词汇.加深理解.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陈果  陈晶  肖璐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4):170-176+183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词汇语义挖掘研究呈现出“对象界定混乱、方法零散”的现状,文章提出面向领域知识分析的“词汇语义链”理论框架,以归整现有研究,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方法/过程]在梳理不同词汇对象定义及其转化关系的基础上,从其所蕴含的语义差异出发,基于领域分析视角,以“词汇语义状态提升”为主线,开展理论探索。[结果/结论]构建了包含“词语→术语→实体→概念”4个语义层次的词汇语义链理论框架,该理论可系统化地归整现有词汇语义挖掘相关研究,并揭示相关工作的本质,作为其优化方向探索的依据。[局限]词汇语义链理论框架仍需更多的实际研究加以细化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一、判断介词的依据汉语的介词大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动词转变成介词有两种情况:一是词汇意义丧失只有语法意义,如“把”“被”指表示构成“被”字句和“把”字句。二是虽然虚化,仍保留了一些词汇意义,如“替、为”等。“给”就是这样一个处于后一种状态的半虚化介词。因此判断“给”是介词还是动词就有一定的难度。朱德熙认为“给”作为介词是“服务”义,作为动词“给予”义单从意义进行区分实在很难。判断是介词还是动词,应从形式入手,看其是否具备了动词或介词的语法特征。例如:①靠着墙吃饭。②拿了衣服走出来。③拿生命开玩笑。④靠死工资吃饭。①②“靠、拿”后有助词“着”“了”等助词,因此是动词。③④“拿”“靠”本身意义虽有改变,有“凭借”义,但更主要的是这时其后不能加“着、了”等助词。⑤给小李一杯水喝。⑥给小张买了本书。⑤“给”带双宾语,后边可加“了”“过”,所以是动词;⑥则不能加“了”“过”,指表明“为谁”“替谁”而买。  相似文献   

4.
黄字红 《科教文汇》2008,(14):175-176
“对于”句指的是用介词“对于”将动作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介引到谓语动词前的一种句式,在语义上主要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判断、评价和对待关系。本文首先从“对于”句的语义角度对“对于”句中的谓语动词进行分类.将其中的核心成员大致分为三类。在分清“对于”句中动词的核心成员以后,本文进一步考察动词与“对于”所带宾语的语义关系以及“对于”句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动作性。最后,本文简单比较一下“对于”句和“把”字句。  相似文献   

5.
王惠 《科教文汇》2014,(1):158-159
及物动词宾语隐形结构在传统语法中被认为是一个特例,处在动词研究的边缘地位。构式语法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宾语隐形结构是一个固定存在的构式,其本身含有意义。根据被隐形宾语对语境的依赖性,宾语隐形构式可分为隐含和省略两种。宾语隐含构式独立于语境,而与词汇和语法因素相关;宾语省略构式依赖语境,省略的宾语具有已知性、可恢复性和确指性。根据构式语法中的重要理论“低凸显性原则”分析,两种隐宾结构中及物动词受事论元在失去“焦点”位置时,把原有的“凸显性”转移到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受事论元即可省略。  相似文献   

6.
郝春雷  姜大雨 《科教文汇》2009,(29):170-171
词汇学习一直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然而词汇教学却并未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词汇学习缺少深度和系统性,大大影响了学生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本文依据Leech“意义”分类和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探讨以文化背景为依托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例重点讨论词汇呈现方式、词汇记忆问题的解决、词汇体系的构建,将词汇学习纳入西方文化知识系统的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选自3种矿业类国外英文期刊的40篇学术论文组建的语料库为基础,从使用频率、语态分布和使用类型3个方面对转述他人观点动词和自我转述动词的使用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自我转述动词的使用频率高于转述他人观点动词,且高频词汇集中;转述他人观点主要使用主动语态,自我转述多使用被动语态;矿业科学期刊论文主要使用研究动词和语篇动词。  相似文献   

8.
刘阳 《科教文汇》2012,(29):126-126,129
近年来,词汇附带习得成为英语教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而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离不开对可理解性语境的研究。“理解”是克拉申专题阅读理论的核心。本文通过分析专题阅读理论、词汇附带习得及二者的内在关系总结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对词汇学习和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艳 《科教文汇》2008,(29):43-44
本文基于Beth Levin动词分类一书对英语四类发散性动词归类并进行概念语义分析,从词汇语义影响其句法体现这一独特视角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概念框架理论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须墨 《科教文汇》2010,(22):96-96,98
词汇记忆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必须以单词为基础,由词汇量大小来决定。词汇的记忆和扩展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因此研究中国学生的词汇策略和词汇成绩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词汇策略的使用和他们词汇成绩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秀 《科教文汇》2008,(12):178-178
本文引用英语中将动词划分为延续性动词和终止性动词的观念,分析了动词“开始”后所带动词的特征;同时,引用沈家煊老师的关于“转喻的认知模型”,探讨了动词“开始”是怎样由动词变成名词的。  相似文献   

12.
刘煜  张小柯 《科教文汇》2012,(14):163-164
众所周知,授受体系是日语中最难掌握的语法体系之一,它跟中文不同的是,它不是靠人称代词来表达授受关系的,而是靠授受补助动词来表达各种恩惠授受关系,并且基本常用的授受动词有七个之多。授受体系的难点并不止于此,授受动词还能叠加使用,也即通过叠加会产生多重的授受关系。像这种多重授受句,对于日语学习时间不够长的学习者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本文针对日语授受动词的性质以及多重授受关系所派生的几个容易忽视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以便于日语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授受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玉娇 《内江科技》2010,31(10):51-51,100
本文从近年来“被”字词汇在媒体中频繁运用的角度出发,简要论述了“被”字词汇的社会批判功能以及“被时代”与公民意识的崛起、媒体的社会责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赵鸿瑜 《科教文汇》2007,(3X):194-194
就词汇语义的研究来说,词义主要是两个方面,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词汇意义又称概念意义或指称意义,代表着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的对应关系。语法意义则指词汇项所在的语法范畴所表达的信息。词汇项的这两种意义都可以在词典中查到,称之为词汇的“词典意义”。  相似文献   

15.
樊国萍 《科教文汇》2008,(30):248-248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表示饮食类意义的动词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六个大类并找出该类的典型代表词。根据这六个典型代表词的句法格式、及其语用意义。分析该动词与其搭配成份之间存在互相制约,互相选择的关系。考察“吃、喝、含、吞、尊、喂”与名词宾语的搭配情况,分析“动+宾”语义结构对主语的制约和其搭配规则。  相似文献   

16.
罗先群 《科教文汇》2008,(30):244-244
针对动词而言的“及物性”历来是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研究重点。后者利用认知语义学关于事件的理论。从“能量传递”和“状态改变”角度探求其语法特征。英汉分属分析性、综合性语言派别,当从认知角度分析动词及物性问题时,两者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7.
意象图式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关注词汇语义理据分析和词汇意义从具体到抽象的延伸,在词汇教学中作用重大.以介词、动词、名词及形容词为例,探讨意象图式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与传统翻译法的词汇教学对比,突出意象图式在词汇教学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却很少有研究在不同理论脉络下系统梳理相关成果,并比较不同理论、方法、模型、指标与评价体系的优劣势与应用范围,以至于难以确定理论贡献。本文综述了相关的5类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并比较其理论内涵、模型方法、评价体系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者关系分析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结果发现:①二者关系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指标各具优劣势与应用范围,相关研究应遵循“检验因果关系方向→识别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脱钩状态→评估生态效率强度→判定耦合协调阶段”的基本框架,并按照“方向调控→拐点/状态调控→强度调控→系统调控”的思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②未来应重点开展方法、模型与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研究,关注驱动因子、作用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探索多案例对比、远程耦合及关联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俄语中,无论是就语法范畴,还是语法形式而言,动词词类都是最丰富的词类,动词构词较其它词类构词复杂、多变,不同的前缀赋与动词不同的词汇涵义。本文分别就带前缀πo-的动词构成、意义和用法进行了有选择地、慎重地、概括地归纳和总结,力求做到典型、扼要。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以阿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掌握“了”字的使用方法是一大难点。因为在汉语中,动态助词“了”有多种用法,其在语法和语意上的功能也与阿语相应的结构不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阿拉伯国家的汉语学习需求日益增加。为帮助以阿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中文,国际中文教师需要从偏误分析入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一、动态助词“了”的用法综述语言学界多数学者认同“二分说”的观点,认为现代汉语“了”可以分为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两类。其中,动态助词“了”一般用于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一)中阿动态助词(“体”范畴的对比)“体”范畴用来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情况。汉语没有通过显性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主要靠一些附在动词或动词词组后面的辅助词来体现,如动态助词“了”。阿语通过一些语法手段,如添加代表时态的标志来体现,只改变词形,不改变词汇的意义。汉语中极少存在这样的“语法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